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
瑞士是山川秀丽、湖光山影之国。这里多山又多湖,人称“千湖之国”。差不多每一座城市都兴建在湖边,而四周又环山。
瑞士的首都是伯尔尼,而瑞士第一大城则是苏黎世(又译为苏黎士)。苏黎世是瑞士的经济、金融、工业、文化、科技中心。
我在潇潇细雨中,来到苏黎世。优美的苏黎世湖坐落在苏黎世市中心,利尔德河穿越全市,使苏黎世市处处水光、处处倒影,楚楚动人。尤其是湖边的苏黎世大教堂,尖顶映照在湖面,别具风情。
苏黎世市容整洁。水面似镜,见不到一星杂物,街道也都干干净净。班霍夫大道是苏黎世第一大街,商店林立,非常繁华。内中,特别是银行大楼,非常豪华。
瑞士的金融业,在世界上有着独特的地位。瑞士的银行大都集中在苏黎世。瑞士的银行如同瑞士外交一样,保持独立思考的特性,与众不同。在瑞士银行存款,可以不用真名实姓,甚至只要一个号码就行。瑞士法律规定,储户的存款,纯属个人隐私,银行必须为储户严格保密,甚至要为储户向税务部门保密。如果银行透露储户的经济秘密,要受到瑞士法律制裁。因此,世界级的大亨们,纷纷把巨款存入瑞士银行。
巨额存款的利息当然可观。奇特的是,不是瑞士银行给大亨们付利息,而是大亨们要给瑞士银行付利息!因为在瑞士银行看来,让大亨们秘密存放巨款,相当于替他们看管钱财,大亨当然要给瑞士银行付钱!这么一来,瑞士银行的特殊策略,不仅为他们吸收了全世界大亨们的巨款,还赚取了可观的利息。
在世界上,唯有瑞士银行实行这样不同于众的独特制度。这样,瑞士银行成了世界巨富们的“保密钱包”,有了世界“金融帝国”之誉。
从苏黎世穿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隧道, 山道急转弯处经常见到“SOS”标志。行车一个多小时,我来到60千米外的琉森市。
那天,琉森依然笼罩在雨丝飘忽之中。琉森的城市风格, 与苏黎世颇为相似。在琉森市中心,也有一个大湖,叫琉森湖。湖上,有一座车水马龙的卡贝尔桥。雨中,桥面湿漉漉的。我站在桥边人行道上,举目遥望四周,湖面上飘荡着一层轻纱般的薄雾。除了苏黎世湖那样的粼粼湖光和教堂尖顶的倒影之外,我见到了远处朦胧的青山山巅,戴着白帽——积雪!
据当地朋友告诉我, 那就是欧洲的“脊梁”——阿尔卑斯山。这里在下雨,山上则在下雪。这场新雪使阿尔卑斯山的“白帽子”益发漂亮。
在琉森,我游览了“睡狮公园”。在这公园的一块巨崖下方,雕刻著一只硕大的狮子,而这狮子斜倚着,正在酣睡。这睡狮有着一个苍凉的故事:当年,瑞士还不是富国。欧洲发生战事,作为中立国的瑞士并不参战,而瑞士兵又以骁勇瑞士琉森卡贝尔廊桥著称。于是,别的国家就花钱买瑞士兵。瑞士正处于资本积累的初期,缺钱,也就同意“出售”自己的兵。1792年,900名琉森男子被法国买去,竟然全部捐躯沙场,客死异国!
为了永远纪念那900壮士,琉森人请一位丹麦艺术家在这块硕大的山岩上,雕刻了睡狮——虽然雄狮那么壮健,但是永远沉睡……
睡狮雕像在1821年完工。如今,那里成了一座公园,成了琉森旅游的必到之处。
在琉森市中心,一家大型商场的大楼上,悬挂着美国星条旗,瑞士、法国、英国的国旗,也飘扬着中国的五星红旗。
这家大型商场挂各国国旗,为的是招徕各国顾客。这是当地专门对外的商场,可以为欧盟外旅客当场办理退税手续——欧洲的商品附加13%的税。四层大楼,楼面宽广,柜台一个连着一个,只卖一种产品——手表。
瑞士号称“钟表王国”。如今,世界上40%的高档表是瑞士生产的。瑞士手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在18世纪,钟表制造技术从法国传入瑞士,由于十分适合于瑞士的国情,得以迅速发展——瑞士天然资源并不丰富,而钟表业消耗不了多少原材料。另外,钟表业不需要大厂房,可以家庭作坊式生产。
随着钟表业在瑞士扎根,其逐渐成了瑞士的名牌产业,支柱产业。
瑞士钟表风行全世界,为瑞士赚取了大量外汇。
当石英表发明的时候,曾经猛烈冲击瑞士的手表业。日本生产的石英表,走时准确,价格低廉,又不需要上发条,一下子就占领了世界手表市场。
瑞士急起直追,生产出更新更好的石英表,这才从日本手中夺回市场。在琉森的手表商厦,我见到各种款式的手表,其中特别是为了不同对象专门制造的手表,足见瑞士手表商对市场的观察何等仔细:
有的日历表和星期几都是用中文写的。不言而喻,这是专供中国顾客的;有的手表表面上印着自由女神,自然是为了博得美国顾客的喜爱;表面上印着星月图案的,是为阿拉伯人设计的;那双层手表——掀起上面计时表面,下面的“表”里是一颗可以滚动的骰子,则使赌徒们可以随时随处打赌……
耐人寻味的是,钟表工业深刻地影响了瑞士的国民素质,使瑞士成为欧洲最守时的国家。
朋友们告诉我,瑞士火车站、飞机场的钟,是非常准确的,分秒不差。
瑞士的火车、长途巴士,非常准时,误差不超过一分钟。至于飞机,除了受天气影响之外,也非常准时。
瑞士的日内瓦,是最能体现瑞士中立国地位的城市。这座风景宜人、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的城市,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也是诸多国际会议、国际谈判的场所。
这一回,未及访问瑞士洛桑是一件憾事。洛桑是国际奥委会所在地,也是我的老朋友、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居住的地方。我事先给韩素音写过信,告诉她我要去瑞士。在我出发的时候,仍未见回音——她去美国了,因为她在纽约也有住房。
洛桑的旅游学校是举世闻名的。尽管每个学期光是学费就要一万瑞士法郎,四年制八个学期,总学费高达八万瑞士法郎,这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但是学生仍从四面八方前来求学。这是因为拿到这所学校的毕业文凭,就有资格担任任何一家五星级宾馆的经理,工作几年,就可以把求学时的“投资”赚回来……
此次瑞士之行,使我明白:安静而中立的瑞士,确实很适宜于写作,难怪已经加入英国籍的韩素音,却选择了瑞士安家。
2008年夏天,瑞士瓦莱州政府在洛桑的圣彼埃尔·德·克拉日镇,为韩素音竖立半身塑像,在基座上镌刻韩素音的话:“吾欲在书中引入普世的人性。”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