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
——安宁疗护工作中的医学灵性照顾

2017-12-14 08:08路桂军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11期
关键词:灵性人文精神医学

文/邓 涤 路桂军

赋予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
——安宁疗护工作中的医学灵性照顾

文/邓 涤1路桂军2

人文精神以一种非功利性的、以穿越时空的文化积累的形式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其作用就是为了维护人类尊严与自由,维护人类生存价值与意义。人文情怀是每个个体灵性能力的表现,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医疗实践中表现为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和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怀。作为安宁疗护工作的践行者,应该敏锐地意识到患者对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迷失和如何引导患者去追求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以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缓解当前尖锐的医患矛盾。

人文精神 生命意义 医学灵性关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替代医学”改变了全球的医学模式,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中国,为了积极发展医养结合和延续性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服务指南(试行)》。安宁疗护工作为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提供疼痛管理,心理疏导治疗和人文关怀等相关医疗护理服务,以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症状控制和心理关注已经逐渐得到完善和深入人心,而对人文关怀却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更谈不上临床上的操作规范。本文试图从医学灵性照顾的角度厘清人文关怀在终末期患者诊治行为中的概念,并初步介绍目前医学灵性照顾的现状。

灵性:人文角度的人的多元化需求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是要活着,但为了与动物相区别,避免成为行尸走肉,还会考虑活着的意义,这是人的灵性使然。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人终其一生都是在通过社会实践营造自己的社会关系。因此,对一个人而言,死亡仅仅标志着以个体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不复存在,但同时却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1。随着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界的进步,文化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人文关怀的发展。

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起源和形成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轴心时代,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其意义是以一种非功利性的、以穿越时空的文化积累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民族的发展提供终极关怀。在特定时期,人文精神又表现出对历史遗产的怀疑、批判和反思,如“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华民族思想上的革命。同时,人文精神以一种并不反对科学的态度反对唯科学主义,其目的除了维护科学层面的“真”以外,还要促使人们追求非科学层面的“善”与“美”2。

人文科学,作为一门研究人文精神的学科,其作用就是为了维护人类尊严与自由,维护人类价值与意义。它可以让一个人在建设物质世界的实践中拥有一个可以克服私利与偏见、坚持公正美德的纯粹的灵魂,拥有能够敏锐判断是非、善恶的自由心灵,最终为建立一个更好的伦理世界而不懈努力。

人们的心目中有一个熟悉而又陌生,与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体现人们日常生活多元化需求的词汇来表达着自己的人文情怀和人文追求——灵性。长期以来,因为“灵性”被宗教独占,或在强调集体作用的文明发展中,“灵性”被压抑而得不到理论研究和个体实践;同时也因为“灵性”这种带有偶然性的表现难以发现其规律,更多地被误认为是超自然的力量3。因此,“灵性”这个客观的但又没有一个确切描述的存在变得更加虚幻、神秘或者模糊不清。

其实,从人们熟悉的具备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来感知物性世界的角度分析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会发现“灵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陈劲松教授认为:人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对自然界产生了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具备了将事物概念化、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理性能力;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为一个人在“朝向物性世界”发展中,谋求生存的动力;人具有的灵性会在实践过程中让自己“远离物性世界”,能够不断自我超越,用来规整自己人生方向,使自己不断完美,进而体现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与价值。灵性可以对一个人追求物性的“心理倾向”做出适度的调整,从而促进个体“自我实现”或“止于至善”,保证一个人既要活着,又要活得有意义。与物质生活相关的感性和理性成为追求幸福体验的灵性工具,而灵性最为重要的能力又是能够促使个体摆脱物性世界的束缚,保持一个适度理想的人生方向3。

因此,从追求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灵性是个体在精神生活中彰显自己的文化素质、与自身的人文精神高度统一的科学能力。

医学人文:健康领域的人的多元化需求

医学越来越发达,生存寿命越来越长,能为人们解决越来越多的躯体上的病痛,并且产生了医学科学无所不能的错觉,鼓励着人们追求生命永恒的幻想。然而,科技发展至今,医学不但没能为患者提供能够达到生命永恒的希望,而且还让患者产生了物非所值、被欺骗的孤独感与愤怒感,我们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类在不断追求生命永恒的过程中,疾病成为导致个体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死亡总是在提醒和打断人们的思绪。因此,人的灵性能力的成熟与觉醒促使着人的需求开始多元化,追求生命的意义成为医学人文需求的首要表现,人们在其生命的各个阶段,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需求诠释这种与自己文化环境和文化素养密切相关的对永恒生命的理解。

