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步我后尘”

2017-12-20 21:06陈家雯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死亡歌德

陈家雯

摘 要: 善良的维特能够平等地与身边的人交往,但是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却没有人能让维特觉得可以互相倾诉心声,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内心隐藏起来,直到遇见绿蒂,互为知己的感觉冲破了理智的约束,尽管知道没有结果,维特还是放纵了奔放的内心情感。满是挫折的社会环境和绝望的恋情让维特离开了,他到死也不愿接受时间、理智和容忍的含义。愿可爱的读者能够读懂维特,能够时刻警醒地看到那出穴精灵的目语:不要步我后尘。

关键词: 少年维特 死亡 歌德

当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不久,便有某些失恋青年效法维特,穿衣打扮及发型都与维特很相似,而且用手枪自杀。为此,歌德不得不在该书的卷头又写下这样的诗句: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声名,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后尘。这是歌德对那些失意读者的善意的劝谏。歌德的本意仅仅是想描述一个失恋的青年吗?失意的读者只看到了维特的结局,却未能思考这个结局的来由,即你失恋的原因真的和他有相同之处吗?下面让我们探讨维特之死的原因。

一、维特个人性格

书中围绕少年维特发生的故事从1771年5月持续到1772年的12月。从文中,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维特与绿蒂相识后产生的一系列感情纠葛。从维特与绿蒂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读出维特的性格。維特的个人性格是什么样的呢?

1.善解人意的维特

书中的维特向母亲提到了自己的婶婶,告诉母亲婶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恶女人。维特认为她是一个精神焕发、快人快语、心地善良的人,并且劝慰母亲说婶婶向自己说明了压着遗产不发的原因和准备交出的条件。通过这件事,维特感慨世界上的误解和懈怠也许比奸诈和恶意还要误事。

2.平等交往的维特

维特认识到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而且有的人也不愿意与老百姓平等。某些稍有地位的人对老百姓总是冷冰冰地采取疏远的态度,他们似乎以为接近老百姓有失身份。还有一些浅薄之辈和捣蛋的家伙摆出一副降尊纡贵的态度,好在穷苦的老百姓面前更显得鹤立鸡群。维特友好地接近老百姓,和他们友好接触,于是,当地的下层老百姓就认识了维特,并且喜欢上了他,尤其是孩子们更喜欢他。

3.内心孤独的维特

尽管维特结识了很多朋友,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维特对身边的朋友最大的感受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让人喜欢的地方,能让身边的人喜欢自己、心疼自己,每当与他们一起度过一段时间后,就感觉自己与他们还是有些不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不同掩藏起来。

4.放纵感情的维特

认识了绿蒂的维特放纵着自己的感情,他总觉得绿蒂是关心他的,尽管他知道绿蒂有未婚夫,绿蒂每次和他谈起她的未婚夫时,维特都觉得自己像是被剥夺了一切荣誉和尊严的人,连佩剑也被夺走了。可是每当无意间与绿蒂的触碰,都会让他热血奔涌,晕晕乎乎、忘乎所以,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不能自己。在维特的心目中,绿蒂是神圣的。在她的面前,一切欲念都沉寂了。在她的身边,似乎已经神魂颠倒了。

5.缺乏理智的维特

从维特与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关于自杀的谈话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维特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针对自杀,阿尔贝特说:你得承认,某些行为的发生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其本身总是一种罪恶。阿尔贝特认为自杀只不过是软弱的表现罢了,因为比起顽强地忍受痛苦的煎熬,死当然轻松得多。阿尔贝特认为死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表现。维特承认他说得有道理。但内心却觉得是老生常谈,对这样的论调火冒三丈。认为对方不能与自己有相同的感受而终止谈话。维特谈到一个被自己喜欢的人遗弃而自杀的女子,他认为尽管旁边的人都劝说女孩,时间会治好一切,但是面对绝望的世界,维特认为自杀的本身也许并不是愚蠢的,而是面对绝境的一种坚强的选择。

