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绮丽
【摘要】微电影作为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拓展性课程之一,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以近年来我校在省市级获奖的6部微电影为例,对小学生微电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电影;教学实践;拓展性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211-02
为加强中小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各地各校积极宣传发动学生参与微电影大赛,大力推进中小学摄影摄像课程、微电影社团(兴趣小组)、校园电视台建设,发挥它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16年4月,温州市教育局第一次把“微电影”纳入艺术节比赛。
微电影作为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拓展性课程之一,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2016-2017年,本校共有6个作品在省市级微电影大赛中获奖,《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获浙江省中小学生微电影大赛一等奖,《我和二胎的故事》、《遇见最美的你》获省二等奖,《蓝球风波》獲省三等奖。《快点,小米》获温州市艺术节微电影大赛一等奖,《追星·追梦》获二等奖;林子超同学还获最佳编剧奖。
这些电影尽管题材不同,拍摄手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故事性强,画面稳定,声音清晰,配乐合理。作为本校微电影创作的主要全程指导老师,我对微电影创作与拍摄进行了总结。
一、分析优势,明确“以评促学”
笔者是本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对影视创作有着很高的兴趣,借此契机,在学校进行了宣传发动。一宣传,教师和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喜欢,热情高涨。2016年二(2)班、五(2)班和五年级华文班三个班级共88位学生参与了活动。其中五(2)班有两个创作队伍,创作了两部微电影。2017年又创作了2部。
本校进行微电影创作有以下四个优势:
1.学校一贯以来的艺术创作的传统,为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氛围
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一所小学基础教育与少儿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艺术课分为舞蹈、声乐、器乐、戏剧表演四个专业。由于办学成绩显著,社会各界赞誉本校是“艺术家的摇篮”。
2.拥有优秀的艺术顾问和指导老师,为微电影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笔者十多年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舞台技术、摄影摄像及后期制作,摄影作品、DV作品、多媒体课件等多次在省、市获奖。在微电影创作中,全程参与,包括前期的策划与剧本研讨,现场拍摄以及后期的制作,传达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理念,在技术上指导学生。
应真老师是本校艺术总监,曾参加多部影视剧拍摄,如《红河谷》等,参演作品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百花奖”,中国电视“飞天奖”、95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等。在微电影创作中,她担任艺术顾问。王安老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曾任江苏省话剧团演员,现为本校表演课老师。在微电影创作中,他作为表演顾问,在表演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程学春老师,本校美术老师,温州市教坛中坚,对摄影有多年的研究,作为美术和摄影方面的顾问。
3.学生热爱表演,热爱创作
作为专门从事少儿艺术教学与实践的学校,本校学生热爱表演,形象好,气质佳,他们不仅是微电影的演员,更是微电影的编剧、导演、摄像、编辑。学生在平时的艺术特色课程中,得到过专业指导,表演有较好的基础。应真、王安老师指导的课本剧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微电影中的演员如孙甜甜、董艺等都曾是课本剧的主演。本校开设的摄影课,让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相机的操作,使得微电影的拍摄工作能顺利进行。
4.家长积极参与
本校家长资源丰富,人才多,影响力大,能较好地配合学校进行艺术创作。比如提供摄影器材、作群众演员,积极出谋划策……他们的大力支持,使作品得以顺利完成。五年级华文班《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参与创作的学生都是华侨子女,他们的家长自发地组织大量华侨和国际友人进行了网络投票,作品人气很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二、指导前置,确保作品质量
1.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发动
班主任老师首先在班级遴选学生创作的优秀剧本,进行初步演员选角。
五(2)班班主任木云云老师、五年级华文班班主任邱晓君老师、二(2)班潘灵芝老师在发动学生参与的同时,都友情客串在剧中饰演老师的角色。
《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导演徐嘉梁、主演谢谦是“华文班”的学生,他们在2016年六月,分别到法国和加拿大定居、学习。为了让这俩孩子能在国内留下一些深刻的回忆,班主任鼓励他们进行微电影创作。
2.建立各剧组微信群
通过建群,及时沟通和指导,使影片能按时顺利完成。
3.开剧本研讨会
