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思考

2017-12-13 04:32沈云飞吴昊王露
财经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单位放管服

沈云飞 吴昊 王露

摘要:长期以来,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是农业科研单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7月31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俗称的“放管服”改革),拉开了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序幕,如何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值得农业科研单位好好思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经费管理 放管服

科研经费是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衡量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的投入不断加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成为农业科研单位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过多的条条框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一度受到科研人员的吐槽。2016年7月31日,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所通俗所讲的“放管服”改革),拉开了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序幕。如何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由紧到松”的过度工作,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值得农业科研单位好好思考。

一、当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当下我国科研经费的管理一直为社会诟病,重复申报、违规挪用、中途截留、跑冒滴漏、效率低下等现象屡有发生,农业科研单位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伴随着科研经费的逐年增长,农业科研单位深感自身监管责任重大,出台各类管理制度试图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然而这些规章制度过多的是关注审批程序、支出标准、预算控制等方面,过于行政化,对制度要求与科研实际是否相适应、对科研活动实际碰到的问题并不关心,客观上比较僵化、生冷,忽视了科研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起不到对科研经费使用效果评价的目的。过于僵化的制度导致科研人员精力不能集中投入到科研创新、科研经费“不好用”、“用不完”等现象出现,科研人员感觉自己得不到信任,科研创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推进“放管服”的难点

(一)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自主权“下放”的尺度把握不准

尽管中央一级出台了《意见》,但具体到市县等地的项目主管部门仍没有出台配套细则,另外财政、审计、纪检、人事等部门规章制度与《意见》相互间的衔接也存在问题,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对科研经费自主权的使用尺度、下发尺度等均很难把握:比如预算调整的审批,农业科研单位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内设机构层级的设置等因素,到底是由单位审批还是科管部门审批需要仔细斟酌;间接费用的比例虽然扩大了,但涉及到绩效奖励等敏感内容,该部分奖励是否纳入事业单位绩效总额,绩效奖励能占比到多少,是否会超出同级单位太多引发不必要的关注以及导致分配产生矛盾等不确定;劳务费比例虽不设限,但仍不能用于在职人员补贴,是否会导致劳务费控制失控,变相补贴在职人员等现象产生也有疑虑。“放”的尺度把握不好,有可能失控,也有可能起不到改革的目的,造成对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二次傷害。

(二)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使用权“管理”的能力有待考验

科研经费的使用虽然要遵守科研规律,充分尊重项目负责人的使用需要,但科研项目毕竟是法人负责制,科研经费自主权的下放,更加突出了农业科研单位的法人责任。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是秉承“加压收紧”的理念设计的配套管理制度,如今要在“减压放松”的环境中实现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确实是个挑战,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不愿承接“管”的权利,怕承担“管”的责任,仍寄希望于主管部门或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自己靠“拿来主义”就能解决问题,自己问题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农业科研单位能是否会变得“不会管、不敢管”,能否勇于承担起责任,接得住、管得好科研经费需要经受考验。

(三)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活动“服务”的水平有待提高

提高对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很多人认为就是财务审核时松一点、能给科研人员方便就给,其实这是严重错误的。提升服务不是审核的放松,应是程序的优化,手续的简便等,同时也不仅仅是农业科研单位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单位领导的支持与协调组织,也需要科研人员自身的理解与配合,还需要软硬件环境的支持,如公开透明的科研环境的适应,公开透明又功能强大方便使用的信息系统的投入等。另外,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局限于“服务”二字,应该看到,做好“放”和“管”,也是一种“服务”。农业科研单位对科研活动“服务”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推进“放管服”的思考

(一)加强《意见》政策的宣传与解读,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农业科研单位应在单位内部加强对《意见》相关政策的宣传与培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单位内形成改革的良好环境。“放管服”的“放”是在各级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放”,改革也不是让单位的管理从有变无,变成“不管”,而是要改革管理的方式方法,转变管理理念,为促进科研创新管理,为保障科研管理,科研服务同样不是一味放弃原则的服务,应从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手续、信息运用等方面着手,向服务要效益,以服务促科研。

(二)增强责任意识,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确保“接得住、管得好”

农业科研单位的各级领导应切实增强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法人负责制的风险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等协同修订经费管理制度、用人用工制度等,在国家、省市等“放管服”允许的范围内,探索制度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能力,通过制度的优化,促进科研人员提高积极性,释放创造力。

(三)广泛调研,把握改革尺度,充分利用政策红利

农业科研单位可通过调研考察等方式学习其他科研院所、高校团体等组织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与所在地区财政、审计、纪检、人事等部门沟通,准确把握“放管服”政策的收放尺度,尽早利用好改革的政策红利,简化预算调整手续、加大间接支出比例、健全激励机制,让科研人员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松绑,激发创造活力。

(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

农业科研单位相关部门应改进服务水平,在优化制度、简化流程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程序,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有更多的研究时间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让科研经费充分发挥效益。比如,减少单位内部的检查评审,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从服务中创造了效益;主动改进工作方法,选取灵活的服务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经费的实时监控、远程审批等功能,营造良好环境让科研人员节约时间,潜心从事研究;加强单位制度的宣传解读,方便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政策,不让规章制度停留在纸上,不接地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彻底从经费管理中解放科研人员。

(五)完善内部控制,抓住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实现收放自如

农业科研单位要加强对现有制度的梳理,根据经费管理的风险点完善内控体系,有针对性的对风险控制薄弱环节进行加强,不能滥用权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防止为规避责任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一人生病,众人吃药”现象,发现有苗头的违规趋势立即进行制止处理,并做好警示教育。还可通过阳光工程、信息技术等手段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透明度,让一切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单位群众监督的作用,有效提高科研经费监管的效果,杜绝科研经费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斐,曾亮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会计,2017(07):62-63

[2]陈丰,许敏.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7(03):41-43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管理农业科研单位放管服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新发展理念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基建工程管理路径探讨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高等学校报销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探讨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