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铭
身在体制,意在“官场”,“为官之道”多为人津津乐道。有市场,就有供给。为官之道之书多有流行,也红了一些作者。一些身在“官场”的人把这些作品捧为经典,私下里琢磨精进。听一位当红官场小说作家朋友说,其曾常困于被一些政府机构邀请做演讲,尤其是会后,一些人私下多是来讨教为官之道。此作家无力应付,常曰:“我只是个写作的,哪里精通为官的平步青云之道?”
在这个时代说“官”,似有些不合时宜。《说文》曰:“官,吏事君也。”“官”这个词,还是带些封建帝制符号色彩的。现在一些人认识的“为官经”,也多是封建官僚体系治下的产物。无非是历朝权臣的劳心苦思、弄权秘经,诸如为官明哲保身、权谋权术、厚黑之道、官场潜规则等等的沉疴。这些东西又被人搅和出来,包装一下,也便成了新的为官之道。卖于体制内信仰不坚定的人,便认为是“真经”。这其中最直接突出的便是官本位思想。此流毒不绝,有这些“为官之道”的市场。
官员一钻进去,便失去了自我。本是堂堂正正的干部,逐渐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久而久之便变得“唯上不唯下”、“唯权唯尊”。在行动上见风使舵,“领导看法大”,什么事情都唯领导,实施虚伪逢迎之法。一旦这些形成了一种生态,是领导或者官高半级,也都尊为“官”,亦得奉承。
奉承之人有理由,他们时刻牢记官本位,切不可坏了这“官场规矩”“官场潜规则”。这些人虽然不能直接决定自己升迁,但伺候好了,也是大有益处,至少没有坏处。然而,这样的“为官之道”,便真的找不到自己了。没看那时常的堆笑奉承,年纪轻轻脸面也会堆积了爱笑的肌肉块,透出媚态的苍老容颜,着实不美。《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历太虚幻境,见一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许久浸于此,便分不清真假,更辨不出哪个是我,哪个是“官下”之人?这官道生态是多大的囚牢啊?
人贵在有持。“为官之道”修炼多了,便把自己的内心也囚禁了。失去自我的那个“官人”,也许有一天,因为践行这“为官之道”而犯了法,真的成为了阶下囚。在《永远在路上》等反腐纪录片中,那些精通“为官之道”而落马的大老虎、小苍蝇面对镜头时的忏悔,很多人看得出来是真的如释重负。身在牢笼,心归自在。一朝判入狱,重新做回人。这时,也许他们再思考“为官之道”时,应该会有新的认识。为官之道的正解说到底是清正廉明之道、为民服务之道。如果给这些人再重来一次,“为官经”定要重新念了。
“官位”要德配,以德配位。《论语集注》中说,“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未也。”要德配官,修德在先。試问如果德行好了,还会去念那蝇营狗苟的为官升迁之经?“为官之道”自然是不需要钻营了,顺其自然的以德为政,以民为要了。
“为官之道”的囚笼,还是需要打破的。“为官之道”怀的是官僚主义的心思。“官”字喊出来,就易生一种社会的割裂感。你是官,我是民,官民可以是一家,但总还是有一道沟无形存在的。毛主席早就一再告诫全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一旦官僚气充盈,很多人必然要去念“为官之道”的经。
为官之道要打破,先要让“官”字消失在意识里。在实现的现实路径上,要“不念官、念人民”,这看似有些空泛,实则撕裂“官道”之要义。放下官员的包袱,放下官位的尊崇,先回归一个平常人。以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体制、职权,公务员不过是一份为民办事的工作,一个为多数人奉献光荣的职业,何必总是要以“官爷”自我包装呢?“为官之道”的囚笼是无形的,不自大、不迷信,回归平常之道,那无形的囚笼自然消散去,何囚内心?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