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

2017-12-15 15:43韩美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韩美玲

【摘要】 目的:探究社区小儿在预防接种中接受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价值。方法:选取社区预防接种小儿100例,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试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小儿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和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小儿家属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加强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其家属满意程度的提高,更好配合相关接种操作,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进行保证。

【关键词】 社区; 预防接种; 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098-02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 Vaccination in Community/HAN Mei-l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30):98-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asures and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children vaccination.Method:100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asic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s family membe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 the process of vaccination of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family satisfaction,better cooperate with the relevant vaccination operation,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vaccination in children.

【Key words】 Community; Vaccin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Adverse re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Xiamen Binhai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Xiamen 361000,China

预防接种是指免疫抗体或免疫原经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来输送至小儿体内,使其机体产生免疫的作用,从而较好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1-2]。部分小儿在预防接种后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硬结等不良反应,从而对其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因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来降低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几率意义重大[3-4]。本文主要对社区小儿在预防接种中接受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预防接种小儿100例,时间为2016年6月

1日-2017年3月20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试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每组50例。试验组中,男女之比为25∶25,年龄在1个月~6岁,平均(2.69±1.33)岁;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3∶27,年龄在1个月~6.5岁,平均(2.71±1.32)岁。两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小儿则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接种前护理 (1)为初次接种疫苗的小儿进行建档,对其预防接种的时间进行了解,且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来通知小儿家属及时为小儿进行预防接种;(2)护理人员积极为小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告知其预防接种的目的、重要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得小儿家属可以充分对疫苗的作用进行了解;(3)护理人员可鼓励小儿以及家属,尽量将其恐惧、紧张等心理消除,使得其可以积极对疫苗接种的相关操作进行配合;(4)指导小儿家属合理对其饮食进行安排,嘱咐其不可在小儿空腹的状态下实施疫苗接种,且告知在疫苗接种后,不可食用虾、蟹、鱼等过敏类的食物。

1.2.2 接种中的护理 (1)护理人员积极為小儿以及家属提供空气流通、清洁整洁、温度适宜、光线明亮的接种环境,可适当准备小儿喜欢的玩具来促进小儿预防接种时的情绪稳定;(2)护理人员仔细向患者的家属询问小儿的具体健康情况,若小儿存在接种禁忌证的情况,则不可实施注射接种,并为其家属详细解释原因,增加家属的理解性;(3)严格对疫苗接种的工作进行规范,禁止使用伪劣、假冒的疫苗;(4)为小儿实施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的操作实施,合理掌握疫苗注射剂量和方法;(5)在接种时,指导家属合理帮助小儿取正确的体位,尽量将其疼痛程度减轻,若小儿在接种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出汗等症状,则指导其令小儿取仰卧位,将其头部放低,并给予其适当糖水来促进症状的缓解;(6)在完成预防接种后,护理人员应将针头快速拔出,并给予其无菌棉球进行按压针孔,避免患者出现出血的情况。endprint

1.2.3 接种后护理 (1)接种完成之后,嘱咐小儿家属暂时留下观察小儿20~30 min,加强其生命体征的观察;(2)提醒小儿家属尽量协助小儿进行清淡饮食,并减少剧烈的运动,若小儿的年龄较小,则告知家属在2 d内不可为其洗澡,且不可对注射部位抓挠。告知小儿家属,若其在注射后出现身体稍微不适属于正常情况,一般3 d内即可消失,若其体温持续升高,则需要来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十分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同时对两组小儿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家属满意度

试验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家属的总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小儿家属的总满意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小儿不良反应

试验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身体尚未发育健全,其免疫力较为低下,较易因为感染而出现多种传染病的情况,而预防接种则可以较好对小儿相关传染疾病进行预防,对其健康成长作保证[5-7]。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规定,给予小儿预防接种的疫苗主要包括麻疹疫苗、白喉疫苗、百日咳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结核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等[8],护理人员为小儿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接种的顺序为其实施疫苗的接种。在社区预防接种小儿中,存在部分小儿家属对疫苗接种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出现拒绝接种的情况[9]。有研究表明,部分小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注射处硬结等不良情况,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0]。因此,在为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不良反应几率,对其接种的安全性进行保证。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小儿预防接种前、接种中以及接种后,给予小儿家属以及小儿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为其讲解接受预防接种的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告知其接种疫苗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加强小儿身体健康的询问,并为小儿安排接种当天的饮食,避免其出现不良反应[11]。若小儿存在中枢系统或过敏性疾病的情况,则不可为其实施疫苗接种,此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为其家属说明原因。同时,积极解答小儿家属存在疑问,促进其可以保持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预防接种。增加其预防接种时的配合程度,降低小儿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几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其家属的总满意率(98.00%)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小儿家属的总满意率(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社区预防接种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的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小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更好配合相关接种操作,从而降低小儿预防接种后的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小儿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崔梦卿.预防性护理减低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4):468-469.

[2]颜素琴,王江林,卢惠珍,等.舒适护理对提高预防接种儿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08-209.

[3]张欢利.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63.

[4]周忠娣.儿童预防接种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76.

[5]王月红.小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642-643.

[6]邓晓红.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31-132.

[7]朱秀丽,代海平.浅谈心理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3):128-129.

[8]黃息凤.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910-1911.

[9]刘艳丽.小儿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94-95.

[10]程曼君,连庆华.家长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3):411-413.

[11]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9):3289-3290.

(收稿日期:2017-06-05)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Vaccination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