反映到医疗活动的实践中,就表现为患者的医学人文需求和医学从业者的医学人文情怀。

198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哲学系的缪森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提出“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的观念,恰当地反应了关于人的医学的精髓。科学为医学打开了一扇关于生命研究的广阔大门,但精神、心理还不能完全被认为是纯科学,医学作为关于人的学问就成了掺杂着人的感情色彩的科学。人的感情色彩是什么——人文需求。“大夫,你是在观察,而我是在感受”,这是一位患高位截瘫的女性哲学家图姆斯(Toombs)著名的用来描述医生与患者之间关于疾病的感觉方面差距的名言,当一个医生自己躺在病床上时,他(她)就会发现病人的世界是如此的敏感、丰富与无奈,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患者具体的人文需求需要医学从业者敏锐的觉察和体现医者医学人文情怀的临床实践。

医学人文情怀是一个医学从业者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了《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一书的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以其一生不平凡的经历,在反复叩问自己为什么会放弃优越生活,重新学习医学并服务非洲丛林土著居民52年的原因时,第一个用“敬畏生命”来感悟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与其他的生命建立一种倾其所爱、具有向善的原动力的灵性、人性的关系,使自己的生命中追求永恒的生存意志与永恒生命得到结合。这种对生命的“敬畏”成为医学伦理学的核心,体现在自己与自己生命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层面的对生命的敬畏。

医学人文情怀的培养正是在处理自己与自我、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中形成与实现的。在医学技术的人生中存在一个巨大的精神天幕,沿着博物学这条幽雅的精神路径,可以寻访医学的美学意义、社会责任、对自然与知识的批评意识,可以获得观察世界时人性的、多元视角的宽容心态,从而在体制化的医学与医疗的束缚下心存对自然的永恒好奇、天真、真诚,使医学成为真正的人学,塑造具有人格化的技术,找回在技术时代里被忽视的人文精神。医学的多元关怀就是要帮助医科学生、执业医师根据自己的认知个性、人格取向建立起有序、有益、有智慧、有情趣的道德生活,通过非职业阅读、道德体验、人生反思来培养人文情怀,使他们的职业生涯充满世俗的高尚、温宁的圣洁、平凡的智慧4。

因此,医学的职业道德是一种寻常的关怀心,世俗的悲悯心,是一道人性的光芒、一份人道主义的内在呼唤。其本质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可以被传统道德中的情怀、精神所教化与熏陶,它需要的是一个过程,需要产生诱导作用的机会去理解、去实践、去升华。

医学灵性关怀:赋予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

不论在个体成长的哪个阶段,生命中各种“机缘”都会成为引领个体灵性感悟的关键事件。当现有医疗水平的局限使个体感受到生命的有限时,这种生命中人人都有、时时都有、一度沉睡的灵性会再次觉醒、顿感迫切。这些需求与困惑正是患者对医学技术之外、体现人文关怀需求的医学灵性需求。每个个体在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环境使每个患者会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求之不能得的痛苦。患者因为对死亡的无知与恐惧,感受到的只是生命中的身体这种“物性”的得失,这种失去可能遮蔽了“灵性”的光芒,暂时感受不到自己的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这种在面临困难时不能体会到自己的灵性需求和不能感悟自己灵性超越后的喜悦等状况会明显地影响到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医学灵性照顾是一门古老而又新颖的科学,是人文精神和医学人文关怀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确切的、与文化相关、与世界医学研究接轨的医学学科,为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弄清楚每个患者个体化的医学灵性需求成为提供个体化医学灵性照顾的前提。作为专业的照顾者,医务人员除了关注医疗技术的进步外,重点关注的就是如何意识到患者对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迷失和如何引导患者去追求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有时能治愈,常常给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镌刻在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的名言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医学从业者的切身体会和病患者的真实需求。在医学人文情怀的引导下,照顾者使用个体化的医学灵性照顾的方法和途径发现每个患者医学灵性困扰的具体表现、分析产生生命意义与价值迷失的原因、引导患者感受和重建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是履行医学灵性照顾的必经之路。所有这些我们称之为给患者“赋予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要给予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以高质量的医学灵性照顾,让患者找回和体会到他自己余下的、有限的、痛苦的生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永恒意义与价值。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西方国家那些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终末期患者,在他们明知有限的生命里最希望做的前五件事分别是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看到别人的微笑、想一些幸福的往事、大笑和谈一些日常的事情,祈祷只是排在那以后,专门举行仪式或亲自交待与自己灵性有关的主题则排在更后面了5。在中国,我们调查那些放弃抗肿瘤治疗,仅仅接受安宁疗护的终末期患者的灵性需求时发现,他们同样是更愿意与家人和朋友待在一起,他们首先是希望能更好地缓解自己的不适症状,然后想去完成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过去没有完成的、甚至因为疾病已经永远不能完成的愿望,如出去旅游、陪伴家人、弥补过去犯下的过失、完成自己人生的回忆录等,他们同样是希望在自己离去后家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设想没有自己家庭的生活情境、自己灵魂的归处6。如果我们将患者的这些想法稍作总结与条理化,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灵性需求大约应该包括生命末期的希望与梦想、表达生命意义的仪式、回忆并整理自己的往事、寻找支持内心力量的源泉、与他人接触、创造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照顾好家人等方面的内容7。

