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秋实
【摘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能培养语感、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审美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感能力 审美能力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1-009-01
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朗读,只钟情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分散、支离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学生不会朗读,更不会在朗读中欣赏美、体会美,只知道拼命记老师的讲义。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语文课渐渐失去兴趣,从而出现了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不尽人意:不少学生说话结结巴巴,朗读断断续续,写作文句不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对这种不重视朗读的语文教学提出过严厉的批评:“中学里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之时,我想我们是应该充分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朗读能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这话十分有道理。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情味、诗意、旨趣等的直接领悟与感受。学生有了较强的语感,听说读写能感受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能充分地领略遣词造句的精妙,能做到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能提高语文能力。
叶圣陶曾说“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从一段段、一篇篇文章,特别是课本中所提供的“范例”的朗读、默读中完成一个个量的积累,使大量的字、词、句、篇,成为自己语一言仓库的储藏,形成一次次的飞跃,使规范的语言、鲜活的形象印在心里,溶入血液,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朗读可以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中,逐步构建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把语言学习的过程变为语言习得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子,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读通句子,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识记字的外形,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字词。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读得正确、流畅,语感自然也就增强了。叶圣陶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与教师讲解等,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口拙舌笨,辞不达意的现象,很大程度显示出学生语言能力与语感的欠缺。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三、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审美阅读过程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文字的抽象符号性可能对学生造成的认知障碍,让学生顺利地感觉出课文所反映的事物的各个侧面。鲁迅先生说:“音美以感耳。”说明朗读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情感充盈的课文或片断,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领会其中美的意蕴,务必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特别像散文和诗歌,如果没有好的朗读,就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朗读,能够让学生跟随着作者的情感进入到文章优美的意境当中去。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说话的艺術,用优美的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考的灵感。文字是文学作品大厦的基石,在世界语林中,汉字的形、音、和表意功能是出类拔萃的。汉字的笔形来自图画,美如图画,所以我们自幼才采用“看图识字”的教学法。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使人在视觉上获得美感,一笔一画都寄托着书者的情思,犹如人的品格,形成了它的笔画美、结构造型美、运动和谐美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课本里古今中外的名家高手,究竟是以怎样的生花妙笔反映现实,表现世界,阐明事理,抒发感情的?这些文字作品作为朗读材料被师生过细分析,深入体味,并且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加以表达,这绝不只是“念字出声”的无思维活动,而是动员了自己全部精力的再创作。于是,朗读多少篇之后,多少次朗读之后,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也难讲清的语感、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了,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自己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词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使学生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随着语言技巧的提高,学生辞不达意、言不及义的现象就越来越少;随着语言技巧的丰富,学生会逐步改变心虚笔拙、木讷无文的窘状。这种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是不注重朗读的人所难以体验的。
[ 参 考 文 献 ]
[1]凌永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学课程辅导,2010年第1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