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昌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翻转教学也成为了目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真正的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就新媒体对地理翻转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翻转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进行探讨,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素养和地理学习能力。努力让地理课堂发生形式上的翻转,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媒体;翻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210-01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是一种完全“以学定教”的新课堂模式,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和掌控。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地理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是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本文就新媒体对地理翻转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翻转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进行探讨,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翻转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一)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知识的传播者、权威者,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好处就是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也不再重复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而是充分利用时间,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2]。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是在课下完成知识的传递,即学生在课下提前观看教师制作好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获得知识,因此翻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很高,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前期的学习任务。
(三)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翻转课堂要求教师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二、新媒体教学对地理翻转教学的作用
新媒体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动力。原本十分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变得具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扩大知识面
新媒体教学下的信息能够达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师们可以在一个平台互相传递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共同探讨,完善教学资料,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教学,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供课堂教学参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搜集有用资料,让学生在搜集中学会自我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学,把教学内容由静态转向动态,例如:地方性气候特征,污染状况等需要实际调查,而学生若不进行实际调查,难以对内容真正理解,加之地理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就更难理解了,所以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探讨就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就会清楚的了解知识架构,认识地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加形象生动,容易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三、如何提高高中地理在翻转教学的效率
(一)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课堂问题
新课改的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有问题,老师不单单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者,师生之间应该相互探讨去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自学能力也不断提高。
(二)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鼓励,在地理翻转课堂中,由于知识系统本身的强大性,组合性比较强,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考验,知识要经过反复探讨才会牢记于心,教师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学生的压力难免会增大些,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给予合理引导,学生观点的提出,积极的表现等行为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给予学生持续的自信,不断成长。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社会对于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内化知识,不断丰富地理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能够实现个性化辅导[3]。国家队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为翻转课堂教學提供了更齐全的硬件设施,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扩大化,更好地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2]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1):105-112.
[3]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