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欲承
建构“双师课堂” 变革教学方式
◎ 刘欲承
中央电化教育馆实施的教育信息化项目“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借助全景学习平台,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瓶颈限制,实现远程现场化的双向深度互动。作为此项目的试点学校,我们需要突围“一位教师,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套设备”的原有教学方式,逐步建构“同一课堂+两位教师”的新型授课方式,努力形成契合自身需求的“跨区域同步教学”新样式。
“双师课堂”是一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它走进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理想状态是“增益其所不能”。
在同步教学中,随着教学角色的变化,我们有效协调主讲教师与助理教师的关系。两者看似是红花与绿叶,其实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作用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主讲教师利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助理教师则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提供针对性辅导和个性化服务。
在学生层面,学生是带着对现实世界各种各样的认识进入课堂的,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事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渐开始承担起自己学习的责任,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
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得课堂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间可以进行多维交互,课堂活动、课堂资源、课堂测评三者浑然一体,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协作(见图1)。
在课前,助理教师提供班级学情,主讲教师根据学情精心备课,并与助理教师共享。助理教师与主讲教师一样,带着预设进入课堂。在课中,主讲教师上课,助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第一时间提供辅导与服务。在课后,助理教师及时进行课堂学习、作业、评价测试等反馈,与主讲教师共同诊断前期学习成效。具体教学流程(见图2):
图1 “ 双师课堂”特点
图2 “ 双师课堂”教学流程
同时针对学习目标任务,创生具有现实价值的教学情境,通过工具、平台、资源,促进学生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学习,运用资源与技术平台设计多元交流分享的学习方式(见图3),从而实现教学的流程构造。
图3 多元交流分享的学习方式
基于“双师课堂”教与学的核心在于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变革,它既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供给方式,还要提供精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我们通过集成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持续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依据学生实情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给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议。
我们在试点的四年级语文、数学课堂上,尝试全样本数据采集和分析,比较精准地定位每个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上的学情状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过程信息以及在学生应用平台上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实现对学习问题的归因,进而为有效反馈提供基本依据。
例如,在数学新课教学完成之后,我们通常这样布置巩固练习题:“请同学们完成第1题到第5题。”把同样的题目布置给全体学生,这是传统的习惯性做法。但如果数据分析已经帮助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就能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而现在,如果A同学做对了第1题,他可以跳过第2题直接做第3题,这是因为第1、2两题在考查同样的知识点。如果B同学做错了第1题,那么系统就会提示他强化练习第2、4两题,这是因为基于数据分析,第1题做错的同学很有可能在第2题和第4题也出现错误。如果C同学答题均不理想,那就要完成第1题到第5题。
同时,进行参与该试点项目的所有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横向之间的学情数据分析,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寻求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我们与本区域内同步试点的永秀小学每学期进行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
“双师课堂”的有效建构需要教师具有比较精湛的业务技能,由此在同步教学之时也需要同步研训的稳步跟进,两者的一体化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助理教师与主讲教师同步研讨。通过个性化指导和跟踪式培养,发挥名师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首先是二次备课,助理教师首次备课,然后与主讲教师一起备课,重在理解与体现教学设计意图。其次是课堂实践,从教学语言、教学应变、课件制作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最后是课后研讨,重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所得。
助理教师引领年级教师开展同步交流。试点项目中助理教师是本校的骨干教师,带领整个年级学习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给合自己的班级实际,走进课堂进行自我变革。通过实施“双师教学”精准研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困惑等,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而同步研训依托的是“智慧教室”中的远程互动教研即时沟通平台。这一平台实现了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及实时操作等)的双向实时交互,在不同的时空中创建一个双向交流的虚拟环境,加强了教师之间、教师与指导专家之间的交流。
当前信息化学习空间建设的主要类型是“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结果”的“智慧教室”,这是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样态之一。
我们以“智慧教室”项目建设为抓手,将先进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室的设计与建设中,创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实现教学和学习生态的变革。该教室配置了手持智能终端、智慧教学系统、6机位录直播系统、多媒体教学设备、虚拟现实系统、中心控制系统等设备。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不再被局限在传统的教室内,而是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学习空间里,使得集体授课、小组讨论、资源检索、空中课堂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同一个空间即可实现。
作为“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试点”学校,我们秉持“教育+互联网”理念,把四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作为智慧教育的先行地和试验田,翻新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在“双师课堂”的建构中逐渐改变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诚然,在经历“好师成双”的磨练之后,我们依然会回归到一名教师执教的课堂。但在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且优化后,教师的教学力、学生的学习力必然会得到增强。
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7)11-0059-03
(作者: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春晖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冯丽园]
高端品读
“十三五”期间,将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与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的“四个提升”,加快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步伐,着力实现从服务教育自身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服务课堂学习到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从服务教育教学到服务育人全过程、从服务一般性教育管理到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四个拓展”,确保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杜占元(教育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