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分析

2017-12-12 10:03:30李祥魁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进镜利多卡因支气管镜

李祥魁,张 锦

(1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宿州 234000;2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呼吸科,安徽 宿州 234000)

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分析

李祥魁1,张 锦2

(1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安徽 宿州 234000;2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呼吸科,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探讨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某院呼吸科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46例患者分为联合麻醉组(n=25)与利多卡因组(n=21)。用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对利多卡因组患者进行麻醉。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的丙泊酚对联合麻醉组患者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进镜时和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镇静的效果。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分级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镜时及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联合麻醉组患者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可显著提高其镇静的效果,降低其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小剂量丙泊酚;芬太尼;利多卡因;支气管镜检查

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是临床上在诊断呼吸道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不过,大部分患者对该检查方法的耐受性较差,在进镜时及检查过程中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影响检查的效果。近年来,无痛内镜技术在消化内科的广泛应用在客观上提高了患者对支气管镜检查的耐受性,但也对持续镇痛和镇静药物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某院呼吸科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进行麻醉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某院呼吸科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46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联合麻醉组(n=25)和利多卡因组(n=21)。在联合麻醉组患者中,有男16例、女9例;其年龄介于35~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2.6)岁;其中,有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9例肺不张患者,有5例肺癌患者;在他们中,有7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在利多卡因组患者中,有男14例、女7例;其年龄介于33~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3.5)岁;其中,有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10例肺不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在他们中,有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5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合并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进行检查前的10 h,令两组患者禁食禁水。在进行检查前,为利多卡因组患者雾化吸入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并进行持续吸氧。用芬太尼和小剂量丙泊酚对联合麻醉组的患者进行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为:按照1 μg/kg的剂量取适量的芬太尼,进行静脉推注;按照2.0~2.5mg/kg的剂量取适量的丙泊酚,进行静脉推注。在患者的意识消失后,再对其进行检查。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适当追加20mg左右的丙泊酚来增强麻醉的效果[1]。另外,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若<90%,可增大其吸氧的浓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在进镜时、检查过程中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检查过程中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缺氧、心率明显波动(即心率变化>55次/min)、低血压(即舒张压<7.89 kPa或收缩压<1025 kPa)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分为6级。其中,1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仍焦虑不安;2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意识清醒,可保持安静,且对检查的依从性高;3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安静入睡,但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4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安静入睡,但对高声的反应活跃,其声觉敏感;5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安静入睡,且对声觉的反应迟钝;6级:指进行麻醉后,患者深度入睡,其意识丧失。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对比

联合麻醉组患者中有麻醉分级为4级的患者8例,有麻醉分级为5级的患者7例,有麻醉分级为6级的患者10例。联合麻醉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分级均在4~6级之间。利多卡因组患者中有麻醉分级为2级的患者有6例,有麻醉分级为3级的患者7例,有麻醉分级为4级的患者8例。利多卡因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分级均在2~4级之间。联合麻醉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分级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进镜时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联合麻醉组患者在进镜时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进镜时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2.3 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 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n)%]

3 讨论

丙泊酚与芬太尼都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全麻药,其在人体中扩散和代谢的速度都很快,故有利于临床上在进行维持麻醉时控制麻醉的深度,也有利于患者在术后快速恢复清醒。而且,丙泊酚对呼吸的抑制作用是一过性的。芬太尼具有镇痛、镇静效果显著及起效快的特点。该药对血压的影响较小,但易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及屏气等不良反应。将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可提高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减轻由注射丙泊酚所引发的疼痛,抑制患者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增快的现象,同时抑制由芬太尼所致的恶心、呕吐及屏气等不良反应,进一步增强镇静的效果[2]。需要注意的是,在静脉推注丙泊酚时,应控制好推注的速度,以免因推注速度过快使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潮气量降低及呼吸频率减慢(甚至暂停)等不良反应[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联合麻醉组患者镇静效果的分级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镜时及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联合麻醉组患者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丙泊酚对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可显著提高其镇静的效果,降低其由麻醉效果不佳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胡德,李煊,董国良,等. 丙泊酚联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2):1356-1357.

[2]梁幸甜,廖美娟,李渭敏,等.不同剂量多巴胺对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6,37(11):1699-1701.

[3]覃能,吴国远.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5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157-158.

R768.1

B

2095-7629-(2017)12-0079-02

李祥魁,男,1985年5月出生,学历为本科,住院医师

猜你喜欢
进镜利多卡因支气管镜
结肠镜不同进镜次数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结肠镜进镜难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山东医药(2022年1期)2022-01-10 01:53:56
“三步法”输尿管镜技术在输尿管镜入镜中的应用
云南医药(2021年6期)2022-01-08 04:07:34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0:54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经鼻胃镜检查86例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2019年25期)2019-10-16 06:53:38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8:02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