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2017-12-12 10:58黄璇
考试周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黄璇

摘 要:社会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种矛盾得以合理解决,各种利益诉求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实践基础上,切实形成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它的力量比太阳还要光辉。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真正落实,是我们当前需要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公平正义;发展中国家;政治措施

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恒久的话题。从古希腊的哲学大师到中国古代的圣贤,再到现代社会的智者精英们,都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进行了不懈追求和探索。柏拉图强调公平正义是国家和个人的善举;亚里士多德也提出公正平等是德性的总汇;西塞罗认为没有正义,和谐就永远不可能存在;罗尔斯则坚持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是公平正义;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均富论;孙中山也主张均贫富的“三民主义”。社会公平正义是国家政治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主题,符合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配置,人们可利用的资源更加广泛,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重点加大了扶贫的力度和幅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使全社会的学龄儿童获得了同等的教育机会;我们不断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农业税,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公正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教育改革有一定成效,但教育资源不均,师资配备不齐,“天价学区房”现象不容忽视;医疗水平虽明显提高,但困扰群众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也依然明显。另外,侵犯群众利益,司法不公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广泛存在。社会公平问题是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阶段性问题,倘若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否则会引起资源利用不均,从而阻碍经济发展,最终引起社会动荡。对于如何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公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妥善解决。

一、 思想重视,真正认识公平正义的现实价值

思想指导行动。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首要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把其作为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和不懈追求的理想。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被轻视、贬低,都渴望公平正义,并希望能得到他人尤其是社会管理者的公平对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并没有认识到公平正义的真正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只追求政绩工程和短期效益,无限制地“追捧”房地产,把地区GDP的增长作为自己的政治生命,却忽略了真正有利于民生的实际工作。部分官员以权谋私,利用权力贪污腐败,进行各种寻租行为,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只顾效率,不顾公平,往往遇到问题就绕着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結果造成问题越积越复杂,矛盾越来越激化,最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因此,深入理解公平正义的内含,将公平正义作为治国理政的指导理念,整合各种资源,依靠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合力,是有效应对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和积极回应。

二、 制度完善,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人分蛋糕,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为自己多切一些而争执不下。这时,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让一个人来切,另一个人来挑,这样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这说明,只有合理的规则才能真正实现公平。习近平同志曾明确指出,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克服违背公平正义的现象,就要努力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人民的平等权利。在现代条件下,这就必须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丰富民主形式,实现民主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而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使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而不受背景、种族、性别等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完善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构建公正开放的市场秩序,健全公平的价格机制,形成消费者自主选择、企业自主经营的现代市场体系,保证公平的经济环境。同时,要充分认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证公有制经济合理有序发展的前提下,也应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发展。健全公平的分配制度,规范利益分配秩序,继续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形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畅通政策信息渠道,构建信息直接对流的“窗口”。要切实改变以往“从政策到政策,从文件到文件”的现象,完善政策信息宣传解释的桥梁通道,使人民群众能第一时间了解信息、掌握信息、利用信息,切实保证中央政策能更好更快落地,从而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兼顾不同阶层尤其是低收入者群体的利益,在实践中切实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 举措得力,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管子有言:“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作支撑。为满足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开展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而把“蛋糕”做大,为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改革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的活力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以增进人民福祉为立足点。哪里不符合公平正义,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现行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扩大化”,保障体系“碎片化”,司法权力“特殊化”等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问题阻碍国家的经济社会有序发展。同时,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不公现象的反应也愈发强烈。因此,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切实改变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突破体制障碍,破除利益藩篱,继续深化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生态文明的改革,从各方面增进社会公平,使改革红利真正惠及百姓。endprint

四、 监督到位,系统监督切实保证公平与正义

公平正义不是奢侈品,它应该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司法系统的有效监督,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实情况中,没有司法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公平正义,人民的平等参与,发展的权利也不能得到保证。这就必须要继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司法公信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能力卓越、作风优良的“手持正义之剑”的司法行政队伍。这样一支队伍技能领导人民群众科学制定宪法法律,又能带领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宪法法律,既能反映人民的切身利益,又能确保政府权力真正为人民所用。绝不会让群众打不起官司,绝不会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绝不会滥用权利侵犯群众利益,绝不会故意制造冤假错案,也绝不会让“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一句空话,通过设置“隔离墙”“高压线”,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另一方面,要规范司法行为,加强系统监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查司法腐败。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坚决纠正“四风”。面对“歪风邪气”,决不能听之任之,要用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司法腐败,让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腐、不敢腐、不要腐,切實做到对群众渴望急盼的事决不拖延,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决不容忍,争取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真正体会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公正,也区别于形式上的绝对平均主义。它既是公平型正义,也是正义型公平;它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认识上重视它,体制上完善它,举措上构建它,监督上促进它,才能切实保证公平正义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卢继元.围绕“两个更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

[2] 李伟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政府治理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学报,2011.

[3] 栗用湘.牢牢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着力点[J].光明日报,2015.

[4] 韩庆祥,王海滨.把促进公平正义也看作硬道理[J].北京日报,2013.

[5] 江洪明.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路径的几点思考[J].理论月刊,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分析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原因及形成机制
人口老龄化会提高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吗?
经济发展和PPP制度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影响
远程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
发展中国家药品实验数据保护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