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2017-12-12 09:51:37周忠梅曹营卿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塞丁格静脉炎成功率

周忠梅,曹营卿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简述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周忠梅,曹营卿

(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山东 泰安 271000)

目的:探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92例患儿随机分为改良组和盲穿组,每组各有146例患儿。用传统的盲穿法为盲穿组患儿进行PICC置管,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为改良组患儿进行PICC置管。治护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患儿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儿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为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可显著提高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PICC置管;新生儿;留置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是一种经患者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插管,使PICC的尖端到达其上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然后经该导管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和治疗药物的技术。该技术可显著减轻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易使其发生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并发症[1]。尤其是新生儿,由于其头部和四肢的静脉细小,加之对PICC置管的配合不佳,故对其进行PICC置管的难度较大。改良的塞丁格技术(MST)是一种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然后经套管置入导丝,用插管鞘组件把导丝更换为导管的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等优点[2]。近年来,临床上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为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显著地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了患儿穿刺点出血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证实该护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2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进行PICC置管的292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盲穿组与改良组,每组各有146例患儿。在盲穿组患儿中,有男患儿88例、女患儿58例;其胎龄介于165~280 d之间,平均为(224.4±29.2)d;其日龄介于1~35 d之间,平均为(5.8±3.1)d;其体重介于0.8~4.9 kg之间,平均为(1.7±0.9)kg;其中,有37例足月儿,有109例早产儿。在改良组患儿中,有男患儿93例、女患儿53例;其胎龄介于172~285 d之间,平均为(226.5±27.3)d;其日龄介于1~39 d之间,平均为(5.7±3.5)d;其体重介于0.8~4.7 kg之间,平均为(1.6±0.7)kg;其中,有41例足月儿,有105例早产儿。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日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用传统的盲穿法为盲穿组的患儿进行PICC置管具体的方法为:使患儿取平卧位,对其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将穿刺针的针头与患儿的皮肤保持15°~45°进行穿刺,待静脉回流后退出针芯。沿穿刺针的外套管送入导管至预定的长度,然后退出导丝,将导管与安装器相连接。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对穿刺点周围的皮肤进行清理,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

1.2 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为改良组的患儿进行PICC置管

具体的方法为:1)使患儿取平卧位,对其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2)用24 G直型安全型留置针进行穿刺,在穿刺成功后撤出针芯,将导丝经留置针置入血管内约10cm,然后撤出留置针。3)在穿刺点右方和下方约0.5~1cm处分别皮下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然后由穿刺点开始,沿导丝方向在患儿的皮肤上做一个长约0.3cm的切口。4)将导丝的尾端穿过管鞘。将扩张器置入患儿皮肤的切口处,在扩张器的帮助下将管鞘置入血管,然后撤出扩张器和导丝。5)经管鞘置入PICC至预定的深度后,撤出管鞘,调整导管的长度,并安装好连接器。6)将正压接头与连接器相连接,将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清理干净,然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患儿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儿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 两组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对比 [n(%)]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头部和四肢的静脉细小,加之受病情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血管隐匿及血管水肿等问题,故对其进行PICC置管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新生儿对于PICC置管的配合度低,在进行置管时可因疼痛及恐惧而活动手臂,使穿刺针与其血管内壁互相摩擦,也易使其血管受损,导致穿刺失败、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过去,临床上一般采用盲穿法为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该方法所使用的穿刺针多为16~18 G型针,对患儿的皮肤和血管的损伤较大[3]。加之患儿对置管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较低,故极易出现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低及并发症多等问题。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显著地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了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原因在于,该方法所使用的24 G直型安全留置针比常规的塞丁格穿刺针细小,其斜面的设计还可减少穿刺时的阻力,减轻对患儿血管的损伤,故可大大地提高护士进针的容易程度和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患儿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几率[4]。

在本次研究中,泰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为盲穿组的患儿使用传统的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改良组的患儿进行PICC置管。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改良组患儿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儿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盲穿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用留置针联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新生儿进行PICC置管可显著提高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其穿刺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1]郑晓燕,门倩倩,郑超.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0):930-931.

[2]秦秀群,陈华丽.儿童3种PICC置管术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21): 3369.

[3]徐瑞翠,李翠华,孙艳玲,等.便携式彩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98.

[4]王欣等.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不同穿刺角度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1):1042-1043.

Application of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on neonatal PICC catheterization

Zhou Zhongmei Cao Yingqing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Tai’an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271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on neonatal PICC catheterization. Methods Randomly divide 296 cases of child patients

and trea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in Pediatrics Department of Tai’an Central Hospital into modifi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athetering for control group with blinding pinning, cathetering for modified group with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Compare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rate and phlebitis incidence rate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of modifi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rate and phlebitis incidence rate of modifie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pply indwelling needle combined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on neonatal PICC catheterization can increase one-time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rate decrease puncture point bleeding rate and phlebitis incidence rate.

∶ PICC catheterization, neonatal, indwelling needle,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R473.72

B

2095-7629-(2017)12-0183-02

周忠梅,女,主管护士,研究方向为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塞丁格静脉炎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2:02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中的应用及护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在儿童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分析
超声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小儿PICC 置管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