6.不融于世俗的维特

维特认识的一个爱上寡妇雇主的长工被解雇了,因为寡妇的弟弟不允许自己的姐姐与他结婚,并且另外雇用了其他长工。被解雇的愤怒的长工杀害了新来的长工,他的理由是“谁都别想得到她,她也别想嫁人”。面对这样的人,维特发现自己居然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同情心,使他产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欲望:一定得挽救这个年轻人。他觉得这个人是那么的不幸,相信即使是案犯也是无辜的。他把自己摆在那个人的位置上,确信能说服别人深信不疑。可是,当他慷慨激昂地向法官陈述自己的看法时发现,即使他说得天花乱坠,法官也不能同意他的看法,并责备他是在袒护杀人犯。如果按他的意见去办,那么法律就要统统取消,国家安全将彻底毁掉。可是维特还是不死心,甚至提出希望法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自己帮助杀人犯逃跑。法官拒绝了,维特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离开了。维特居然会认为这个人的死就是自己感情的结束,并因此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二、工作与社交中的维特

维特在工作和社交中充分暴露了缺点:倔强与缺乏合作。

1.不能接受不同工作类型人的维特

维特不喜欢被人差遣,对自己上司公使的映像非常差,在他的内心中,一直认为公使是一个令人厌烦的人,通过在公使馆共事的接触,他觉得公使和他预料的一样,是一个拘泥刻板、仔细精确到极点的笨蛋,没有比他再笨的了。公使唠唠叨叨的,一板一眼得像一个老婆子;他看谁都不顺眼,和维特这样喜欢办事干脆利索的人格格不入,比如:公使把文稿退给维特时说:“满不错,但请再看看,总是可以找出更好的字和更合适的小品词来的。”维特认为更不能让人容忍的是少用一个和,省掉一个连词都是不能允许的,甚至使用倒装句也被职责。在维特的心中,这是公使没文化的表现。

2.不能接受别人劝告的维特

维特一直对冯.C伯爵有好感并且认为得到对方的信任是自己的唯一安慰。针对公使,冯.C伯爵极其坦率地对维特进行劝告,他虽然认为公使慢腾腾、瞻前顾后的工作作风令人很不满意,但是在现实中又必须适应,这就像必须翻过一座大山的旅行者;如果没有这座大山,走起来就舒服得多,有了,就得翻越过去。但是维特认为公使的工作和办事方法极其可笑,以至于他往往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行事,最终受到了部长给予的一次警告。endprint

3.不能容忍别人对朋友诋毁的维特

维特发现公使察觉到伯爵对自己的赏识,就耿耿于怀,并在维特的面前大讲伯爵的坏话。维特当面加以反驳,并以相当激烈的言辞进行反击。他告诉公使伯爵在人品和学识方面都是一位不得不让人尊敬的人。同时认为和公使这样一个具有狭隘头脑的人对话实在是对牛弹琴。

4.不被贵族阶层接受的维特

维特能够得到侯爵、冯.C伯爵及部长的赏识,应当能够被贵族阶层接受,但是他讨厌那些表面光彩、精神贫乏和空虚无聊,为了追逐等级地位鲜廉寡耻的人们。那些人逢人就大讲自己的贵族头衔和地产,除了炫耀祖先的荣耀,仰仗门第的隆荫庇护外别无所能。所以他乐得“让别人走他们自己的路”。以至于在冯.C伯爵家举行的贵族社会的聚会上,被前来参加聚会的贵族们不容,在强烈的压力下离开了聚会的现场。

5.不被同事喜欢的维特

维特总是特立独行,在同事的眼中他是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从冯.C伯爵家的贵族聚会中退出后,维特发现有人得意扬扬地说:这下看见了,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是个什么下场,他们自以为有点小聪明就趾高气扬,以为可以把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了。他们为维特受到惩罚而幸灾乐祸。

三、恋爱中的烦恼

维特真的在恋爱吗?其实,在文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维特对绿蒂的感情抒发,绿蒂从一开始就告诉了维特,她有未婚夫,告诉他:她不会背叛她的未婚夫。维特能感觉到每逢谈起她的未婚夫时,她是那么深情、那么爱恋。可是为了追逐自己的感觉,维特在单恋中愈陷愈深。

