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农半读”培育不离家、不离乡、不离业的职业农民

2017-12-20 16:09韩梅王卉卉陈士海钱明黄昆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广校办学中职

韩梅+王卉卉+陈士海+钱明+黄昆

“半农半读”办学模式是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难以离土离乡等特点,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办到乡村,办到产业园,办到农业企业,农民“不离家、不离乡,不离业”,农闲上课、农忙务农,通过“边生产、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接受免费、系统、规范的中等职业教育。该模式将教学、实践、应用三结合,专业、学业、产业三统一,以农民和产业为中心,有效解决了围墙学校难以满足职业农民学习需求及产学脱节等问题。据统计,江苏省县以下基层教学班占90%以上。

一、强体系,提升办学能力

(一)加强师资建设

江苏省农广校系统根据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需要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共有专职教师364人,兼职教师1294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占62%。一是积极开展师资能力建设培训。省校组织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班16期,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管理能力。二是开展“走出去”学习考察。先后组织40多名市县农广校校长、教学管理人员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培育经验。三是定期开展教学竞赛活动。通过开展教学能手、课件制作、微课技能大赛和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二)加强教材建设

在中央校统配教材基础上,江苏省农广校结合实际组织编写了《江苏省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用于教学补充教材。这套65本的教材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项。省校还组织制作40多个,时长50多小时的多媒体课件用于专业课教学。每年开展教材和课件等教学资源评比,开发了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三)加强条件建设

2009年以来,争取专项资金为44个县农广校配发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每车均配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现代教学培训设备和光盘、科技图书等实用技术资料,为农广校建设“四个课堂”,开展农民中职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强基地建设

全省共建立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田间学校5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3个,省级示范基地30个。盱眙、阜宁、泰兴、大丰等19所县级校在全国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校,总体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二、完善制度设计,规范办学行为

(一)健全管理制度

截至目前,全省有44家市、县级农广校开办了学历教育,各地分散办学,办学条件各不相同,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各分校办学行为,2009年以来省农广校先后制定和印发了《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教学班管理细则》《“半农半读”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管理基础规范》《“半农半读”中专学历教育生产实习管理办法》《“半农半读”中职教育教学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从招生工作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管理、实习实训统筹、教学质量督导和办学绩效评估等20多个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规范,实现了全省各分校“统一招生注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的“五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

(二)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实行招生备案。各分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县域产业、学员需求综合考量,参照省教育主管部门准许专业,明确开设专业、招生计划人数,填写招生备案表,上报省市校审核,并报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二是实行推门检查。各分校提前上报教学课程计划,省市校组织管理人员按照上课时间地点不定期推门检查,及时了解各分校教学计划执行、教学秩序管理、教师教学方法、授课内容针对性,学员到课率、满意度等情况。三是实行质量评价。省校每年春夏季组织全省统考、统一阅卷。每年9—10月份开展教学质量大检查,检查结果全省通报,各校按等级排名,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四是实行动态监管。招生采取电子注册,办学情况按学年在江苏省中职教育管理系统及时上传填报,教学动态在江苏农民教育培训网刊登发布,建立“两网两群”实时动态监管。

(三)组建省级学科组

2011年省农广校整合系统优秀师资组建了种植类、养殖类和综合管理类三个学科组。学科组为“半农半读”中职办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省农广校的统一部署下,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督导评价全省“半农半读”办学工作,先后协助省校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5个,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6次,编写12个统开专业97门专业课近800个《实践课程指导》。

(四)完善评价机制

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是“半农半读”办学模式应用推广成败的核心和关键,省农广校建立了与农民职业教育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有严格的考试和考查要求,专业实践课要求运用实习报告和见习小结等方式展示,拓展课也提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考核主要由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实践成果考核组成,重点以生产经营成果衡量学习教育效果。积极探索结果考核法,把“规模是否扩大、产量是否提高、品质是否提升、效益是否提升、收入是否提高”等作为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

三、实施产学结合,彰显办学特色

(一)围绕产业科学设置专业

教学点设置除考虑“与地方产业特色相联系,有一定产业基础,办学与‘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相结合”等因素外,还考虑学员实际,实行“订单办学”。近年來,江苏省农广校设置了现代农艺、果蔬花卉、园林绿化、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淡水养殖、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观光农业经营等十几个涉农专业,达到了“举办一个专业、培育一批学员、振兴一村产业、带动一乡经济、致富一方农民”办学效果。江都区园林绿化产业发达,是全国闻名的盆景之乡,产业对园艺专业实用人才需求量大,江都区农广校在仙女镇、丁伙镇开办了园林绿化专业中职教学班,组织专业合作社社员、良种场工人、苗木经营户参加学习,将教学点建设成为学员学习、交流、资源共享、获取信息等的平台。endprint

