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众多的弊病,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是提高教师素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为使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方式能够有效的实施,笔者认为评价者在对语文教师进行评价时,应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地转变评价观念,倡导评价的主体性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树立促进语文教师素养的整体提高与终身发展的观念。
一、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评价标准欠妥,指向单一
传统的教师评价大多的强调共性和追求一致性。“重视科学性与客观性的传统评价,为了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现象,往往把评价对象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或常模之下,用评价者认为的某一种价值观要求被评对象”。[1]在这种评价标准的导向下,评价者往往忽视了对教师个性的关注,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学校、学科、学生的差异对教师的影响,过多的关注对教师的工作量、学生的考试成绩等显性工作的评价,对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美育等隐性方面的教育工作关注很少,没有在标准里面体现出来。这样的评价制度,对教师能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有极大的限制。美国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T·J·Sergiovanni)曾说:“典型的教师评价是先订出教师的工作标准,然后通过现场观察和书面的检查来考察教师是否达到了有关标准。这种评价实际上是考察教师是否按有关规定去做,显得比较狭隘”。[2]对教师的评价如果仅局限于预定的标准,那么,在标准中所没有提及到的内容在评价时则常常容易被忽略,如此,对于教师的评价则存在着较大的狭隘性,不能够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会对教师教学及教师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量化过渡,操作机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已是数字化的时代,能否量化也已被当作衡量一门学科科学性的标志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受到了西方目标导向模式和西方标准化测验的影响,定量评价逐渐成为了教师评价模式的主流,定性评价的地位逐渐削弱,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信息的收集还是评价结果的得出,都最大化的去追求定量化的指标和数量化的结果,机械的按照量化了的评价模式进行。这些都极易造成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缺乏交流,容易让评价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指标,让教师唯学生的分数而论,不顾及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主观断定学生的水平,也容易让学校教师内部之间产生不正当的相处。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要对教育现象做到全部的量化,进行机械的操作,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进行量化得出来的结论也不能够真实的反映教师的素质水平和工作状况,这既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没有太大的用处,对教育实践也是如此。
二、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的适应性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3]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是目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先进的语文教师评价理念,它主张语文教师评价应以语文学科的特点为轴,以促进语文教师的素质建构和专业发展为目的,重视语文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语文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使得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与“核心素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评价者对语文教师的评价应该要着眼于语文教师素质的建构、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着眼于语文教师素质的建构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来组织实施的,教师的素质主要由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身心素质等这几个方面构成。语文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由语文教师的素质来决定。为此,要对语文教师进行科学地评价,评价者在对语文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该从教师的素质构成这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既要注重对语文教师的成功感、成就感的培养,也要使得语文教师在通过评价之后,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能夠自觉的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理论学习,能够自觉的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教师能够在评价中形成不断反省自我的心理机制。
“核心素养”理念主要倡导对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想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与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教师应要积极地树立起自身的教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合理地渗透在日常教学当中。为此,教育评价者在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则应该要以语文教师的素质建构为导向,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努力唤醒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创设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让教师能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的热爱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地培养起具有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的人。
(二)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教师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必备的品格和能力。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和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的,并且能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运用和体现出来。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要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传承等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要有意识的总结发展性评价的过程,能够利用发展性评价的评价结果,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不仅要积极地发展自己身上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独特的学习体验,还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且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为培养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才,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当把握好语文课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依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教学设计。除此之外,发展性教师评价在立足于对教师的发展时,也应当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评价时,不应仅仅拘泥于对学生语文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和简单运用的评价,而是应该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恰当运用与灵活应对的能力的评价,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思维敏悦性、审美的鉴赏度、文化的认同感这些方面予以有效的培养,真正的培养起具有终身发展品质与能力的学生。真正做到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让语文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既能够引领教师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endprint
三、立足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实施策略
语文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个性化的评价,这种评价的实质是把对教师的评价从一种单纯的管理手段提升为一种专业发展指导。将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落实到实处则应该做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立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这既符合当前的教师评价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势,也能够注重教师主体性价值的实现。
(一)积极转变评价观念,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教师评价改革的根本和首要问题,在科学的理念的指导下,往往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进行。为了促进语文教师素质的建构,评价者应当要积极的转变评价观念,对语文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促进语文教师的素质建构和专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记得对教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师工作的完善,对语文教师的评价应进行科学的定位。由于语文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创造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语文教师个体又具有着差异性、发展的多样性、动态性等特点,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则应该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了要多视角、多层面、多向度地认识和分析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价值的多元化取向,以保证评价信息的真实性。评价标准的多元,应该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设定。从宏观上而言,应当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从中观上而言,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条件、培养目标、教师队伍状况、生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微观上而言,要针对每一位教师的特点,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得评价标准具有相应的生成性和灵活性,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二)重视评价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终身发展
由于教师的评价主体在空间上主要由学校、社区、和家庭组成,而学校内部则主要由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组成,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员对语文教师的需求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也存在着差异性。要想对教师进行科学、恰當的评价,除了应当要重视来自不同环境、不同阶层的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调,以全面性与准确性的多渠道反馈信息,促进被评者的发展,尤其应当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雅斯贝尔斯说:“我们愈是充分地认识现在的自己,我们就愈是对未来充满信心。”[4]一个人只有充分的认识自身,才能够更加有目标的去发展自己。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评价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内在动机,它能够极大的增强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有相关评价实践证明,被评价者在被评价者进行评价之前,被评价者都会依据评价标准,对自我进行或显或浅的自我再评价,以决定自身对评价结论的认同程度。除此之外,在对语文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允许教师自己挑选评价者,促使双方能够将评价行为和谐的进行,互相接受,相互发展。教师只有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树立起终身发展观念,才能够全方位的去要求自己和完善自己,才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将核心素养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实处,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理念的人才。
注:课题名称为:广西民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课题编号gxun-chxjg201604)
注释:
[1]李雁冰.重塑教育评定——艾斯纳的课程评价观初探[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2]张祥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报,2001,(1).
[3]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4]许明.英国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特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参考文献:
[1]刘志佳.语文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杨建云,王卓.论我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J].教育科学,2005,(01).
[3]陈柏华,徐冰鸥.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342).
[5]张聪慧,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转型[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龙丹 广西民族大学 53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