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尚 李鑫 潘艳丽
【摘要】 目的:分析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手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對照组为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粘连1例,占2.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粘连8例,占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要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优先选用微创术。
【关键词】 手部指屈肌腱损伤; 修复治疗;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1.0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1-0069-02
手部指屈肌腱可因多种因素导致损伤,如切割伤、电锯伤及挫裂伤等,无论是哪种损伤,患指的活动均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患指不能自主活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后要积极的给予修复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要切除损伤的腱鞘,致使术后降低了患指自主活动功能,且术后出现粘连的可能性较大[1]。本研究采用微创手术进行修复治疗,该治疗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术的弊端,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0~60岁,平均(38.69±18.65)岁;切割伤23例(57.5%),电锯伤10例(25.0%),挫裂伤7例(17.5%)。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0岁,平均(38.75±19.29)岁;切割伤22例(55.0%),电锯伤13例(32.5%),挫裂伤5例(12.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创面进行处理,如消毒、清理及止血等,麻醉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切口位置,切除指深肌腱损伤部位及浅肌腱损伤位置,缝合深部肌腱部位、手术切口[2]。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手术修复治疗,先对患者创面进行处理,如消毒、清理,在进行手术前需明确知道患者的损伤程度、部位等,可借助辅助检查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对血管损伤部位应用显微器械进行吻合处理;吻合治疗末梢血管供血受限者。肌腱损伤分伸直型、屈曲型,对于前种损伤在切口处沿腱鞘牵拉出指深屈肌腱断裂的近端,对固定断裂部位进行固定,而后缝合肌腱(采用Kessler缝合法),对损伤外膜进行缝合,此方式为Bruner切口治疗;对于后种损伤,在距断裂处远端0.5 cm处做切口,切开腱鞘,缝合近端断裂部位可采用津下法,对近端断裂部位进行牵拉,缝合近端、远端肌腱部位,缝合切口;最后将止血带松开,并固定(可采用石膏)[3]。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肌腱创口愈合良好,患指活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创基本愈合,但患指恢复欠佳;无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4]。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粘连1例,占2.5%;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粘连8例,占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部指屈肌腱可维持手指的正常活动,如屈指、伸指、关节活动自如,一旦出现损伤,患者的这些功能就会受到限制。手部指屈肌腱损伤多由切割伤、电锯伤及挫裂伤等所致,损伤后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以恢复患者的功能。传统手术治疗可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但在术中需切除损伤的肌腱、腱鞘;肌腱分浅肌腱、深肌腱两种,如这两种肌腱均有损伤,经传统手术治疗,对于深肌腱并不切除,而是进行缝合,但要切除浅肌腱,然深肌腱的供血需要浅肌腱,因而在切除浅肌腱后患者深肌腱的供血受到影响,导致不足,进而治疗效果不佳。要想确保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不受限制,在治疗中需同时将深、浅两种肌腱保留[5]。
在本次研究中,对手部指屈肌腱损伤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由结果可知,给予患者微创手术,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也就说明采用该手术,术后患指活动恢复正常的较多,且多数患者关节活动不受影响,或即使存在一定的影响,但例数相对较少;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粘连1例,而传统手术组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粘连;证明观察组很少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术后出现粘连的机率降低,有利于患指的恢复,不仅缩短恢复的时间,还将患指的恢复功能提高;患指功能恢复能力越强,其自主活动能力越强,进而患者的正确活动难以受到限制。微创手术可将肌腱断裂面与腱鞘断裂面充分暴露,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的缝合方法是Kessler缝合法,可将患指深断裂与浅断裂面有效缝合,使得患指的血供有保证,患指的愈合离不开血供,一旦血供有保证,其愈合的速度就不易受到影响[6]。但需注意的是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不过将手术时机错过;且在进行缝合时用力要适当,用力较轻者易出现脱落的现象,用力较重的患者易损伤组织,如用力不当只会延迟愈合时间;最后在进行石膏固定时,不要整的太紧,但也不能过松,松紧度要适中,太紧的话会影响血运,过松出现脱落的机率较大[7]。对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发生粘连的机率较小,但也不代表完全不发生,一旦出现粘连的情况,患指的恢复就会受到影响,不仅影响恢复的时间,其功能也受到限制,因而在术后医务工作中要告知患者积极进行锻炼,因锻炼可将腱外膜细胞增生及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增强;还可将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结果改善,将肌腱粘连的机率降低[8]。要想有效的预防术后出现粘连的现象,在手术时不可将肌腱断端盲目粗暴的进行钳夹,对腱鞘及腱旁组织进行保护,缝合后将缝合口表面出现粗糙、参差不平的机率降低,甚至避免[9]。endprint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肌腱、腱鞘进行缝合时采用了津下氏双套圈法和Kessler法,前者优点为:肌腱血供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肌腱周围几乎不存在粘连的现象;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肌腱进行缝合时不仅在大切口可以进行,在小切口内也可以,进而使得更多的腱鞘保留,在缝合后不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且出现断端裂隙的机率极少[10];后者缝合法优点:能有效将断裂肌腱进行对合,肌腱背面的血液循环几乎不受影响,将肌腱表面的光滑度增强,且有较强的抗张力,进而给肌腱愈合创造有力的条件,损伤的肌腱能够顺利地愈合;肌腱愈合的速度越快,患者可以锻炼的时间越早,进而患指恢复时间越早,且提高患指恢复功能(患指的自主活動趋近健侧手指);患指功能得到恢复,生活方面受到的影响就会降低[11]。
综上所述,对于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要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优先选用微创术。
参考文献
[1]杨波,刘书宇,单臣.微创手术治疗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8(9):112-113.
[2]田景顺,王志丹,李文娟.显微外科修复手部屈肌键损伤的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0(10):380.
[3]黄琴,黄涛,陈燕花,等.早期主动运动对指II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6):449-450.
[4]高洪辉,李国鹏.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5-6.
[5]黄琴,高春华,陈燕花,等.早期运动对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9):686-689.
[6]张广宇,李兰兰.指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康复治疗[J].实用手外科志,2011,25(3):233-234.
[7]王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肌腱损伤[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2):161-162.
[8]孙士温,赵胡瑞.药物对肌腱愈合和粘连影响的研究进展[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2,26(1):46-48.
[9]金毕女.浅谈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91.
[10]陈捷,魏桂菊,刘桔慧,等.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的分期综合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53-55.
[11]陈琪.不同方法修复指屈肌腱损伤43例[J].医学新知杂志,2010,20(3):216-217.
(收稿日期:2017-0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