(二)教学与生产同步

一是时间同步。在教学计划安排上,根据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产时序、经营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地点,实现教学的全程化。二是需求同步。教学以生产问题和农民需求为导向。教师通过课前调研、走访学员等方式,认真汇集学员的意见、呼声,了解学员所思所盼及相关的实际生产难题,尽最大努力满足学员对这门课程的需求,切实提升办学实效。三是“理实”同步。按照“规模适度、辐射示范性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原则,全省各级农广校共建有种植、养殖、畜禽、水产等专业实习基地526个。通过实验实习、专业见习(现场观摩)、技能实训、岗位实践(生产实习)等方式开展实习,提升学员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力。

(三)课程安排注重产学结合

各分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员分析产业的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课程对产业促进的作用,注重专业与产业的融合、课程与产业的融合、学业与产业的融合。徐州市丰县是全国水果生产十强县,被誉为“红富士之乡”“苏北果都”,同时也是著名的特种蔬菜“牛蒡之乡”。为进一步提升水果、蔬菜品质,做大做强产业,丰县农广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开设“《农产品市场营销》+《水果蔬菜储藏保鲜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现代蔬菜育苗技术》+《设施蔬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组合课程,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节本增效新技术。产学结合不但让学员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技术和技能,提升了产业发展质态,更增强了信心、增加了收益。

(四)课程实践着眼农民需求

“半农半读”教学更加注重课程实践,实践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50%。在生产实践基地(田间学校)指导老师带领学员通过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研讨交流,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金湖县农广校在办学中十分注重实践课程教学质量,把实践教学时间分为4大部分,30%的时间为教师授课,30%的时间为学员讨论和师生互动,30%的时间为现场教学,10%的时间为组织学员开展相关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的理念与学员的理念相融合、授课内容与产业相融合、现场教学与课堂相融合、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融合。

(五)学习小组增添产业发展后劲

各教学班按照学员地域相近、产业相同、种养模式和品种相似,以自愿方式组建学习互助、经营互帮、信息互享、技术互通、师生互动的学习小组。盱眙县农广校2011级水产龙虾养殖和蔬菜园艺2个专业,把156名中专学员组建成12个产业互助小组,选聘6名责任心较强、业务素质较高、沟通协调能力较好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开展跟踪指导服务。通过几年的运行,学员们尝到互帮互学的甜头,吸纳更多的学员加入,小组变大组,大组变联盟,促进产业规模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品牌化发展。

四、主要成效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2009年以来,省农广校在全省44个县(市、区)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开设基层教学班816个,累计招生44912人,毕业37929人,占全省涉农成人中专招生人数30%以上,这些学员在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体现了农广校“招得进、留得住、学得会、用得上”办学精神。

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人才基础。据统计,2014—2016年全省接受过农广校农民中职教育的学员中,共领办专业合作社690多个、创办家庭农场670多个、申办农业企业96个,推动了现代农业建设。一方面经过农广校中职教育的农民学员主动扩大种养规模,创办家庭农场或领办专业合作社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各县校还通过合作联办的形式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半农半读”中专学历教育,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衔接有效途径。

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各分校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效农业开展农业中等教育,推进了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并通过培育学用标兵、创业典型、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辐射传导带动农民增收。统计近三年数据,通过“半农半读”中职教学班的产业辐射带动达93万人,辐射带动经济效益23.4亿元,增收致富效果明显。

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成果转化。农广校将中专教学班办到村居、园区、田头,通过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产学结合,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的推广普及,提高了农业科技的转化使用率。根据对江苏省44所办学农广校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14—2016年,通过开展“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办学,累计推广农业新品种753个,新技术524项,新模式225个,申请注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商标708个。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与质量,新农村的建设要新型职业农民来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半农半读”农民中职教育模式,为全省培养了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已成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業融合的主力军。据统计,全省共开设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教学班120多个,招收村组干部学员6685名,通过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社会事业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新农村文化建设、乡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内容教学,明显地提高了村组干部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盱眙县分校、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州市分校、阜宁县农业干部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广校办学中职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