1.维特眼中的绿蒂

维特第一次见到绿蒂,绿蒂正在厨房为弟妹们切面包。绿蒂是一位容貌秀丽的姑娘,中等身材,穿一件简朴的白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在和绿蒂交谈中,维特发现自己能够理解她,觉得绿蒂所谈的那些看法都很有个性,她的每一句话都使她脸上现出新的魅力,闪着新的精神的光辉,觉得她的脸显得神采飞扬。绿蒂在她母亲去世后照顾着弟妹,弟妹们都喜欢吃绿蒂分给他们的食物。绿蒂的心是善良的,绿蒂满足了一位去世前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她的照顾的夫人的愿;绿蒂的一位朋友生命垂危,她精心服侍,始终如一,让女友感觉到绿蒂的目光到哪里,哪里的痛苦就会减轻,哪里就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绿蒂对未婚夫阿尔贝特的爱是坚贞的,她明确地说出对未婚夫的爱,并表示不会背叛他。

2.维特对绿蒂的感情表达

维特对绿蒂的爱是强烈的。从第一次在舞会上的相知开始,维特坠入了爱河,但是这个爱是短暂的。在知道了绿蒂有未婚夫后,维特的舞步就开始混乱了。维特仍然喜欢待在绿蒂的身旁,每当维特无意间触碰到绿蒂的手指或是脚在桌下相碰时,当绿蒂为了说话方便,挨得离维特近些时,维特都会感到有一种隐蔽的力量让他忘乎所以,不管不顾的如扑火的飞蛾一般守护在绿蒂的身边。当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回到绿蒂身边时,维特意识到他与绿蒂的感情的终止。尽管在日记中,维特将自己对绿蒂的爱意肆意渲染,但面对绿蒂时又没有勇气争取。

3.维特对爱情的绝望

维特的恋情注定是要失败的。绿蒂的未婚夫阿尔贝特的回来是維特对绿蒂的爱恋的第一次绝望。在和阿尔贝特谈话中,情绪化的维特第一次谈到了死亡。维特讲述了一个狭小家庭圈子里长大的姑娘,当她全心全意爱着的人抛弃了她时,她的世界变得孤单和痛苦,于是她选择了纵身一跳,离开这个让她痛苦的世界。维特一直都知道,他和绿蒂是没有结果的。他认为能够面对死亡本身也是一种勇气与抉择。这一次维特选择了离开。离开的维特去了公使馆,在公使馆工作的日子里,维特忘不了绿蒂,他深深地思念他,即使与B女士谈话,内容也大都是讲述绿蒂的故事。高傲、离群、孤芳自赏的维特不被自己的上司赏识,也不被身边的同僚喜欢。在离开了公使馆后,维特选择了旅行,但是他的旅程满满地停留在对绿蒂的思念中,他的脚步不知不觉地迈向靠近绿蒂的地方。维特再一次回到了绿蒂的身边。深深的思念,没有前途的等待,维特一度甚至想杀掉绿蒂或者阿尔贝特,又或者是自己。他被自己的疯狂念头折磨得心力交瘁。最后,维特选择了杀死自己。

维特是善良的,他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聆听那些需要倾诉的人的心声。维特又是孤傲的,他鄙视那些卑劣的贵族和无能的上司。维特对自己的情感是执着的,为了内心的爱恋,少年维特杀死了自己。他拒绝理智地面对情感的流露,选择了执着的沉迷。带着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带着让他无法排解的烦恼,走向了死亡,给他身边的朋友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满是挫折的社会环境和绝望的恋情让维特离开了,他到死也不愿接受时间、理智和容忍的含义。愿可爱的读者能够读懂维特,能够时刻警醒地看到那出穴精灵的目语:不要步我后尘。

参考文献:

[1]杨武能.《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后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侯俊吉.《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后副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3][德]歌德,著.朱宾忠,黄明,译.《少年维特之烦恼》译后记[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4]黄慧红.《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多重抒情[J].外国文学,2009(9).

[5]张慧真.抑郁使他走向死亡——浅谈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亡歌德
一个符号,表示否定
歌德的书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