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言文和谐 实现文言共生

2017-12-10 19:50郑亚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言共生语感

所谓“言”,即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而“文”者,则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得知: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在于传承经典,弘扬文化。对学生而言,必能使其厚实文化素养,积淀人格魅力。文言文教学中,重“言”,可以夯实文言根基,增强语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体会文言文的要义所在;而重“文”,则可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语言的美丽,体悟文化的内蕴。此外,就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而言,也必须探求“文”与“言”的统一与交融。

那么,如何追求言文和谐,实现文言共生呢?

一、言文和谐,须从培养语感做起

(一)培养语感,重在诵读感悟

文言文语言生动凝练,节奏分明,适于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诵读,可以激发兴趣,培养语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古代汉语的魅力,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如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得力手段。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恰到好处的表情,声情并茂地将之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其声,感其情,会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文言文语言极富特色,讲究语言的音韵,且语言含蓄丰富,这些都不是只靠老师的讲解就能体会的,必须依靠朗读,只有反复的诵朗读体验,方能做到心领神会。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骈体文,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表现了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相结合的和谐美,这种美感,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到。

(二)领悟语感,重在品读分析

品读,就是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引导学生体味语言的美,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和鉴赏能力。从字词运用的色彩、句子的表达重点、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重点。如《小石潭记》中“佁然”“俶尔”“翕忽”等词,惟妙惟肖地写出了鱼“乐”的情态。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好象是与游人一同享受快乐,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水的清澈与人心境的快乐。因此朗读时要重读,读出“鱼与人嬉戏”的活泼、欢快。

(三)增强语感,重在拓展练习

文言文语感教学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语言实践既是熟读与品位深化、强化的过程,又是语感培养的内化与迁移的过程。如,指导学生课后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归纳。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的整理,积少成多,加强对文言语法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比较自然的文言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初读疏通语言,熟读感知文本,品读体悟文化。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在这里,读就像连缀“言”和“文”这串珍珠的线,让学生在在读的过程中,获得“言”的知识和方法,感受“文”的魅力和熏陶。

二、文言共生,须从言文并举做起

(一)在读“文”中感知“言”

文言文虽精短,但由于有生僻字、异读字,尤其是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拗口,这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中学生来说,阅读会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而,文言文读的指导,首先要突出一个“细”字,抓住一个“实”字。务必扫清学生阅读的字音障碍,力争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其次,分清停顿,正确的句读停顿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与规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读通文言文,是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让学生在反复多遍的诵读中,从形式上感受文言文,实现与文言文的亲密接触,读出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达到无障碍地走进文言文的理想境界。

(二)在解“文”中感受“言”

首先,从整体入手,借助教材所附的译文,别出心裁地来个有趣的对读游戏:师读译文,生读文言,一句一句来对读,从整体感受文言凝练之美。其次,在句子解析中感受。通过师生问答,从句式文法上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简练。再次,在想象扩写中感受。根据作者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扩写,具体形象地再现文中情景。然后,与原文比照朗读,更深切地感受到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还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后,深入字里行间把典型的语言现象发掘出来,进一步感受文言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样,通过抓住重点文言语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文言的妙处,教师再对这些有价值的、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加以归纳梳理,既有助于学生认识文言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能初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在品“文”中感悟“言”

文言文教學着力点应放在对文本的涵泳品味上,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作品的情感,教师努力从文本中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言语实践点,为学生搭设言语实践的平台,把言语训练有机地融合于文本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完成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最终习得言语。

要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整体感悟文本,让学生和作者站在一定层面上进行对话,进而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滋养。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完成对文意基本理解的前提下,通过对 “文”的分析,强化对“言“的掌握。教学的时候,先设置“文”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句,解决语言问题。可见,文言文教学若巧妙地以赏析的形式,不仅抓住“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使学生走进文本,进而完成“言”的学习。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掌握的是“言”,感悟的是“文”,不能厚此薄彼。重“言”轻“文”,或者重“文”轻“言”,都是不妥的。“言”是基础,“文”是能力,我们只有在文言文教学中做到“文言共生”,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以彰显文言文教学的美感与高效,才能使文言文教学呈现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彭太保.“文”“言”相融,和谐共生[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02).

[2]闫文国.以言学文,因文解言[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1,(12).

(郑亚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安东学校 223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共生语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