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方式研究

2017-12-11 02:03蔡浪冯元海
职业·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能力提升师资队伍

蔡浪 冯元海

摘要:目前技工院校师资队伍能力难以满足培养大量高素质职业工人的要求。技工院校需要多举措发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本文就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提升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师资队伍 能力提升 中国制造2025

一、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对师资队伍能力的新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文件。2016年9月,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同意,批准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工人,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的通知。对照通知的相关内容和技工院校教学实际,笔者认为,以培养“大国工匠”为目标的技工院校教师应具备以下能力。

1.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能够掌握技工教育的教学规律,能够按照技工教育的特点,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用工需求和学生成长特点合理整合教材,科学开发校本教材;能够紧跟时代的脉搏学习教育新理念及教学新方法,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开展以“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能开展理论与实践并举,平时与最终结合,知识与素养并重的“立体化”学生评价工作。

2.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能够在大量教育问题中准确把握今后技工教育发展中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善于提炼问题本质,从理性上思考教育问题,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能够发挥自身知识、技能特长,参与企业、高校的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3.德育能力

教师能够理解技工教育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职业道德”,实现学生德育工作重点由学生管理向“职业道德”养成转变;具备“人人德育、事事德育、时时德育、处处德育”的大德育观,理解“参与”“认同”的德育本质,进行师生间“立体的时效性交往”,开展主体取向的发展性评价。

4.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能够运用信息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教学设备,开展“技术性”“科学性”“艺术性”结合的课堂教学;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资源开发。

5.社会实践能力

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挂职锻炼、交流学习等活动,能把握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学习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提升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6.国际化能力

教师能够主动研究经济全球化、世界科学技术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向,善于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成为具备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开放思维,懂科技、通外语的新型教师。

二、技工教育师资队伍能力现状及不足

1.教学方式落后,一体化教学能力不足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现在的技工院校均意识到目前技工教育教学方式是义务教育教学模式的翻版。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停留在教师;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局限于书本、课程和专业;三是,学生的评价方式沿用结果式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综合素养的评价;四是,教育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严谨性,决定了教学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以上情况直接导致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就业,企业选人的“四难”局面。

2.科研能力欠缺,“产、学、研”意识不够

目前技工院校教师普遍存在“产、学、研”意识不够的情况,他们总认为科研的高校、科研机构的事情,自身能力无法达到科学研究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鲜明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此外,技工院校教师存在“产、学、研”相互独立的认识,未能将生产、教学、研究联系起来。

3.德育管理方式注重“管”,忽视学生素养的养成教育

目前技工教育德育工作的重点停留在班级管理层面,但新形势下培养“大国工匠”的根本任务要求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素质的养成教育。

4.信息技术能力薄弱,开放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较落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但是技工院校普遍存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識不够强烈,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投入不足,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学校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鼓励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目前技工院校开放课堂,网络教学等新教育教学模式未能有效运用,导致学校教学效率低下。

5.教师与社会脱节严重,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在社会实践方面,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技工教育师资队伍引进渠道主要为应届毕业生;其次,师资队伍工作经历单一,对社会产业发展与变革的认知严重不足;再者,技工院校教师立足所教的专业和学科,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以上几个特点造成了教师与社会发展脱节,社会实践能力不高的现状。

6.教师缺乏国际化视野,教育教学的前瞻性不够

《中国制造20259文件的基本原则部分指出,要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目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且这种关联程度将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高技术工人需要具备较强的国际化能力,而我们的教师自身国际化能力不高的现状制约了学生相应能力的提升。

三、师资队伍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1.提升师德师风

将师德师风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年教师对师德师风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提升他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开展各种类型表彰活动,树立典型,运用各种宣传平台扩大示范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全体教职员工树立“立德”“立言”“立功”的教育信念;加强督导工作,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等工作中采取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完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制度,建立社会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

2.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开展教师成长规划活动,教师结合个人发展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实行档案化管理,督促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步。结合专业建设,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重点培养一批名师。开展名师巡讲等活动,充分发挥学院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实现技能共享。结合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团队集体备课、教学、命题、教研等教学工作,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跨专业、跨领域的创新教学团队。建立名师考核机制,考核优秀的教师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级“创、讲、做”评审,省、市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及各类表彰。

3.培养优秀青年教师

开展“传、帮、带”活动,为每一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各项业务工作。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确保每一项技能竞赛、每一个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均有青年教师参与。加强青年教师互动交流,如组织青年教师论坛活动,活动内容为:专题研讨、集体读书、反思交流、聆听课堂等。建立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资源库,滚动管理,加强考核,重点培养。

4.针对性的引进人才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着眼发展、质量为本的原则,建立人才遴选、评价与淘汰制度。科学规划人才引进计划,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做好专业建设的人才储备。按照“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特殊人才特聘制度,柔性引进企业、行业高技能人才。依托项目办学、校企合作等平台,建立一支由地区领军人才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教师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5.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即:通过举办“教学大比武”“技能大练兵”活动,搭建教师教学能力锻炼平台;开设“一体化”教学改革试验班,以点带面,搭建教学改革实践平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交流,搭建教师业务交流平台。建立与高校、企业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鼓励教师参加高校、企业的科研项目、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提升教师知识技能转化能力;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设立科研专项资金,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创造发明,建立知识产权投入、划分机制,提升教师创造发明能力。通过举办學生心理咨询、班级管理等德育专项培训,开展德育工作人员素质拓展等活动,举行德育技能比赛,提升教师德育能力。加快“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建设,夯实信息技术基础;举办信息技术专项培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信息技术实际运用能力。选派教师到机关、企业交流学习,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研”融合,提升教师社会实践能力。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开办国际办学班,引进国际专家来校讲学,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国际化能力。建立“人岗相适、人随岗变”的教师岗位动态流动机制,推动传统专业富余人员转岗,推进新兴专业建设。

综上,技工院校教师能力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技工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着眼新形势下社会对高素质工人的需求,多管齐下,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能力提升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