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立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进入了初中生的课堂中,为了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著名教学设计专家范梅里恩伯尔提出的“综合学习设计”理论来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进而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宗旨。让信息技术教育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最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作者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综合学习设计观的课堂启发问题来浅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学习设计观;参考价值
一、综合学习设计观的基本特点
不同于其他的学习观念与方法,综合学习设计观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综合学习设计观非常注重课前的教学准备,也就是“设计”这一部分的内容。要把本节课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内容等都准备好,并选择出最好的一种模式,事无巨细,课堂教学上的每一个过程、环节都要考虑到。
其次,综合学习要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所谓“学习”,就是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与学习的效果。通过互动,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就不懂的问题及时问老师,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师生间的互动性是综合学习设计观的基本要求,这本身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综合学习设计观的“综合”即指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各种学习对象进行综合起来学习、运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对各种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综合学习设计观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再到最后的总结归纳,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综合学习设计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参考价值
(1)将综合学习设计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信息技术的书本内容通常都是一种软件就是一个教学单元,这个单元所包含的教学任务是一个软件的所有操作技能。要想让学生们在实际中应用得游刃有余,就必须连续地将这个单元的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讲解给学生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种授课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学生们在实际的应用当中,难免会出现以下的现象:在制作PPT时,直接插入下载的图片,不做任何的处理就作为PPT的背景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学生们在学习 Photoshop处理图片技能这一单元知识时,没有将这两种技术串联起来,虽然课堂任务做得很好,但是实际的操作中,这种情况出现很频繁,所以,教师要增强学生综合操作的练习机会,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每一个环节当中,去创造新的意境。
为了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应用到实际当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综合学习设计观来施教,“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任务作为学习任务设计的基础,努力促进和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内容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是综合学习设计观明确提出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现实当中,要将书本内容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前提要以真实为主。教学Photoshop软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贴切生活实际的课后作业或者任务情景。例如,让学生制作校园风采的幻灯片,学生们就会去取景、拍照,然后利用Photoshop软件处理照片,最后制作幻灯片。在这当中既应用到了Photoshop软件的操作技能,也采用了幻灯片的技能,切实地应用了综合学习设计观提出的理念。
(2)要注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总结归纳教学。信息技术课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及其要求决定了实际上学生课后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总结归纳,并且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只有不断地总结归纳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这也是综合学习设计观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学生只有及时进行總结归纳才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真正地“变成”自己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后,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疑难问题。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综合学习设计观的思想理念“真实、综合、整体、有序”地应用到课堂当中,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点燃学生在课堂上的激情。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其潜在的能力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们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信息技能更加巧妙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以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立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
[2]李 艺,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思想梳理思路简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