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听课评课使命

2017-12-11 12:08秦红兵居秀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2期
关键词:批判性评价信息技术

秦红兵+居秀平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听课评课,以评促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目前信息技术学科急需关注的问题。传统的信息技术听课往往拘泥于一级硬性指标,集中在教师表现和学生表现两方面,对课堂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关注很少,本文通过3CRubric方式从三个角度对信息技术听课评课技巧做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3C Rubric;信息技术;听课;评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22-0026-05

● 前言

3CRubric包含3C和Rubric两个核心词汇。其中3C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创新性思维)、Collaboration(合作交流),这三种思维方式最初是由美国学者Edward Glaser提出的,刚开始只是作为一个教育改革的主题试点,后来逐渐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直至最终被美国列入全国性的教育教学目标。Rubric本意是一种真实性评价工具,原来是用于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成果和作品或者等级表现评定的一套标准。3C和Rubric两个概念在一起并不仅仅是构成一个词组的概念,当它用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时,可以作为连接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由单一的思想方法升华为一套包含各种思维逻辑的综合体,形成一套宽松的思维评价体系。本文中所涉及的3CRubric是指在信息技术随堂听课评课时所采用的包含特定思维方式的评价体系。

● 信息技术课怎么听

听课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的基本策略,是一种评价及研究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一种学习,听课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其他调查表之类的辅助工具从课堂中获取相关的信息,通过日常的听课学习,可以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进行对比,发现别人的亮点,借助别人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策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整个学年段都是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发布、管理这一线索展开,传统的信息技术随堂听课,往往是前二十分钟看PPT,后二十分钟看練习的固定听课模式,最后结束时在听课评价表上打分,这样的听课模式既带有一定的任务性,又不能很好地反馈评价,千遍一律。

信息技术课听什么、怎么听,往往需要听课者有一套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但这套标准不能跟以往的评价表一样,有许多条条框框,过于束缚,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方式,可以灵活变动,这样才能依据不同思维确定听课的着眼点,减少听课的盲目性。

1.基于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方式下的听课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技能手法,它没有任何学科边界,讲究的是一种思维技能。通过百度词条,我们可以发现Critical(批判性)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和 Kriterion,翻译为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提问,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和标准。如果把这种辨明或判断的能力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听课评价,则可以增强听课效果。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选修教材网络技术(教科版)第四章如何建立主题网站时,学测要求对网站的整体形象(标志、色彩、字体)做一定的引领。其中,色彩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因特网,但红色调主要用于哪种类型的网站,学生并不清楚。学生能否使用批判性思维去辨别判断,去发现司法类系统的网站以红色调为主;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并在传授知识技能手段的同时,适当地渗入德育功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我们可以将表1作为听课教师的评价参考,同时又具有一定量化分,为后面的评课作参考。

2.基于Creative Thinking(创新性思维)方式下的听课

创新性思维指的是从新的角度去探索思考,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下打破固有的思考方式,通过新的创新性思维得出具有创造性的结论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日常听课过程中,往往会在老师抛出某个问题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比较和概括以往知识,总结提炼出某个新的知识点,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较晚,但是比较前沿的学科。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这在苏教版必修第一章节信息技术概念中就有了明确的讲解。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教授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同时利用获取到的信息与他人开展合作,通过思想和技术手段的各种交流整合,达到自身发展并改造自然的机会。学校属于自然的一个有机体,课堂又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关系到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知识点的传授并不是完全由教师照本宣科,需要学生在创新和探究的基础下,通过殊途同归的解题思路,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从而来验证自己质疑问题的正确与否,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取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传统学科,所以如何利用好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也是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因素之一。听课教师则可以参考表2来判断本节课是否贯穿了创新性思维方式。

3.基于Collaboration(合作交流)思维方式下的听课

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已经广泛使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合作交流往往只存在于对外公开教学活动中。日常教学中,依托教材,借助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很大的制约。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适应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既有理论知识的传输,又能通过计算机实现综合实践的运用,通过几人小组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提高共事能力,并逐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苏教版普通高中必修教材第二章《搜索引擎》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引领,学生分组合作,搜索“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这几个关键词条,通过交流发现每个人搜索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既避免了每位学生重复操作同一技能,节省了课堂宝贵时间,又能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其感受团队带来的力量,以及自身在团队中的地位。听课教师可以参考下页表3来判断本节课是否运用了合作交流方式。endprint

● 信息技术课怎么评

评课,是对上课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评价反馈,是在听课活动后,听课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所听内容的成败得失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上好课,备好课,只能说明该教师的基本功不错。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信息素养手段外,要想达到一定的高度,还必须学会评课。因为评课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教学缺陷,促进自己成长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评课也可以帮助施教者发现课堂教学设计的瑕疵,为下一次上课修改提供合理的意见。信息技术课日常教学场所大部分在机房或阅览室,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与普通教室里的互动有所不同,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计算机进行小组互动实践,听课教师利用3C Rubric思维方式下给出的量化分来进行评课,可以有效促进执教教师的教后反思。

