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并通过在英语课堂教学这个现实载体,融听、说、读、看和写五项技能于一体,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英语教学向英语教育过渡的必然外显,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维度的教学任务,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那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笔者通过语篇教育,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在语篇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足文章。
1. 深入理解知识和能力关系,提升教学效率
在长期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基础知識的教育,特别注重“双基”的训练,这本无可厚非,但往往过犹不及,很多英语语篇变成了“语言点”讲解课,支撑这一教学方式的内在理解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而,很多教师在语篇教学中依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文本中“寻寻觅觅”找单词、找词组,害怕遗漏了一个。“单词开花,字典搬家”在语篇中重复出现。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尽管相结互联,但作为两个不同的目标维度,他们并不是“伴随式”实现的,也就是说,知识的掌握为语言能力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只打基础并不会带来能力的必然提升,而是要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中,让能力和知识并驾齐驱,这才是知识和能力的辩证关系。
由此可见,语篇教学为教师开展语言知识和能力并行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很好的现实载体,一方面,教师可采用比较、假设、推断、想象等手段让学生在理解语篇中运用语言知识,形成语用能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基于语篇体现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内在统一,体会文本是如何表“情”达“意”的。再比如,在策略方面,教师可让学生比较英汉异同,帮助学生自我计划、监督,形成较强的元认知策略,从而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习得”语言知识,感悟词汇的能量和魅力。
2. 明确能力的目标维度,提升能力培养针对性
核心素养对高中英语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界定,要想通过语篇教育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是弄清楚能力的目标维度,鉴于很多教师认为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的误区,教师有必要重新厘清能力的目标维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升学生的能力提供策略和方法保障。
核心素养下的能力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信息获取能力、信息梳理与分类能力、信息的隐含意义推理能力和信息归纳能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能力的主体。为突出核心素养的落地,这四种能力的每一个微技能都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所展示、体现,如信息获取方面,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What is the possibl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再比如信息梳理微技能:Restate the last paragraph in your own words in 30 words. 当然,就某一具体的语篇而言,并不是每一个技能都要用到,而是要根据语篇特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如记叙文和议论文语篇就有明显的结构模式和行文脉络,教师要因体而异,因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品味到语篇学习的获得感。
3. 聚焦语篇深层结构,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俗说话:“语言为王,思想为后。”英语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中沉下去,深入到语篇的深层结构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语篇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因为,只有真正做到对语篇的深度理解,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为此,教师就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要开展以主题研究为依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问题中、活动中进行对话学习、分享学习和意义学习,从而交换观点、交流情感,生成新的有价值的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诚然,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学生个性化解读基础之上,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个性化解读语篇,并对语篇进行评价性赏析,才能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持;第三,还可将语篇与学生的真实语言运用结合起来,比如,在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时,可向语篇借鉴什么?语篇的哪些观点、结构可以采用“拿来主义”而运用于自我语言输出性运用实践。
4.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语用能力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尤其是为了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语言学习,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因此,教师在语篇教学时要彰显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色,让学生观察、参悟教师解读文本的经纬,将教师的解读策略适时迁移到自我学习中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同伴反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反思元语言功能,从而一步一个脚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