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丙云+孔梅
摘要:通过对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德育现状进行调查,系统分析当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存的德育问题及其原因,设计德育活动,增强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态德育;德育;高职院校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发展的重要基地,高校应立德树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贵阳幼高专作为一所培养幼儿师范生的高职院校,幼师生的德育意义更显重要。本研究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了德育现状调查、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生态德育调查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对其2015级、2016级在校学生,学前教育、音乐教育、会展策划与管理等9类专业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此次共计发放学生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7份,回收率为97.5%。调查问卷共27题,分为学生德育目标调查、学校德育活动效果调查及学生对德育活动期望调查三部分问题构成。
(一)学生德育目标调查情况
在学生问卷中共设计15题分别调查15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主要包括责任、爱国、诚信、节俭、感恩、利他、公正、规则、尊重、合作、和平、包容、自律、勤劳、合度。在随机调查的学生问卷显示,在节俭、感恩、合作3个德育目标中,学生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不理想。在针对节俭德育目标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507名学生中总是或经常将外出就餐的食物打包的学生分别占12%,21.9%,随机访问从不打包的原因是:一是因为在餐馆吃饭比较方便,想来就可以来。二是因为打包了食物拿回家也不吃,干脆就不打包。从这组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物质生活较丰富,学生节俭意识并不强烈。当学生被调查感恩的问题时,29.4%和35.7%的学生表示会在节假日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32.1%的学生只是偶尔表达,2.6%的学生从不表达。在问及原因后了解到学生表示不知道如何表达,甚至不愿意表达。从这组调查数据中看出,造成我校学生感恩意识不强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恩之情。
(二)学校德育活动效果调查情况
学校德育活动效果的调查题目共4题,包括对德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形式及内容、满意度、原因。在德育教学活动态度上,有27.2%表示不喜欢,3%表示厌烦。究其原因,78.4%的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理论性太强,11.8%的学生认为此类活动不实用,9.8%的学生认为开展这样的活动是在耽误时间。在德育教学活动形式上,80.5%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包括自学和课堂讨论等方式)相结合,有19.5%是只有教师讲授。而在德育教学活动内容上,学校目前开展的德育活动包括大学德育必修课程、辅导员或班主任开展的主题班会及各系部、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对大学德育必修课程满意度的调查中显示,有33.1%的学生只能理解50%以下的课程内容。在调查只能理解50%的课程内容学生后,了解到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偏难的学生。
(三)学生对学校德育活动的期望调查情况
学生对学校德育活动的期望主要调查学生对德育活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期望。在德育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学生更多的希望在开展德育活动的同时能结合专业所学,在调查德育活动教学方式中,学生期望教师可结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与体验式结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
(四)调查小结
1.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与调查结果不符,存在一定问题
在对学生的15项德育调查中,有3项德育目标达成效果不佳,分别是节俭、感恩、合作,其他12项德育目标在调查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而在2016年学年中,学校共开展相关活动及课程包含了调查中达成情况不理想的德育目标,德育开展活动与调查结果不符。通过前期统计2016年学校活动开展的德育活动和课程。在2016年期间,贵阳幼高专开展的活动所属德育目标为合作、爱国、勤劳、自律、节俭、利他、诚信、感恩、责任、公正、规则、和平。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却能在包容、尊重两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而在合作、节俭、感恩三个方面表现出不理想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合作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不强,57.8%的学生在开始接受任务时不想麻烦其他人,遇到自己不能解决时才寻求他人的帮助;节俭方面,学校节俭活动更多的是物品的再次利用,在食物方面并未涉及;感恩方面,学校通过辅导员主题班会开展,更多的强调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恩,而对于问卷中对父母的感恩涉及较少。
2.德育活动形式较多样,但零散,不具有连续性
