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乐
【关键词】 语言;与时俱进;引导;鉴别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0—0123—01
一种语言只有不断吸纳时代词汇才能经久不衰,富有魅力。在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愈加丰富,知识更加系统,但是课堂魅力却逐渐下降,和学生的亲和力也逐渐消失。很多教师到了暮年便只能对着讲台望洋兴叹,在回忆里挥斥方遒,激情四射,已经很难成为学生的益友,只能做一名严师。究其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课堂语言变得陈旧,和学生已经在语言上产生了代沟。
其实,在语言中发展最快的就是词汇,因为它总是和时代站在一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既不能盲目滥用这些新词汇,也不能墨守陈规而止步不前,要学会鉴别,学会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hold(掌控)住语文课堂。
一、与时俱进,注重运用新词
打开了窗户,苍蝇、蚊子会进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是有一定格式与规范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执行本本主义。如,在导入《马说》这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讲的:老师今天很“悲催”,因为我看到有很多饱学之士辛劳勤恳地奋斗了一生仍然是“打酱油”的。学生既高兴又困惑,他们的兴趣一下就来了,都想听听为什么?这比笔者过去导入《马说》一课时,讲古代有很多才子生不逢時、怀才不遇、有志难伸时的死板气氛有着天壤之别。在课下交流时,有时教师会评价学生说:“好”、“很完美”、“很有感悟”,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学生好像并没有获得什么激励或启示。可要是教师说“这个答案我很‘稀饭”,“这个答案我给你点赞”,学生的眼睛里会闪出一种美滋滋的光芒,这不就是我们的评价要达到的效果吗?当然,有些网络词语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快餐”,不能长久的使用,更不应当在各种场合使用。
二、正确引导,切忌滥用新词
随着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一些新词汇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我们的校园,溜进了课堂。老师,你“out”(老土)了,老师886(再见了),老师3Q(谢谢)。这些词语在网络聊天平台上会被学生大量使用,有些网友甚至在聊天时不会使用一句完整的汉语。这种现象看似幽默,又让人感到害怕。它们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多了一些笑料,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它们既不符合我们传统的语言习惯,也破坏了语言的正确组织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既是“传道授业”的智者,也担负着传承中华语言文明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告诫学生在日常用语中不能盲目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或外来词汇。譬如,“考奴”、“写二代”这些用语看似幽默,实际上传承给学生一种灰色的、消极的职业观念,不用也罢。
三、鉴别雅俗,健康使用新词
有鉴别才会有美丑。我们知道,西北方言往往如同那荒野的大漠,骂人的话特别多,也特别肮脏,即便反映在网络新词中依然有诸如“卧槽”、“你妹”之类的粗俗词语。我们的许多学生来自农村,他们从小就听惯了这些脏话、怪话,即便经过了学校教育的洗礼,也依然保留了语言中的不少恶习。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可在综合性学习中组织开展“生活中的新词语”主题展示活动,以此辨析鉴别雅俗。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生活中或者网络中出现的新词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负责整理,了解新词语的内涵,再把它们简单区分为健康的与不健康的两类,最后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在课堂上、作文中,甚至日常交往中,鼓励学生使用从中选出的好的网络词汇,一方面增加语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语言不文明的不良现象。例如,在网络中有“我去”这个词语,笔者觉得对学生就特别实用,它可以表达懊悔、伤心、郁闷、愤怒等心情。如果一名语文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用这个词语来替代脏话、怪话的陋习,这对学生和社会来讲该是多幸运的一件事呢。
正如斯大林所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在语言中发展最快的就是词汇,因为它总是和时代站在一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学会鉴别,学会推陈出新,更好的掌控住语文课堂。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