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巍 秦东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任 巍 秦东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而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指导,通过建构教学模块、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实践,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是将教师教、学生学、自主做有机结合起来,边做边教、边做边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时间、空间上融为一体。这一思想源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他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1]教学一体化强调“做”是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如果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就不能成为教,学也就不能成为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事就怎么做”,[2]这种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学完后在工作场景中理论不会用,事情不会做,只能从头摸索。要解决这一困难,最佳的方案就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模拟岗位上通过“做”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做”提高自己的反思和研究能力,从达到“学”和“教”的目的。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未来工作情境引入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分析工作情境中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将学习内容模块化,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呈现,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从而达到学习理论、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的课堂现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具体形象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五大领域的教法之一,它强调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两部分。它的前导课程主要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美术”、“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通过本课程的学生,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观,了解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特征,熟悉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掌握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的教学方法,并以此指导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
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共计72 课时。前36课时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后3课时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在教学安排上,以往教学内容侧重相关理论和知识点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助于讨论和案例分析;在教学流程上,采用先教师教,后学生学,再偶尔做的过程。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面临大二下学期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实践环节时,研究者发现学生在组织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的记忆,对幼儿园艺术教学实践了解不够深入;二是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会设计艺术教育活动教案;三是学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楚,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行为随意。这些都反映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场所中需要的操作方法无法联系,传统教学中孤立地传授知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为了改变高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这种现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校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理论指导开展教学实践改革。通过建构教学模块、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结合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学做”的一体化。
根据今后在幼儿园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所需的核心经验和能力,组织建构本课程的学习模块,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多个主题实施教学,通过学生参与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用”。
表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模块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鼓励学生以任务为导向开展实践活动,从“做中学”“做中思”“做中用”,教师及时引导和点拨,从而使学生通过做达成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学过程中常用教学方法主要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具体任务之中,学生通过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3]例如,在学前儿童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内容合理编排为以下六个具体任务: 1.看图折小、中、大班作品,并讨论图纸和折纸步骤的关系;2.教师示范某个折纸作品,学生尝试独立画折纸步骤图;3.学生折《青蛙》,完成后通过小组讨论,梳理幼儿在折青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4.以折纸活动《青蛙》为例,小组设计教学过程,并撰写教案;5.以中班折纸《青蛙》为主题,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试教。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结合幼儿园典型案例,学生亲身操作体验的同时围绕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最终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相关理论,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强调“做中学”和“做中教”,“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今后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因此,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同时还会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模拟教学法,即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由一位学生扮演教师,其他学生扮演幼儿,共同模拟组织教学活动,活动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分析、总结的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同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教学中还会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扮演幼儿角色,参与特定的活动,亲身体验作为学习者在完成该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以及在活动中学习者有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除此以外 ,教师也会根据主题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理论在先,实践在后安排教学,这就将理论和实践从空间和时间上分割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4]例如,在学前儿童集体舞教学活动指导中,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授幼儿集体舞教学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讨论——完成撰写教案。这样的流程以教师讲授开始,以学生作业结束。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看到学生真正的“做”,或者很多教师理所当然地把“做”放到学生中期实习阶段。这必将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在实习过程中出现难以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从而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教学做”一体化侧重于“教”、“学”、“做”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融合,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从而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合,课堂显然就成为了实训场。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遵循活动从实践开始,学生从做中掌握学的方法,然后加以讨论、分析,总结相关理论,再回到实践中检验所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过程便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教师教学的过程,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三者的统一。以学前儿童集体舞教学活动指导为例,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其教学过程如下:
图1 学前儿童集体舞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习被镶嵌在运用该知识的实际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今后从事这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这与学前师资培养、培训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以“能力为重”,“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需践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建构相应教学模块,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 侯怀银,李艳莉.“教学做合一”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13,(9):17.
[2] 孙志刚.“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2,(14):148.
[3] 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3):80.
[4] 金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118.
2017-10-20
本文系安徽省2014 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项目编号:2014zjjh053); 2013 年度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项目编号:2013TSZY047)阶段性研究成果。
任巍(1983-),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学前教育硕士,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秦东方(1967-),男,安徽和县人,硕士,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