1.评教师与学生

评教师与学生,其实就是对传统评课内容中的教法学法、教材处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这些评课内容的呈现对象为学生和教师,本质是通过3C Rubric方式听完课后,对整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進行评析。传统的听课方式往往是任课教师在台上讲,听课教师忙于在听课表内打分,听课教师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完成学校发放的那张一二级指标听课表上,至于课堂中是否使用到3C思维方式,听课教师的关注度有限。评课时对执教教师的印象多是拘泥于形式,缺乏对课堂深层次的剖析,最后学校领导根据打分评出这名教师本堂课的教学水准。这样的传统打分模式既过于单一,又缺乏激励,更不能体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可以采用3C Rubric评价模式,根据不同思维方式下的表现来评价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教法的处理是否得当。

(1)3C量化值介于0~12分

听课教师根据3C思维模式分别对批判性思维层面、创新性思维层面、合作交流层面打分,最后将三者相加。在评判每个思维活动时,思维方式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参考值,但是每个抽象层面又可以相对给出一个量化分值,当三者总合低于12分时,说明教师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面对开放性问题,学生尚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优先法则,对提出新的关键建议、假设及发散思维方面表现得不太完美。评课教师可以对执教者针对性地提出这些建议,如第一章“信息的基本特征概念”中载体的依附性,除了引导学生联系到交通信号灯,还可以举例当前文明城市建设中,人行通道路口“车让人,人先行” 提示文字,这些也是一种信息。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而不能局限于交通信号灯体现了载体依附性,却忽视了地面提示文字。同时通过这个案例的引出,除了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相联系,还可以渗透德育观念。

(2)3C量化值介于13~18分

优课与差课都是人为评判出来的,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优课的背后是执教者努力付出的结果,一堂设计精彩的课,不管你用何种量化方式去评价,都会很出彩,只是不同的评价方式,可以对应找出尚可以提高的地方。笔者在一次听课过程中,通过3C Rubric(其中Critical Thinking 6分,Creative Thinking 6分,Collaboration 4分)得出一门分值为16分的课。客观地说,这是一堂相对优秀的信息技术课,但通过比较发现,教师在设计这堂课时虽然充分考虑到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整合层面、扩展层面、完善层面几乎没有瑕疵。但是这门课的主题是表格数据的加工,该章节内容比较适合合作学习,而在学习函数的平均值时,教师却直接以示范形式展示了两种方法求平均,却不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这时,教师就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指导者,而是直接进入主题演示,这就缺少了观察和搜集反馈信息的机会,进而难以做出相应的对策,并加以组织和指导。因此,一堂真正的“优课”,只有在经过课堂的实践体验后,才能做到最优化。

2.评上课环节

信息技术被认为正改变影响着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信息技术与教师、学生、知识,以及课堂评价体制被认为一同构成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态系统。信息技术课堂中除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外,教学环节合作交流也是整个课堂的重中之重。课堂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能单纯地从教师讲、学生练习这两个核心环节展开。这样容易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在前面讲了前半个环节,各方面都比较到位,然后发学案给学生进行练习实践,学生也基本能掌握学案的知识,但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案之间如何有效衔接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了单一的学案导学。所以,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利用3C Rubric方式去评论一节课的好坏时,要注意到评价体制是发散和相对的。之所以抛弃原有的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采用思维相对宽松、活跃的3C体制,就是希望不要将各个环节孤立,要综合考虑整体,要明确听课评课的最终目的,进而从整体上课环节上评每节课的和谐度高低和课堂线索铺设的合理度、流畅度。

● 反思

一堂信息技术“优课”不仅取决于执教者的知识与能力功底、积淀的教育智慧,更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等方面作大量的充分准备和思考。另外,听课教师的评课也很关键,比如执教者为一堂“好”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如果听课者不符实际甚至错误地评价,往往会使其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产生怀疑,长期以往会打击教师的自信,影响教师的教学成长。因此,听课与评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主体,是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最常态的方式,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认定好课的标准,完全根据一张硬性评价表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往往过于绝对。3C思维方式下的听课评课方式,兼顾了标准与弹性,可能执教者的一堂课在批判性思维方式下的量化值打分不是太高,但在合作交流方式下的学生互动非常好。所以,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听课过程中应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去量化。评价时,教师要明确听课评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间的合作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课堂观摩发现一些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方式和专业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吴旻瑜,刘欢.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

[2]卢金燕.探究评课策略,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21).

[3]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5]戴维.希契柯克,张亦凡,周文慧.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评价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