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创新模式做好中等职业教育

2017-12-20 16:11张立岐孙静陈淑菊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2期
关键词:津南区农广校分校

张立岐+孙静+陈淑菊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自建校以来,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逐步拓展培训功能,夯实学历教育,现已培养学历人才3000余名,特别是近几年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学历模式,根据城镇一体化进程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结合中央农广校百万中专生计划与天津市相关政策,开展“351”农民培训工程、天津市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发挥农广校优势,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设农民需要的专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同时,积极探索规律,形成“五种模式”,推进学历教育的开展。

一、“校—村”模式

天津市农广校津南区分校分别在未整合村和已整合村设立教学点,培养不同需求的人才。小站镇操场河村是津南区未整合村,也是市级帮扶村,结合村里需求,津南区分校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以适应村里的情况,为促进村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2014年,操场河村开设果树生产专业班,招收学员40余名,除开设基础课程和中央校教学计划之内有关果树生产专业课程以外,结合生产实际,重点从葡萄种植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果品营销等方面為学员讲解葡萄种植技术,让学员边学习边实践,在后续跟踪回访中我们发现,班里有学员对村里百亩葡萄园进行管理和经营,取得良好效益。同属小站镇的二道沟村是已整合村,农民失地进入社区,逐步转向非农就业,针对这种情况,津南区分校开设了会计和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员实用技能,使村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校—镇”模式

为培养管理人才队伍,津南区农广校在小站镇劳服中心设立教学点,开设中专会计专业;为提升学历层次,为打造一支劳动保障基层管理队伍,与天津农学院联合,开设大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辐射周边的企业,累计培训200人;双港镇劳动服务中心开设会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也深受学员的欢迎。

三、“校—企”模式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适用人才,津南区分校在北闸口永恒电机厂开设农村电气化专业中专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非常重视培训,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鼓励员工参加学习,将学习时间纳入工作出勤。通过学习,员工的技术和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为企业的安全和增收奠定了基础。针对人员经营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存在不规范等问题,津南区分校在辛庄镇利好食品有限公司开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中专班,培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四、“校—社”模式

鑫龙盛地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兴牧联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市级培训基地、田间学校,随着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社员的种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经验种养殖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津南区农广校适时在合作社开设了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家禽养殖方向)等专业中专班,提高社员的种养技能,提升了合作社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两家合作社都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合作社,兴牧联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还被批准为津南区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壮大了,社员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20%以上。同时指导合作社开展天津市福利计划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经纪人培训等,提高了受训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校—校”模式

津南区农广校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作设立教学点,开设大、中专学历教育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并结合社区教育普及农业种养技术。在辛庄镇和双桥河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举办大、中专学历教育班,开设市场营销、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现代农业创业指导、农业实用技术等课程,吸引了镇所属村的村民和社区居民,并辐射到周边镇村,吸引学员前来报名参加学习。通过学习,学员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就业能力和工作质量。

截至目前,津南区分校已建有10个培训基地和教学点,各教学点之间互相学习促进,并保有各自的特色,各具功能,形成了以农广校为枢纽的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通过拓展办学、延伸办学和联合办学,促进农业成人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培养更多农村实用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津南区分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津南区农广校分校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津南区分层标组地质鉴别孔松散层取芯施工技术与效果分析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津南区总工会深入开展关爱职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