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张 梅 姜铁民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014)
血清转氨酶对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吴 丹 张 梅 姜铁民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014)
目的探讨血清转氨酶对冠心病经皮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765例,依据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718)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生存状况,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随访时间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存活组(Plt;0.05)。死亡组78.72%为院内死亡,死亡时间(5.99±3.27)d。死亡组年龄gt;75岁的比例、心率、血糖、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lt;0.05)。年龄gt;75岁、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丙氨酸转氨酶、尿酸、CK-MB是影响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结论年龄gt;75岁、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丙氨酸转氨酶、尿酸、CK-MB是影响冠心病PCI手术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高危患者,给予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清转氨酶;生存状况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临床上多给予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自身机体各项功能衰退严重,PCI手术后期生存状况仍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血清转氨酶属于催化氨基酸转移反应的细胞内功能酶,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心脏、肝脏、骨骼肌内,当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受到影响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导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2〕。考虑可通过血清转氨酶水平预测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的生存状况,本研究旨在明确血清转氨酶对冠心病PCI手术老年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765例。其中男451例,女314例,年龄65~94〔平均(73.93±5.1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经PCI手术治疗;②年龄≥65岁;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既往有心脏瓣膜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③发病前3个月内服用潜在肝损伤药物。
1.2方法 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随访时间、死亡时间、院内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糖、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依据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n=718)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生存状况,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1两组生存状况比较 死亡组随访时间〔(48.36±16.82)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0.40±0.12)显著低于存活组〔(617.43±495.27)d、(0.46±0.15);t=2.813,2.168;P=0.005,0.033〕。死亡组78.72%为院内死亡,死亡时间为(5.99±3.27)d。
2.2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死亡组年龄gt;75岁的比例、心率、血糖、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尿素、尿酸、CK-MB、肌钙蛋白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lt;0.05)。见表1。
2.3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年龄gt;75岁、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丙氨酸转氨酶、尿酸、CK-MB是影响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t;0.05)。见表2。
表1 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的单因素分析
表2 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壁附着大量脂质,并逐渐由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为动脉狭窄,影响心肌血运和心室负荷。冠心病临界病变是指血管狭窄40%~70%的病变,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只能反映出血管腔的相对狭窄程度,无法判断病变的性质,因此冠心病临界病变的治疗难度较高〔3〕。研究报道,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及冠心病家族史均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4〕。但临床上发现对上述因素加以干预后仍有部分患者的预后不佳,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可见,除了常见的临床指标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血清转氨酶在临床中曾经被应用于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其特异性较肌钙蛋白差,且肌钙蛋白能够在血液中保持较长时间的升高,因而后期临床中逐渐将肌钙蛋白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5〕。血清转氨酶属于催化酮酸和氨基酸之间的氨基转移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中,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过程,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患者肝脏损伤,血清转氨酶水平会升高〔6〕。
正常情况下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肝脏内,血清中含量极少,检测不出。本研究数据显示,年龄gt;75岁、门冬氨酸转氨酶高、丙氨酸转氨酶、尿酸、CK-MB是影响老年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由于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在患者心肌损伤后释放出来,丙氨酸转氨酶在患者肝细胞受损后释放出来,发生机制如下:①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坏死,且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能会对肝脏造成可逆性损害,导致肝脏的丙氨酸转氨酶和心肌细胞的门冬氨酸转氨酶释放至血液内〔7〕;②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时,门冬氨酸转氨酶有酶谱周期,4~10 h内上升,在20~30 h内达到高峰,并维持3~6 d。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与胰岛素拮抗、高脂血症等有密切相关性,胰岛素抵抗能够增强平滑肌细胞的功能,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变,促进形成高血凝状态和低纤溶状态,加速冠心病的进展,同时心肌梗死后释放出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影响肝脏胰岛素敏感性,形成肝损伤〔8〕。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提示肝脏存在慢性低度炎症。慢性低度炎症是阻碍全身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肝脏通路的重要影响因素。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导致的内膜损伤所致,内膜损伤时血小板无法聚集和黏附,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进了疾病进展。
1Lavie CJ,Milani RV,Ventura HO,etal.Disparate effects of 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14;63(11):1079-81.
2杨 威,王 霞.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J〕.临床荟萃,2014;29(10):1178-9.
3Pisters R,Hohnloser SH,Connolly SJ,etal.Effect of dronedarone on clinical end point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insights from the ATHENA trial〔J〕.Europace,2014;16(2):174-81.
4王丽华.血清胆红素对肺源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18):135-6.
5张丽霞,潘双花,何英平,等.原发性肝癌患者心电图与转氨酶和电解质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6;30(6):523-6.
6闫庆凯,邓宜鹂,方 慧,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5):1610-3.
7Farag AH,Elghetany SS,Elkashif MS,etal.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nd free thyroid hormones in vaginal washing fluid as markers for preterm 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5;41(9):1352-6.
8赵 凯,蔺 宇,李永健,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 ALT 水平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24):49-50.
〔2017-04-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R541
A
1005-9202(2017)22-5589-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2.045
张 梅(1966-),女,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
吴 丹(1971-),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