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12-16 20:22徐长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教学渗透

徐长宝

【摘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历史知识,与此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同时参考现有研究理论,对于将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策略手段进行总结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渗透

【基金项目】课题: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农村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阅读活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317。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73-01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最为主要的历史宝藏之一便是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不息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立足于世界的重要保障。初中历史教学中,作为历史教师应该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以及渗透,对于授课方式应该不断的创新升级,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

一、挖掘傳统知识,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知识是文化的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知识宝藏。这一点无处不体现在中国历史教材每一个历史时期讲述完后的“文化”课时中。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应该在课本中不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的寻求,对于自己的发现要勇于交流、分享,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进来,争取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如讲到“文字的演变”时,书上列出了从甲骨文到大篆体的“马”字的演变,在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此期间文字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不难发现,原先曲折象形的线条逐渐被拉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文字的象形程度降低。同时,教师可列举出更多的文字来说明这一变化特点。

二、拓展延伸,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要点

历史课本中,并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专题的分析,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课本章节内容进行传输、渗透,并且进行内容的总结以及延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与课本内内容有机的相结合,做到逐渐渗透。如讲到春秋战国诸子学说时,可引言: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是儒、道学说的萌芽,之后历代思想家对其不断补充、阐述、辨析,使儒、道学说得以充实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揭示需教师辅之以阅读相应的书籍与材料,教师要有“一桶水”方可满足学生杯水求知的渴望。

三、结合生活实际

历史课本中很多具有故事情节的内容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其也会有更大的欲望去了解学习,但是一些关于理论知识性的内容,学生通常并不感兴趣。所以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内容讲授时,教师需要认真做好准备,将抽象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生听课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去了解历史,去主动的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如在分析古代道家思想时,就可引导学生结合中国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恶化、“形象工程”、“三农”问题等,其都是因为违背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而导致的。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当代世界被公认的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不是与两千多年前老子的主张不谋而合吗?或者更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告诉了我们正确的做法,只是我们现在才醒悟。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激烈冲突和矛盾等问题,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出相而离相的哲学里,在中国古代宁静闲适、悠然自得、充满情调的艺术精神里都能找到灵丹妙药。

四、巧妙引导吸取文化精华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把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吸收文化精髓,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目的。例如,教学“伤寒杂病论”,要让学生知道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中医是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医学与艺术的结合,和西医有很大区别,特别是中医运用到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但是由于中医效果慢,在当前社会上中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中医对于疾病的预防和对部分病治疗的效果很好。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再比如,初中历史有一章节是对古代书画艺术的研究,进行这节课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以及外国相关书画艺术作品,学生对于直观的书画艺术作品更具有兴趣去了解,在学生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中国艺术品和国外艺术品的区别,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自觉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五、细品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虽然,初中历史教材没有专门的课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无论中国古代史还是中国近现代史中都专门设有思想与文化专题,对于渗透传统文化而言,这些无疑也是重要题材,特别是专题当中的许多艺术作品,毕竟图案和文字更能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而且古人留给了我们不计其数的以文字和图案为载体的作品。除了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思想典籍,还有许多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众多作品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在对这些艺术作品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向传统方式那样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鼓励学生去对艺术品进行观察,对于观察所得勇于在班级范围进行分享以及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进行对艺术品的品鉴,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艺术品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同时对于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也能很好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及学习。比如说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对世界建筑史产生重要影响的故宫的建造,就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绝世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古人无双的智慧。同时故宫建筑格局也强烈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皇权至上、等级分明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习接受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学生心理,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去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该不断的探索,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充分的挖掘,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将知识更生动有趣的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珍.“协同教学”模式下对韩初中汉语课趣味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秦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王文.《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激励教学探索[D].杭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教学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