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强强
【摘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变化, 电子产品等现代用具大量广泛的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中, 在为大家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使颈椎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常见疾病。中医药作为保守治疗颈椎病的首选, 针刺、推拿、中药、针刀、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构成了中医药保守治疗颈椎病的多样性。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药;保守治疗;概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109
颈椎病[1]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骨质增生和颈部的急性、慢性损伤等因素引起的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颈部的脊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或脊髓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本病属于中医学的“项痹”“颈痛”等范畴。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时代病。中医药保守治疗手段作为治疗颈椎病的一种方法, 因其有效、低廉、安全等特色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推崇, 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手段, 现就中医药保守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行概述。
1 针刺
龙迪和等[2]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最终得出结论: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青少年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疗效显著。粟胜勇等[3]研究发现电针、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但经过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 电针组比普通针刺组疗效更加显著。张晔等[4]在临床中采用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选取肌筋膜触发点为进针点, 而后采用常规进针法, 治疗结果:浮针治疗组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高俊红[5]采用腹针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腹针是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操作简单的治疗颈椎病的微针技术。旷秋和[6]使用火针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临床疗效证明火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2 推拿手法
汪芳俊等[7]跟师范炳华教授3年, 总结范教授治疗颈椎病的特色, 善用“通法”创新杠杆扳法。针对不同的影像学资料, 采用颈椎侧向扳法、定位旋转提颈扳法、颈椎后伸杠杆扳法三种不同的整复法来通利关节。席智杰等[8]总结施杞教授的手法, 提出有效整复关节移位是治疗诸如颈椎病在内疾病的关键。朱立国等[9]的试验组给予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治疗, 结果显示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持久, 复发率低, 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刘芙君等[10]总结王国才教授推拿治疗本病的特色就在于将颈椎病扳法进一步优化为伸展状态下扳法。纠正单个椎体旋转、棘突偏歪者, 拇指用力抵住棘突偏歪椎体的横突, 做侧屈伸展, 然后抵住偏歪棘突做旋转扳法, 侧旋为主, 侧屈为辅。范志勇等[11]分析林氏正骨推拿在患者的治疗体位方面较有特色, 得出结论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即时疗效优于传统颈椎旋转手法治疗。
3 中药
贾峻等[12]在临床上应用经方治疗颈椎病, 其辨证论治多采用六经八纲辨证, 有是证用是方, 将颈椎病分为半表半里证、水饮内停证及里虚证。江建春等[13]采用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并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相对照。通过最终比对得出结果: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改善其临床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唐臻一等[14]采用益气定眩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型的颈性眩晕, 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做比照, 研究发现该处方能有效缓解颈性眩晕的主要症状、体征。郝文斌等[15]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虫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研究人员从痰立论, 更作为特色性用药在方中加入虫类等血肉有情之品, 有助于深入筋骨络脉, 攻逐淤滞, 通经活络之用。杨颖等[16]临床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 針刀
李敏等[17]观察“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最后发现针刀松解术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并且影响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唐可等[18]采用C4~7节段针刀闭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终认为C4~7节段及肩背部软组织针刀闭合术对比单纯神经阻滞缓解肩臂痛疗效显著, 作用持久, 值得临床推广。王睿等[19]选取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 并得出结论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颈痛等症状具有明显优势, 疗效肯定。王延武等[20]采用“二点三线法”进行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 通过临床验证认为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法, 适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5 物理治疗
张海芳等[21]在临床中采用中频电刺激患者右耳的耳穴神门、颈椎穴, 并且配合选择多个耳穴贴敷按压, 本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更加简易, 有效安全。最终临床验证得出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席世珍等[22]采用颈椎枕颌带进行卧位牵引配合中药薰蒸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王小宁[23]使用电脑中频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与常规西医治疗进行对照, 采取多种模式的观察指标, 最终得出结论电脑中频联合百会穴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 小结
当前社会, 长时间的低头伏案工作, 加之运动锻炼时间减少, 是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中医药作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药保守治疗颈椎病有以下特色:以针灸、推拿、针刀、手法、理疗施治于外, 以中药药物调理于内, 配合适当的肌肉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 中医药保守治疗颈椎病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取得了确切疗效, 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选择。随着中医药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丰富, 中医药一定能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endprint
参考文献
[1] 王之虹, 于天源. 推拿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3:155.
[2] 龙迪和, 时宗庭, 徐铭康, 等. 传统针刺配合平衡针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河北中医, 2017, 39(5):747-750.
[3] 粟胜勇, 李妮娜, 赵骏, 等. 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8):9-11.
[4] 张晔, 王瑞新. 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光明中医, 2016, 31(16):2378-2381.
[5] 高俊红. 腹针配合中频治疗颈椎病95例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24):88-89.
[6] 旷秋和. 火针配合推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28例. 中国民间疗法, 2017, 25(6):30-31.
[7] 汪芳俊, 许丽, 范炳华. 范炳华审症求因治疗颈椎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1):3-4.
[8] 席智杰, 梁倩倩, 施杞. 有关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几点思考.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 23(2):65-67.
[9] 朱立国, 张旭, 冯敏山, 等. 旋提手法配合颈椎康复操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9(12):
1324-1327.
[10] 刘芙君, 季远, 张万里, 等. 王国才特色推拿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经验. 山东中医杂志, 2015(1):63.
[11] 范志勇, 吴山, 赖淑华, 等. 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晕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新中医, 2016(1):76-78.
[12] 贾峻, 沙明波. 经方治疗颈椎病眩晕之临床心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 32(1):166-168.
[13] 江建春, 吴军豪, 石琤, 等. 石氏痰瘀通络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 51(4):70-72.
[14] 唐臻一, 任守平, 陈福林, 等. 益气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光明中医, 2017, 32(5):661-663.
[15] 郝文斌, 陈明光.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虫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17(37):
157-159.
[16] 杨颖, 牟欣. 加味芍药甘草湯与羌活胜湿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5):10-11.
[17] 李敏, 李开平, 田弯弯. “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6):841-843.
[18] 唐可, 管昆, 金立昆, 等. C4-7颈椎节段针刀闭合术治疗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主的肩臂痛疗效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5):2772-2774.
[19] 王睿, 罗华送, 温伯平. 针刀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临床观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2):125-128.
[20] 王延武, 叶新苗, 王翀敏.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3):169-172.
[21] 张海芳, 于志峰, 傅琳洁. 中频电刺激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内蒙古中医药, 2017, 36(9):131-132.
[22] 席世珍, 王佳佳, 何兰兰. 优值牵引配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 中医正骨, 2014, 26(10):79-80.
[23] 王小宁. 电脑中频治疗配合百会穴艾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7, 23(8):73-75.
[收稿日期:2017-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