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仁忠,张成艳
(1.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妇幼保健院,湖北 利川 445400;2.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利川 445400)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6例临床分析
韦仁忠1,张成艳2
(1.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妇幼保健院,湖北 利川 445400;2.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利川 445400)
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表现。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所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情况、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等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和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能会并发肺炎、肝功能异常、导致患儿的心肌受到损害。经过更昔洛韦等药物的有效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5%。结论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以发热、咳嗽。皮疹、淋巴和肝脾肿大、咽峡炎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等,给予相应的有效药物治疗后,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表现
选取2010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所有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4.26±1.12)岁。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临床分析
在患儿入院以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检查和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出现皮疹等,在患儿入院后治疗期间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在这46例患儿中,主要发生的并发症有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受损。
1.2.2 治疗方法
从治疗方法来看,对照组的23例患儿,根据患儿体质量的不同(20 kg以下的100万U/d,20 kg以上的200万U/d)给予α1b干扰素进行肌肉注射,肌注的频率为1次/d,连续进行一周的肌注治疗,对于一周内治疗无效,临床症状和表现没有缓解和改善的患儿将治疗的周期延长至10天。观察组的23例患儿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进行静脉注射治疗,静脉注射治疗的剂量和频率为每隔12 h/次,5 mg/kg/次,进行连续10天的治疗。
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儿,可以给予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剂量为1次/d,400 mg/kg/次,连续给予3~5 d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合并有心肌损伤、心肌炎等的患儿,给予保护心肌的营养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两组患儿的体温、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显效:患儿的体温、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情况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儿的体温、淋巴结、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和缓解;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2]。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分析发现,在这46例患儿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和肝脾肿大;主要的并发症为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
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5.6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n(%)]
经过对本次的46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临床症状和表现、患儿的并发症情况扥进行分析后发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咳嗽、皮疹、双眼睑水肿和肝脾肿大;主要的并发症为肺炎、肝功能异常、心肌损伤[3]。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95.65%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意义。
[1]潘良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50-151.
[2]牛银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3):41-42.
[3]饶友花.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例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9-100.
R725.1
B
ISSN.2095-8242.2017.063.12370.01
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