高职院校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体系的构建

2017-12-20 21:39刘晓燕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高职教育

刘晓燕

摘 要: 能否营造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学生高效完成学业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生涯的良好适应性和发展。

关键词: 目标导向 学业规划 高职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能否营造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生涯的良好适应性和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300名同学的学业规划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一是对于课余时间的利用方面,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学生大学课余时间的利用主要是参加娱乐活动,而看专业书籍只占到了27.2%;二是大學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方面,高达一半的学生选择的是社会人际关系而不是专业学习;三是对自己学习状态的满意度方面,竟然有59.3%的学生对现在的学习状态满意。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没有充分的意识,大部分还处于满意阶段。

2.大学生学习规划意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规划意识的调研,发现学习规划对大学生发展意义重大的学生占78.1%;认为自己目前需要学业规划指导的占75%;希望学校配备专业学业规划指导师的学生占82.3%;觉得自己有必要制定学业规划的占84.4%。可见,学生认识到了学业的重要性,渴望在校期间得到学业规划的指导。

3.学业规划现状分析。通过对学业规划现状的调查,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占40.6%;没有短期和长期学业规划的同学分别占50.6%和49.5%;能够执行自己的学业规划的学生更少,只占到39.9%,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业规划现状并不乐观。

4.课余时间利用分析。大学课余时间到底有多充足,我们可以以周为单位来看,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来算,每节课40分钟,每周上课时间为1600分钟,课余时间5120分钟,是上课时间的三倍之多,学生如何处理这些课余时间呢?我们找了3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发现部分学生网络成瘾,荒废学业;部分学生沉溺于二人世界,学习精力投入不足;部分学生热爱社会工作,不注重学业发展。导致这些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目标的缺失,导致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帮助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设立目标,对设定的目标进行有效规划,并按照规划逐步实习目标,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二、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的执行路径

通过目标导向式的学业规划,让学生对学业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是有兴趣,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确定为情景兴趣阶段;再是乐趣,将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确定为稳定兴趣阶段;后是志趣,将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确定为志向兴趣阶段。因此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分成五个时期完成。

1.试探期(第一学期)。阶段性目标为认识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提高专业兴趣;分析自我优势劣势;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了解专业特点和职业方向;学期课程学习的目标定位。执行路径为入学教育;专业介绍;学业规划主题班会;学业规划主题性谈心活动;学期的学业规划书;学业规划讲座。

2.定向期(第二学期)。阶段性目标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习兴趣的广度;学期课程学习目标定位。执行路径为学习能力提高交流会;读书季相关活动;“一对一”学业帮扶;学业规划设计大赛;班导师对班级同学学业指导;专业社团活动;学期的学业规划书。

3.提高期(第三学期)。阶段性目标为学会统筹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面的拓展及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学期课程学习的目标定位。执行路径为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和讲座;提供专业学习课外学习内容的平台;学业规划主题性谈心活动;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制定学期的学业规划书。

4.冲刺期(第四学期)。阶段性目标为专业相关技能证书的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了解专业的前沿状况;学期课程学习的目标定位。执行路径为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证书获取的经验交流;社会实践平台搭建;制定学期的学业规划书。

5.成长期(第五、六学期)。阶段性目标为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收集和关注有效就业信息;清楚毕业后的选择方向;客观评估学业目标执行情况;总结调整目标。执行路径为搭建择业就业平台;辅导员、班导师、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引导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就业信息的有效发布;制定学期的学业规划书。

三、目标导向式高职学生学业规划的管理模式

1.明确学业规划中的角色定位

(1)学生。在学业规划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规划者,又是规划践行者,是学业规划的主体。因此,学生在学业规划中要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情况,增强学业规划的主动意识,主动选择、邀请指导教师予以指导,认真拟定或调整学业规划。要把握每一环节,不断提高自信心,通过规划的实施与调整,实现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分目标,进而促进总目标的实现。

(2)教师。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活动是增强教书育人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教师是关键。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活动的成效,是指导者责任心的反映,也是指导者事业心的体现。因此,指导者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确分析专业发展前景,适时介绍专业发展动态,与学生交朋友,真诚地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信任感,释疑解惑,提高学业规划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通过师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格局,有效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创新学业规划的组织管理方式endprint

(1)成立学业规划指导团队。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完成过程进行管理与指导。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规划,需要组建一支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老师和优秀学生的朋辈辅导组成的优秀咨询团队,依靠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业指导服务,制定学业发展规划,开展个性咨询性指导,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业问题,对学生的学业规划进行更好的管理。

(2)每年完成学业分析报告,为學业规划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依据。既重视咨询的参与度,又重视对谈话效果的回访,长期保存学生咨询的谈话记录,定期对同学进行学习成绩跟踪。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汇总、整理与统计,制定学生学业分析报告,通过学业分析报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业规划内容,而且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目标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业发展需求。

(3)创新学业辅导的方式。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方式,让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之中,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注重学业规划的引导模式

(1)注重规划意识的形成。学业规划的初衷是让学生首先树立一个奋斗目标,然后通过规划大学生活逐步培养规划意识,养成规划习惯,充实、高效、无悔地度过大学生涯,至于每个人的学业目标是否实现,不应是衡量学业规划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规划意识的形成和规划习惯的养成将让学生受益终生,这个过程正是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2)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开展学业规划。分阶段进行就是在大一进行目标导向学业规划的宣传教育,组织填写学业规划书。分层次进行就是推行过程中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是一个认识程度,允许差异的存在。分重点进行就是关注学业规划整体较好的班级,学业规划制定并实施较好的个人,及时宣传推广他们的典型做法。

四、结语

目标导向式学业规划通过明确的执行路径、准确的角色定位、高效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引导模式,解决大学生入学初期的迷茫、毕业前期就业的焦虑,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大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统筹自己的学业生涯,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学业资源,有步骤、有规划地走好自己的大学之路。

参考文献:

[1]王训兵,李晓波,王飞.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

[2]周西安,王立军.高校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教育探索,2012(4).

[3]蒋芬君.大学生学业规划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目标导向式高职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践研究》(JG17EB056);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科研课题(DZKY 2017B31)。endprint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高职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目标导向情境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