从学生问卷调查及部分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课程形式有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开展学生活动等方式进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但总体来说,德育课程形式能够体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改变,无法使学生体验到德育目标达成后给学生带来的生命触动,即使能够产生,但一段时间后就被学生原有的思想所占据,从而遗忘所学内容。
3.德育活动内容尚未完善,未系统化
在2016年期间,贵阳幼高专开展的活动所属德育目标为合作、爱国、勤劳、自律、节俭、利他、诚信、感恩、责任、公正、规则、和平,缺乏尊重、合度、包容。此外,德育活动和课程之间并无太多的联系,顯得杂而乱。在时间上也表现的比较集中,大部分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调查辅导员主题班会后了解到,辅导员的主题班会也并没有系统化,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开展。
二、高职院校生态德育对策及建议
(一)系统设计学生德育活动,构建德育活动体系库
通过高职院校的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贵阳幼高专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其学生来源主要有中职毕业生及高中毕业生两大类,在2016年度,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上,内容丰富,但缺乏内在的联系性,大一大二的德育活动相关的课程除外,基本是一致的,也是同时进行的。在时间安排上,也没有体现出具体的规划性和连续性。基于贵阳幼高专学生德育活动的现状调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将全体学生的德育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如表1所示:
在各项德育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上,可考虑将德育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分为学生德育课堂和学生课余活動两部分,德育课堂包括德育课程、主体班会、系列讲座,学生课余活动可包括:学生生活类活动、学生学习类活动。结合德育课堂、课余活动同时并进的原则,开展德育活动,不断优化学生内心的道德准则、改变其行为。
(二)运用生态体验德育理论,实施德育活动
2013年,国家开放大学刘惊铎教授提出了生态体验德育理论,该理论以新的德育视角,探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德育问题,从内生态、类生态、自然生态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体验式干预活动,创设生态体验环境,在价值层面整体提升人格境界。生态体验德育主要是借鉴生态体验模式,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在先,感悟在后,最后分享、反思性领悟提升的流程开展生态体验德育。[2]生态德育理论的实践途径包括:遵循活动、体验在先,领悟、反思提升在后的逻辑线索。[3]创造体验场景,使学生进入到设计的场景之中体会内心感受的变化,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使之从内心转化,从而影响其行为。基于调查的实际情况,及可运用生态德育理论模式,通过实施途径,结合德育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
三、生态体验德育活动案例
德育活动设计主题及思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刚进校,开始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不同于中职和高中,通过类生态、自然生态、内生态三个维度的德育活动开展,期望学生学会感恩。
(一)类生态德育活动
活动名称:《宝贝,我为你守护》——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活动目的:让学生懂得关注细节,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关心别人;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一次主题班会:简介《宝贝,我为你守护》活动规则:每一位同学是一名天使,即在这一学期中天使需要爱护、帮助宝贝;你是我的宝贝:通过抽签,确定自己的宝贝,但不能让宝贝发现,在学期结束时,准备一份小礼物给宝贝。第二次主题班会,回顾第一次主题班会的要求。天使着陆之夜:天使邀请自己的宝贝走上讲台。天使宣言:天使向宝贝讲述在活动期间的一个关于两人的故事。拍照留念:两人做一组动作并拍照定格此时。活动总结、升华提炼主题班会。
(二)自然生态德育活动
活动名称:《发豆芽》——体验生命的力量。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希望学生可以体验生命的力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活动流程及实施:准备已泡好的黄豆及相关材料,介绍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知道豆芽需要长出是依靠其自身;分好小组,利用已经准备的材料分配到每个同学手中,按照要求制作好发豆芽的生存环境,等待豆芽的发出。每天观察豆芽的生长状况,最后学生分享和总结。
(三)内生态德育活动
活动名称:《我从未为父母做的一件事》——体会内心的触发。活动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知道感恩的表达方式,能与父母有进一步的内心的交流,也使学生对父母的看法在内心有所改变。活动流程及实施:布置任务,在放假期间,需要向父母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如拥抱等等,并记录当时的内心感受,体会内心的变化。在返校后,将记录分享,描述自己的内心变化感受。最后,教师总结。
【参考文献】
[1]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
[2]刘惊铎,姚亚萍.生态体验模式论[J].中小学德育,2013(9):8-13.
[3]刘惊铎.由多样性模式而来的德育新格局[J].中国德育,2014(5):7-22.
作者简介:丰丙云(1990-),女,硕士研究生,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孔梅(1976-),女,硕士研究生,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