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TIA后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2017-12-12 09:20:40蔡松泉蔡央央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汀钙氯吡格雷

蔡松泉,蔡央央

(1.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TIA后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蔡松泉1,蔡央央2

(1.南京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2.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TIA患者7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随访1 年。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PLT)计数等,同时测定两组颈动脉血管斑块数量及性质变化,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斑块数、低回声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强回声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TIA较单纯氯吡格雷更有优势,可有效控制血脂、PLT,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临床较为常见,是诱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经调查统计,TIA患者发病后,若未及时治疗,极可能发展成脑梗死,尤其是在发病1 年后,发生缺血性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因此,积极预防脑梗死至关重要。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阿托伐他汀钙是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调脂治疗,能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6 例TIA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2 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7 例,年龄(63.2±2.6) 岁;初发16 例,反复发作2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63.8±2.7) 岁;初发17 例,反复发作1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入组标准[2]: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在发病72 h内入院;入选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原发性出血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第1天用药剂量为每次300 mg,每天1 次,随后用药剂量改为每次75 mg,每天1 次,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每次20 mg,每天1 次,睡前服用。两组治疗期间应避免服用其他抗凝、溶栓药物,用药7 d后,观察患者TIA控制情况,同时进行血脂检查。随访1 年,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1.4 观察指标

选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同时采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患者颈动脉血管斑块数量及其强回声数、低回声数变化,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TC、TG、LDL-C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PT、APT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平均斑块数及性质变化

两组治疗前平均斑块数、强回声数及低回声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斑块数、低回声数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强回声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凝血功能及PLT计数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斑块数量及性质变化个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1 年,观察组脑梗死1 例,发生率为2.78%,对照组脑梗死5 例,发生率为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7,P=0.0044)。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TIA的发生会增加脑梗死发病概率,TIA后脑梗死的发生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3]。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会引起脑缺血性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大多数患者发展为脑梗死。因此,脑梗死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而血脂异常又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也有研究表明[4],动脉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而引起血管栓塞。因此,血小板在脑梗死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有效调脂及抗血小板聚集是预防TIA后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并吡啶衍生物,通过选择性结合血小板表面腺苷化酶偶联的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时,与噻氯匹定相比,氯吡格雷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用于合并胃肠道疾病及高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能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进而降低血脂水平,适用于颈动脉粥样斑块或狭窄患者的治疗[5]。此外,有研究发现[6],阿托伐他汀钙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钙药物联合应用,在协同作用下,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更为显著。邓燕华[7]前瞻性研究表明,对40 例TIA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经随访1 年,发现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斑块数明显降低,强回声数也降低,且脑梗死发生率较低,仅为2.5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且颈动脉血管斑块数、低回声数明显降低,脑梗死发生率降低,与张成刚和孙中武[8]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TIA疾病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用药方案,相互协同,其用药效果更为显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发生率,预后较好。

[1]贺文敏.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23(4):409-411.

[2]刘畅铭,陈健佳.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36):185-186.

[3]张立,艾妮.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2):175-177.

[4]陈博.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治疗TIA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114-115.

[5]默海霞,相巧丽,孙月,等.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7(12):65-67.

[6]王莉,杨亚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3):186-187.

[7]邓燕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4):457-458.

[8]张成刚,孙中武.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预防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脂、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759-4760.

2017-04-14

(本文编辑:张红)

R743

B

1671-8631(2017)12-0916-03

蔡松泉(1961— ),男,四川省永川县人,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汀钙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00:52:57
1例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引发的思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24
络活喜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