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元
【关键词】 双语教师;能力;策略;探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24—01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民族地区既懂民族语言又懂汉语的教师,今天我们讨论的双语教师仅仅指在双语班中任教的老师。所谓的双语班指课程设置中既有本民族语言课,又有汉语课程,在高考中参加民族类考试的班级。在阿克塞县,双语班的发展历史较长,无论是从民族文化传承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去考虑,双语教师的能力培养都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提升双语班教师教学能力有效策略的探讨,来提升双语班的教学质量。
一、学习双语的必要性
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因此,双语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取长补短,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是民族文化能够传承延续。作为在阿克塞生活的人,学习双语可以更加便利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解相互之间的文化、历史、习俗等,相互之间可以更加尊重,可以更加牢固地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而共同促进团结进步,共同促进繁荣发展。
二、双语教学的困境
1. 师资薄弱。从双语教师结构来看,我校哈语任课教师6人中,哈语专业毕业的只有2人,其他教师均为转行而来,文化底蕴欠缺。懂哈语又懂汉语的教师中,全部为哈萨克族教师,汉语水平也仅仅是对话,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做支撑。汉族教师中会说哈语的教师基本没有。
2. 教辅欠缺。虽然我县从政府到学校对民族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但在甘肃境内,只有我校加授哈语,我县地处偏远,人口较少,没有大众的、统一的教师教学用书、学生配套练习等教辅资料,老师和学生仅仅靠一本书和教师自编的教辅教材,相对其他班级所用的北师大版教材来看,教学资源匮乏。
3. 培训缺失。因我校双语教师在甘肃省内情况较为特殊,人员又少,所以从省到市的各级各类培训中均无法把我校双语教师的培训列入到计划之内,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够,缺少新课改理念的滋润,信息技术应用也不到位,课堂教学还显得较为老套。
4. 意识不到位。因为双语教师工作量大,各种要求高,在职称、工资等各方面等均得不到政策的倾斜,久而久之,劳动和报酬不等同,民族的责任心和意识感逐渐流失。在学校考核中,双语班每年级只有一个班,缺少对比,也就缺少了竞争,来自校方的压力也就较轻。从学生看,多学一门语言负担重,小孩子不乐意;从家长看,发展前途不够乐观,也就不太看重。
三、提高双语教师能力的策略
1. 打造好双语教育的育人环境。精心打造双语教育的“立交桥”,利用标识牌、宣传版、橱窗栏等创建哈汉双语特色文化育人长廊;在橱窗栏专门设立“哈语小百科”栏目,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哈萨克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受到教育;创建哈萨克族文化育人长廊。将甘肃哈萨克族的由来、哈萨克族的历史名人、传统节日、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以及阿克塞地域风情、民风民俗、民间文学、传统体育等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形成民族文化教育基地。
2. 双语班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领航者,从自身方面应该有大无畏的勇气,脚踏实地,善思多智,以教育人应有的胸怀担当起民族教育传承的重任,勇于担责,不推诿;从学校方面应该像爱惜初生的婴儿一样,呵护包容她,引导她,从各方面给予她照顾。
3. 在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要将双语教师的发展纳入学校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督促双语教师制定落实个人发展规划。打通双语教师培训的渠道,积极安排双语教师参加新课改理念之类的培训。争取新疆支持,安排双语教师参加新疆举办的专业培训和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動,与新疆双语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师资培训、双语教学、科研竞赛、质量评析等方面进行双向学习交流,建起省外区域教育联盟,形成抱团发展、开放办学的趋势,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 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与手拉手学校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打造网络共享课堂,研讨活动远程参与,在已建的公务微信群及QQ群定期开展主题研究;学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购买哈汉双语影音、图册、书籍等,充实师生阅读资料。
5. 积极开展双语专题研讨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每学期可定期开展“双语教学开放周活动”和“民族文化传承月”活动,通过“哈萨克毡房体验式教学”、哈文歌曲演唱比赛、手抄报评比、讲故事比赛、经典哈语儿童影视欣赏、亲子哈语点读、亲子图书阅读、民族家长培训等活动,使广大师生受到哈萨克族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6. 创新开发双语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打造“飞跃彩虹”童声合唱团、哈萨克式摔跤、托格孜胡玛拉克等品牌,增强民族师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号GS[2016]GHB0391)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