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思嘉+蒋轶群+余梦琪+郭志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呈现出了新的趋势,本文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以ST亚太公司为例,详细分析了亚太实业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的几种手段以及这各种手段产生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 利润操纵 亚太实业 ST公司 案例分析
2016年8月11日,海南亚太实业因为多次虚增利润及业绩公告等问题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连续五年虚增虚减营收、连续三年虚增虚减净利润,随着深交所公开谴责公告的发布,ST亚太多年来的种种乱象得以曝光。基于此本文将试图通过对ST亚太公司近期财务状况及经营结果的详细分析,揭露其利用盈余管理实现“摘帽”过程的各种手段以及每种手段带来的具体影响,从而为处于亏损边缘或者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研究提供微观证据支持。
一、亚太实业盈余管理手段的具体分析
(一)推迟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从亚太实业2015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出,亚太企业在其投资的北京蓝景丽家明光家具建材有限公司于2008年无法取得财务报表以及无实际经营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对该项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而是在2009年的财务报表中对2008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700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追溯调整;在2015年度追溯调整了本应该在2011年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989万元。在投资子公司存在巨大风险的情况下,亚太实业不但没有什么应对风险的措施,反而在2007年对其连续两次对其进行共计一亿元的增资。以上情况不禁让人疑惑,这只是简单的风险管控和公司治理上的问题,还是公司控制者转移资产的一种手段?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亚太实业对济南固锝电子器件有限公司的投资中,亚太实业在2013年转让股权时未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而是在2014年才对剩余的股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37万元。
从数据中可以了解到亚太实业利用推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手段于2009年、2010年和2013年分别虚增利润7000万元、2989.96万元和237.79万元,若是将追溯调整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当年,2009年与2011年的净利润极有可能成为负数,而在2008年的净利润已是负数的条件下,公司将面对被退市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一情况,以推迟计提的手段,将应计提的资产减值转移到其他年度,与其他手段联合操控利润,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亚太实业此次减值的披露一定意义上暴露出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报表粉饰的恶劣行为。当上市公司操纵大额减值准备进行巨额亏损冲销时,很有可能意味着过去公司存在高估资产和业绩的行径。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减值项目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故意提前或者推迟确认减值,以及公司以前年度是否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公司经营业绩的情形,查看公司的报表附注项目对于减值的会计估计是否到位等,据此查明该公司减值准备策略是否稳健。
(二)会计估计变更
2012年,亚太实业投资持股企业济南固锝电子器件有限公司根据客户台湾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其出具的《扣款通知单》,将质量索赔款535.51万元确认为营业外支出。但于2013年10月,济南固锝鉴于质量索赔款尚未实际支付且具体赔偿金额尚不能合理确定,认为2012年确认营业外支出时会计估计不准确,冲减了2013年营业外支出535.51万元。上述会计处理间接导致亚太实业2012年虚减净利润257.04万元、2013年虚增净利润257.04万元。从2013年调整前后的净利润上看,此项质量赔偿的追溯调整“功不可没”。
亚太实业此项追溯调整的做法和诸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方法引发的思考:面对影响重大的会计差错更正,亚太实业却轻描淡写的归结于“对赔款费用的确认理解不当”这显然令人难以信服。法律上,有坦白從宽之说,但没有犯法无罪之理。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也该如此,不然,若上市公司频繁假借会计差错更正之名,进行报表粉饰,即需要的时候“知法犯法”,继而选择适当时机“知错就改”,不断虚假地对外报告,那么对外信息披露的意义何在!
(三)财务造假(虚增收入)
亚太实业在2015年年报中对过去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其中提到控股子公司兰州同创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未按披露的会计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导致亚太实业过去五年都虚增虚减了营业收入。其中2010年和2011年虚增收入均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0%,2012年、2014年虚增营业收入分别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23.16%、61.75%。而2010年年报显示亚太实业当期收入为971.46万元,在2015年年报中亚太实业调整减少了该年营业收入971.46万元,同时调增预收账款971.46万元,这表明亚太实业2010年的营业收入竟然全部来自提前确认的预收账款。之后几年亚太实业又故技重施虚增收入,2011年如果调整其虚增的4122.7万元收入和2445.3万元成本,其净利润将为负值。而2012年则是虚增收入虚减成本,在扣除该项虚增的利润后,2012年净利润也出现负值。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亏损,亚太实业将符合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ST”的规定。2013年亚太实业调整前净利润为312.58万元,追溯调整后显示公司虚减了当年营业收入约989万元、营业成本约1295万元,若将这部分造假内容调整回来,亚太实业2013年净利润将直接减少净利润314.53万元,导致2013年净利润出现负值,那么亚太实业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数,面临退市风险。
对收入的认定,亚太实业在各年年报中有所解释:“房地产销售在房产完工并验收合格,签订了销售合同,取得了买方付款证明并交付使用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而事后根据对收入确认的四项条件逐一核实发现,亚太实业有多套住房和商铺都存在着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收入确认标准如此明确,亚太实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其控股子公司的房产销售收入,收入来源如此单一,而公司年年进行财务造假,可是审计单位连续四年的审计报告都只字未提,他们真的丝毫没有发现这一点吗?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作为注册会计师,他们察觉不到该公司的异常情况。endprint
(四)关联交易
亚太实业2014年由于关联交易中债务担保调整前后净利润差异额竟达2844.11万元,根据2015年报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可知,是由亚太实业为其控股子公司天津市绿源生态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绿源”)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短期借款无法偿还导致。亚太实业为天津绿源提供连带担保责任的交通银行天津分行期限为2003年到2014年的巨额短期借款1980万元,在逾期未偿还的情况下,2005年6月再次为其提供额度更大的短期借款担保,涉及金额4480万元。在明知此项担保风险极大的前提下亚太实业仍然“执迷不悟”,直到2008年才对这两项担保计提部分预计负债2000万元,之后至2014仍对担保事项未做任何会计处理,其意图可想而知。2014年5月16日,天津绿源被裁定破产程序终结。根据裁定书海南亚太实业2014年需要清偿4844.11万元,需做相关会计处理即对原预计负债与未清偿差异补记预计负债2844.11万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的营业外支出。从行政处罚结果看,2014年亚太实业在明确知道天津绿源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并没有对此进行会计处理,如此做法不免令人猜疑是“故意为之”。若进行预计负债的补提,亚太实业2014年的亏损额将达到5000多万,这亏损额度实在是“引人注目”。
类似亚太实业的债务担保行为构成虚假利润的实例给我们留下众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证监会对关联方之间债务担保如何进行监管?二是上市公司如何健全其债务担保内部控制机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提高关联交易审计质量,识别与应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
二、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将亚太实业各种盈余管理方式的综合影响总结如下:在剔除亚太实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之后,亚太实业调整后的净利润除2010年勉强盈利外,2009年和2011~2014年均为亏损,特别是调整后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在2009~2014年均为负值。因此,我们认为亚太实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年度扭亏,避免连续三年亏损而被暂停上市。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应该进一步细化具体准则,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规则;加快修订各类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加强和改进外部监督制度。加强审计准则的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加大审计职业界、证券监督部门对审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真正实现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得到保证则盈余管理中的财务造假、关联交易等等行为才能及时被披露。同时被披露后的上市公司应当受到严重的处罚,使得公司造假成本高于收益,企业自然不愿意再次造假,外部监管才会真正发挥作用。最后,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水平,避免错估公司预计经营业绩,合理进行会计估计;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减少财务造假,认真贯彻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依照法律办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刘万丽.ST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04):36-38.
[2]黄世忠,叶丰滢.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上)[J].财會通讯,2006,(01):14-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