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护理

2017-12-14 08:08程娅楠吴红霞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老爷子病房血压

文/程娅楠 吴红霞

看不见的护理

文/程娅楠1吴红霞2

作为一名护士,我无上地崇拜我们的先驱——南丁格尔,她之所以被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战士们奉为“提灯女神”,并不是因为能治愈疾病,而是在士兵痛苦无助的夜晚,她总是提着油灯去照顾他们,抚慰他们紧张恐惧的心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护理的神奇。前一段时间读张中南教授的《唤醒护理》,再一次让我看到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除了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还应该以人为本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情绪状态,它与基础操作不可分割,都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这让经历了一阶段实习后的我产生巨大的共鸣,我称之为“看不见的护理”。

天使的装束 摄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医疗进行定义:医疗是挽救生命、治愈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使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医学服务和措施。这个定义就不仅包括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比如说,人在生病时多多少少都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两个月前,我对这种紧张和焦虑有了一个深刻的体会。一个因帕金森住进神经内科的老爷子,入院后意外地发现血压很高,高压甚至一度达到190mmHg,这可让他又着急又上火。除了每日遵医嘱测量血压外,他还会频繁地叫护士测血压。经过几天的摸索,我们也看出了其中的一些“端倪”,如果测得的血压较高且告诉了老爷子,下一次的血压值会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告诉家属,对老爷子有所隐瞒,下一次的血压值一般都没有高出可接受的范围。经过科室护士的热烈讨论,责任护士每天都会去病房与老爷子“聊天儿”(健康宣教),后来直到出院,他的血压也控制得相对理想。这样看来,由于紧张焦虑情绪导致血压增高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可见人们常说“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不错,医疗行为最基本的目标确实是“救死扶伤”,然而一个生病之人存在的不只有“死”和“伤”的问题,还有治病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功能恢复情况。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山西省人民医院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只要病治好了,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就都会恢复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康复科的一个月,我见到了许多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下级医院,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挎篮手和画圈腿。这从侧面反映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被动活动及良肢位的摆放情况并不乐观。是护士不知道怎么做么?是,也不是。一部分情况是低年资或低学历的护士对此并不了解,另一部分情况是忙碌的基础工作使护士疏于对良肢位的重视,疏于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我记得5床的奶奶总会在护士进入病房时厉声询问“你们要干什么”,但是与家属、与同病房的患者交流时的态度语气却大相径庭,我很好奇难道是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让这个慈眉善目的奶奶对我们产生了意见?有一天我抱着“谦虚求教”的态度与奶奶“聊天”,原来奶奶是觉得我们没有治好她的病,“现在的胳膊腿活动都不方便”,这让我深深地感到了羞愧。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关键就取决于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或提高,患者主观上的焦虑就会降低。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寻找焦虑的根源,解决或改善引起焦虑的原因,医疗和护理除了诊治疾病以外,还应该关注一个人的心理、社会和功能情况,注重每一项并把握好三者的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今后要不断努力改进的方向。

除了常见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外,还有一类患者,他们有着特殊的“情绪”——自尊。有一天大早,我们正准备进行晨间护理,楼道尽头的病房外就熙熙攘攘地聚了很多人,大家赶紧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一位轻度脑梗的男性患者,不愿在病床边解手,坚持要独自待在卫生间,结果手没扶稳,加上一侧下肢无力,摔倒在地。这让我想起了《唤醒护理》中的一个片段,一位偏瘫病人不愿麻烦别人,趁着家属和护士都不在时自己去拿便壶以致坠床。这两个不良事件大同小异,产生的原因就是病人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当,他们都做了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的事。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典型的反面案例暴露出了我们工作中比较容易忽视的“角落”,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后,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使他了解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范围,没有了解他的心理状态使他克服强烈的自尊感,这恰恰成为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个例,临床上有很多患者都存在相同的情况,作为护士,我们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人,更应该观察到患者的特殊情绪并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环境及病人角色,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实,病人在进入医院后,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适应不良,常常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因此,“看不见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总是让我在看得见的医院里看到看不见的东西,它鞭策着护理的成长,丰富着护理的内涵,让南丁格尔的影子被士兵争相亲吻,让护士更好地诠释了救死扶伤的定义,让知识缺乏、环境休克的患者豁然开朗,让我有幸看到老爷爷因护士比孩子更贴心而哭着不愿出院的另类温馨,让护患之间更加和谐。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箴言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不是陈谈古调,我愿为之添砖加瓦,愿“看不见的护理”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老爷子病房血压
小老爷子的指甲刀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换病房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折纸圣诞老人
最怕啥
病房
解梦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