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
摘要: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尝试构建基于博客(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依据新的模式,提出确立多维度翻译教学目标,创设生态化翻译教学环境,构建立体化翻译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翻译教学活动,实施发展性翻译教学评价等具体措施,以期提升学生翻译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翻译人才。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博客(圈);翻译教学模式
博客(Blog,又称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不仅经济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且具有非常强大交流与共享功能。文献研究发现,博客(圈)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与研究多集中于普通英语教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比较薄弱。本研究将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对博客(圈)强大的交互功能加以整合利用,尝试构建基于博客(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以期促进翻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翻译人才。
一、构建基于博客(圈)翻译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如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英国利兹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都极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并已建立较完善课程与教学体系,探索出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香港、台湾等地区高校翻译专业也积极与翻译公司合作,将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融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国内设置翻译专业的部分知名高校(如北航、广外、南大以及河北师大等)根据翻译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及港台高校做法,将信息技术运用至翻译教学当中,促进了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但总体而言,国内高校对于信息技术在翻译教学中应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必要利用博客(圈)等信息技术,创新翻译教学模式,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与效率,丰富翻译教学理论,促进国内翻译专业与学科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全球化与信息化催生对语言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也导致了翻译产业爆炸式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语言服务蓝皮书》显示,2015年全球语言服务企业共计18097家,市场规模为381.6亿美元,同比增长6.46%。然而,当前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与行业实际、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高校没有根据市场反馈及职业岗位需求,及时创新翻译教学模式与方法,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翻译人才。将博客(圈)技术与翻译教学有效整合,开展自主性、个性化与项目协作式学习,促使所培养翻译人才与市场接轨,从而缓解现代语言服务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外,现代语言服务业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翻译产业日益壮大,新的翻译工具不断涌现,译员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社会对译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采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所培养的翻译人才,存在翻译职业能力不强、信息素养缺失等问题。将博客(圈)与翻译教学有效结合,不仅能优化翻译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信息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互动,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翻译职业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基于博客(圈)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生态学”概念由美国学者克雷明(Cre.min,L.A)于1976年最早提出。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以及协同进化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成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生态平衡。依据其观点,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基本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是其主体,其他条件或因素则可被称为是环境因子。鉴于此,本研究依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基于博客平台,结合翻译教学特点与学习者需求,构建一种翻译教学新模式。它由一个平台(翻译教学博客)、五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所构成,形成一个动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翻译教学模式(图1)。
三、运用基于博客(圈)的翻译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确立多维度翻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预计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此,应该以翻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或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翻译职业能力为目标,确立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多维度翻译教学目标。教师将其发布至翻译教学博客显著位置,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翻译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并根据教学目标制作翻译教学视频,搜集或制作相关翻译学习资源(PPT课件、翻译练习、翻译学习网站等),精心设计翻译教学问题和任务,以便学生明确翻译学习任务。
(二)创设生态化的翻译教学环境
教育生态学提倡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以保持师生与周围环境和谐。一是利用博客(圈)为学生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教师应准备并提供丰富的翻译课程资源,上传至翻译教学博客,为实施翻译教学提供保障;同时,教师可利用文字、声音、图形与视频等形式创设翻译教学情景,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加工成多媒体翻译教学资源,将其置于翻译教学博客中。另一方面应注重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助于活跃思维,培育批判思维能力与养成自主探究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创建以学生为本的翻译教学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应善于观察捕捉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使其能以饱满热情进入学习状态。
(三)构建立体化的翻译教学资源
教育生態学主张教师应拥有丰富教学资源,这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的前提。由于课堂翻译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只能传授翻译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应利用博客(圈)平台补充翻译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应树立翻译教材新观念,积极拓展纸质教学资源。一方面依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理念,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和处理主教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可将其它已出版的翻译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整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也可根据翻译发展新动向及市场对翻译人才新需求,吸收生活中鲜活素材,自编课外辅助翻译教学资源。同时,应积极整合并优化翻译数字资源。创设丰富多彩教学情境,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翻译兴趣,提高翻译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还应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精心收集和整理翻译网络资源(翻译试题、翻译案例、翻译课件、网络翻译课程、翻译论坛、翻译博客、翻译专题网站等),并将其置于博客(圈)中,供学生学习使用。endprint
(四)设计多样化的翻译教学活动
教育生态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凸显教师与学生两个生态主体地位。翻译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样化翻译教学活动。一是设计课前教学活动。教师课前应准备丰富的翻译学习资源,将其发布至翻译教学博客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当学生在自学阶段遇到困惑,可通过博客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二是精心设计课内教学活动。可包括问题交流、小组协作、译文展示等诸多环节。教师可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课前自学提出的问题呈现在博客平台上,师生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可根据翻译教学目标设计1~2个难度适宜的翻译任务,发布至博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将译文发至博客,老师和同学可选取各组译文进行点评,分析其亮点及不足。三是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包括反思总结、资料收集及第二课堂活动等。课内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学习反思,并通过博客(圈)分享翻译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等。
(五)构建发展性的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与要求,利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及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翻译教学评价对翻译教学起着目标导向、调控和管理作用,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环节。利用博客(圈)平台可以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可通过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自我评价不仅能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负责,提高参与意识,而且还可促使学生了解到自身不足之处或需完善地方。可在博客平台通过提交学习总结、撰写学习心得以及填写“自我评价表”等进行自评。同伴评价在同组学生或全班同学之间进行,包括同学间对翻译作品(作业)的互相批阅与评价,也包括对彼此在翻译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角色和贡献度的互相评价。同伴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评价是根据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翻译教师不仅应注重翻译学习结果评价,也应重视翻译学习过程评价,即表现性评价。教师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出勤、课堂参与情况、PPT演示、课堂作业及课后实践等。将翻译学习过程纳入至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翻译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翻译教学效果。
总之,本研究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有效整合,构建基于博客(圈)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可让学生共同探究、协作学习以及资源共享。它沖破了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封闭的书本、教室,使翻译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纸质教材;它有利于重构学生的翻译学习生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强化语言学习的动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语言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对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学生翻译职业能力与信息素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