从这些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不论是有宗教信仰还是没有具体宗教信仰,终末期患者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的灵性需求和灵性困扰绝大多数还是围绕着表达自己生命的延续的,包括对自己和家人的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6。其实这并不奇怪,家庭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最熟悉的环境、是一个人寄予希望的生物学载体、是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家庭的生命是无限的,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生命也是无限的,每个人将自己有限的生命看作为家庭无限生命延续中的一环,这一环对组成家庭、社会这种无限生命的链条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无限生命就不可持续。终末期患者的灵性需求和灵性困扰都是围绕着自己最迫切的希望与梦想。

这些愿望有些也许能够实现、有些也许很难再亲身经历。怎么办?我们的感受是:1.通过调动和强调亲情,引导患者表达灵性需求;2.能努力解决的需求应在家属、医护的帮助下尽力解决,动员与灵性需求相关的家属与患者及时沟通和承诺,以舒缓患者的担忧和增加对可以预知的将来的了解和安排;3.对不能完成的心愿,则需工作人员和家属与患者有效地充分沟通,使患者自己领悟,“认”可现实,以免增加自己的痛苦。

通过这种“赋予永恒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照顾方法,可以让我们医学专业照顾者,认可姑息照顾中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的思想中存在的、体现患者个人人文情怀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灵性需求,厘清和明确患者的灵性需求、甚至是成为灵性困扰的不好完成的需求对患者本人、患者的家庭、对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借助包括医学治疗、艺术治疗、音乐治疗、文学治疗、芳香治疗、园艺治疗、团队照顾等多种手段完成对患者“幽谷伴行”式的有质量的陪伴,达到“生死两相安”的结局。

结语

新的医学模式和安宁疗护工作是“全人照顾”的理念,既强调医疗技术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的日新月异,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多元化的精神需求。理想的医学不仅仅是功利目标的实现,还是哲学境界的知识拓展、精神发育与职业价值的最优化,是人类智慧之花在医学园地里美丽绽放8。

1.金明武.生死观探索[M].北京:线装书局,2015:151-152.

2.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6.

3.陈劲松.灵性引导生活[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

4.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4-120.

5.Hampton DM,Holis DM,Lloyd DA,et all.Spiritual Needs of Persons with Advanced Cancer[J].AM J Hosp Palliat Care,2007,24(1):42-48.

6.Deng D,Deng Q,Liu X,et al.Expectation in Life Review: A Term of Spiritual Needs Easily Understood by Chinese Hospice Patients[J]. AM J Hosp Palliat Care,2015,32(7):725-731.

7.Vermandere M,Lepeleire JD,Mechelen WV,et al.Spirituality in Palliative Home Care:a Framework for the Clinician[J].Support Care Cancer,2013,21(4):1061-1069.

8.王一方.医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解放军总医院

猜你喜欢
灵性人文精神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天津市2 057 名护生灵性照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的进步
氤氲灵性画图开——傅抱石四十年代绘画展览综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让小学作文课堂充满灵性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