以《我和二胎的故事》为例,本片讲述主角小扬从极力反对妈妈生二胎,到希望妈妈生二胎,最后却发现妈妈不想生二胎的戏剧性故事,生动诙谐有趣。该剧获得市微电影大赛最佳编剧奖,离不开这次剧本研讨会。召集全体演职人员开会,一是统一思想,二是创作剧本。在这个会议上,我讲述了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中反映日本人要活剥人皮的片段,区区几个镜头,就把日本人的极度凶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电视剧《红高粱》最后一集拍了几十分钟却只能说明日军很笨。以此来说明微电影一定要把编剧编好,用尽量少的镜头反映出尽量多的内涵。由此,我和学生讨论了辩论赛怎么拍摄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要把辩论赛中,最精彩的部分拿出来进行演绎,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最后成品中,辩论赛中最激烈的一幕。构思片头时,我们经过讨论,使用一种生二胎后的暖色意境,使用了毛毯、奶瓶等物件,使用超大光圈的手动135定焦镜头进行拍摄,进行了不同物件焦点的转移拍摄方法,使整个画面充满温馨感。
这个剧剧本初稿结尾本来是小扬的妈妈最后生二胎的情景,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够戏剧性,就把结尾改掉,改成了最后是小扬想让妈妈生,而妈妈却表示不愿生了,这种“拧麻花”的戏剧性灵感来源于创作会议上我讲解了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使整个剧增色不少。
三、拍摄指导,力求稳定清晰
拍摄时,教导学生树立以下思想。
1.不上架子不开机
用三角架拍摄,保证了画面的稳定性。稳定的镜头在片中才可使用。
2.固定镜头为主,推拉摇移为辅
推拉摇移用得好固然好看,但用不好很容易使画面不稳定,因此即使有推拉摇移的镜头,也要求学生必须有固定的几秒钟,以便在后期的时候灵活运用。
3.重视声音
要树立“声音比画面更为重要”的思想,话筒尽量离发声源近,但又不能穿帮。拍摄者要保持安静,操作设备的声音也不能被录入。
4.一般情况下一个镜头拍三次
这种方式有非常多的好处,为的是有时意外情况出现,比如《我和二胎的故事》第一个场景辩论赛,虽然拍了好多次,但还是有学生忍不住会咳嗽,辩论赛中有咳嗽声是难以让人忍受的。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把没有咳嗽的声音替换到另外一个可用的画面上。
5.及时抓拍
《我和二胎的故事》中有一个场景是“阿宝来了”,阿宝是一个才三四岁的孩子,叫他多次表演恐怕难以配合,我就指导学生这种情况就要尽量抓住孩子每一次表现,有时候临时发挥的表演,反而更加接近真实。最终阿宝的表现也被抓拍得相当满意。
四、摄后修改,助力作品润色
都说好作文都是改出來的,微电影也不例外。
1.以《遇见最美的你》为例
电影讲的是在学校里大家互相帮助将爱传递的几个小故事,画面精美,故事短小,很有童真。拍摄和制作紧扣一个“美”字,景美,人美,事美,情美。这个片子在市里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给孩子们很大的鼓舞。后来在一次国旗下演讲中,他们概括了创作这部微电影的不易和收获的喜悦。当然,这部影片也是在不断的修改中完善。
(1)画面美:比如片子开始出现的学校环境空镜头,出现了不少“蜘蛛网”式的电线,在后期的时候全部剪掉,或替换。在反复权衡之后把不够美的地方全部删除,整个片子就精致多了。
(2)音效美:本片的配音的本来全部使用的是孩子旁白的配音形式,考虑到这样做观众容易审美疲劳,决定用一部分同期声,但因为在拍摄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现场声音要使用,会出现一些杂音或导演指挥的声音,所以使用了一些后期配音和现场同期声以及配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润色。
2.以《我和电子游戏的故事》为例
这部微电影后期修改得非常多,总结起来主要是导向问题、结构问题、情节合理化等,2016年7月,主创的学生已经出国,影片还在进行不断修改中,修改都通过网络得以实现。最后,这个作品送到省里获得了一等奖。
五、收获,孩子圆梦成长
小学生拍微电影是比较难的,但像程禾、林圣轩等学生对拍微电影有强烈的梦想,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圆梦了,成长了,增加了自信。其他学生通过投票、观看作品,也有不同的收获。
通过这样的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接触、体验了微电影的创作。培养了一批热爱微电影的学生,同时收获了微电影作品。师生和家长在这些活动中增进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也传播了学校“追求美、奉献爱”的校风。
以《篮球风波》为例,这部微电影完全由林圣轩一个人编剧、导演、指导拍摄、后期制作。他感叹:“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发现前期编剧和拍摄的重要性,由老师指导过的镜头都能用起来。老师没指导过的,虽然拍了好多,但要么晃动,要么对焦不准,想用而不能用,补拍又很困难。”
通过完整的微电影生产体验,还给孩子带来一些启示:
进行导演的时候,要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不能用命令的口气进行指导。演员都是牺牲自己的课余时间来配合,要想让他们配合好,必须让他们觉得你指导得有道理,开心地配合多拍一条。还要尊重演员的二次创作,可以让他们发挥,不能一味要求和剧本完全一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演员,有时候可以只给他们一些关键词就能表演得很好。
在表演的时候要收放自如,和舞台剧有所不同,要自然,不能太夸张,过犹不及。在拍摄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要老老实实把每一个镜头拍稳,拍清晰。在后期剪辑的时候,不但要剪而且要编,有时候要大胆对场景前后进行调换。
林圣轩的这个作品在市里比赛的时候,还没有成型,但到省里比赛的时候,作品制作完成了,还获得了三等奖。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说明“人人都能微电影”的道理,孩子懂得了“永远不早,永远不迟,慢慢做好,执着的精神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