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三维健康观的养成研究分析与提升对策

2017-12-16 05:50袁志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养成研究分析

【摘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是现代健康观的三个维度。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都没有成熟,当然健康观也没有形成。目前大多数老师侧重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容易忽视学生健康观培养,我们经常听到某某学校学生跳楼、某某班体育课学生引体向上无人能做等,反思其现象中学生三维健康观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分析研究学生的健康观,针对现阶段学生的健康情况,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观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观;养成;研究分析;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95-02

现代三维健康观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来阐释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认为健康不仅仅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上的安适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健康的三个维度是一种三足鼎立,任何人在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是有问题的,是不能称之为健康的。

虽然普通中学教育经常强调素质教育,但现实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学生除了书本还是书本,我国目前中学生还是在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社会、家庭、学校包括学生本人对健康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健康观发生偏差,或许也没有形成健康观。导致我们经常耳闻某某学校某某学生跳楼的悲剧发生,或目睹学生抽烟酗酒、沉迷网络自暴自弃等现象。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良好的健康观不容忽视,且要从生理、心理逐渐成熟的中学生抓起。

一、中学生健康观的基本内容

健康观指的是一种科学观念,主要包括人们对生活方式、饮食、运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在对中学生进行三维健康观培养的时候,要全面兼顾、全面培养,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一)身体健康

从目前的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调查上看,很多学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身体健康容易受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运动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今物质丰富和信息发达的时代,中学生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抽烟、酗酒、熬夜、沉迷网络、饮食没有规律、不重视运动等,导致了学生普遍身体健康情况欠佳,正如某某班体育课学生引体向上无人能做的荒诞。很多学生体弱多病,营养不平衡,容易造成很多疾病的发生,因此关注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是学校在进行各方面教育时面对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二)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衡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标准评价,衡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智力

智力主要指的是人类一些活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智力基本都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智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学生的文、理科成绩不平均,有些学生擅长辩论,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等。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智力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均衡发展,同时要将智力发展体现在学习与健康生活中,而不是走偏门或沉溺在游戏和网络中。

2.情绪

情绪是衡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健康的情绪主要表现为乐观、富有朝气、对事物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希望等。中学生健康的情绪是指能够良好充分的表现自己,同时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

3.人格

健康人格指在能力、道德、情感、意志等特征方面是积极健康的,在知、情、意、行四方面是统一的人格。学生的人格养成主要包括学生的能力、性格、理想、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在进行学生的人格养成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积极的面对事物等。

(三)社会适应

1.人際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从与他人交往中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说明了学生能够认可他人,并且可以用友善的态度和他人相处,能够分享、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能够良好的解决好集体关系等。学生的人际关系是评价学生社会适应健康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强调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

2.适应能力

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较好的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活,这也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健康心理的学生能够积极的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其对社会的认识和处事方法都是积极向上的,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进行良好的处理。

二、中学生三维健康观培养的重要性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有这么一段话很好的栓释学生三维健康观培养的重要性:“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一)身体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要成为世界强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养成,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长期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良好的发展。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身习惯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因此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关心自已的健康、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身意识,通过多多锻炼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从而保证学校能够进行有效及更好的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

(二)心理健康

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是学生进行其他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证。如果学生长时间处在不良的情绪中,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自身发展上看,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且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生活心态积极乐观,能够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进行自身品质的综合提升。endprint

(三)社会适应

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认识能力等直接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的立足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健康不仅关系到了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关系着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学生处于个人社会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认知能力和性格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明确,完善自身性格,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可以在进入社会的时候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对自己的缺点有针对性的提升,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方面的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

三、中学生三维健康观的现状

(一)身体健康现状

部分学生存在着不良的生活生活方式,比如沉迷网络、抽烟、熬夜、嗜睡、甚至是暴力现象。很多学生由于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打架的现象。很多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出现了过度肥胖和营养不良的现象,眼神迷茫、四肢无力、走路发飘、跑步虚脱,很多学生身体都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二)心理健康现状

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上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处理、家庭原因等,主要的表现症状为烦躁、易怒、自卑、孤独心理等。

(三)社会适应现状

很多学生在进行人际关系养成时,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环境养尊处优,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融入到别人的生活中,学生之间独来独往,团结度和信任度不高,很多同学容易出现多疑的心里,难以区分生活中同学的玩笑等等。有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如家庭的变故、青春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人际关系冷淡的状况,时常伴有孤独无助的感觉。

四、提升中学生健康观养成的途径

(一)身体健康的综合养成

1.健康观念的灌输

在进行学生素质养成的时候,要首先认识到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定期的进行身体健康宣讲。课堂是学生在学校中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场所,因此要加强课堂上的健康宣讲而不仅仅只是在体育课上呼吁。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从而认识到不良的生活方式的危害。灌输健康的观念可以提升学生的主观意识,让学生主动进行正确的健康养成。

2.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让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成为学生的习惯。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并强化养成的,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锻炼行为的督促和监管。尤其是对学生早锻炼和课外活动的管理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流于形式,更不能弄虚作假。学校管理部门除了加强检查、督促管理之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鼓励和激励措施,使经常锻炼的学生得到额外的奖励。通过强制和引导,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将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终身习惯。

(二)心理素质健康培养

1.观念的转变

在进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学校和学生都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学校要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性,而学生则要主动参与到这个学习中。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帮助同学们解决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让心理咨询发挥其作用,在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要注意保密和尊重学生的心理,从而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升。学生要发挥这个环节的主动性,积极的认识到心理素质健康对自己的重要,当心理产生压力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排解和缓冲,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2.完善心理教育体系

学校要完善基本的教学体系,为实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内容的选用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具有可读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要安排适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三)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1.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综合提升。学校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搭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运用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接受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社会实践教育。

2.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在进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时,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良好融入社会能力的养成,因此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要保持乐观的教学态度,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采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用鲜活的事例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

五、结语

学生的三维健康观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减少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让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能够充足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有价值的健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广伟;美国南达科塔州初中“健康教育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喻坚,唐佩佩;对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05年01期.

[3]朱晓莉;论学校健康教育及体育教师的作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4]曹蕾;对发展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6期.

作者简介:袁志峰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邮编:226363性别:男1975年06月出生,大学本科,江蘇南通人,现工作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新联中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方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养成研究分析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