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位于虹桥古玩城的“劉紫岗艺术馆”,馆内展示的作品算不上琳琅满目,却是少而精,有山水,有人物,有工笔花鸟,也有写意。想来,这不多的作品,必是刘紫岗自己钟意的。
在画室内,刘紫岗常坐的位子的左上方,有一幅尺寸不大的画:一只鹰,站在枯干的松枝上,树干下方是堆积的鹅卵石,鹰头偏着,收耸肩膀,眼睛斜视远方,那眼神,看去不免让人心中一抖。
刘紫岗:我母亲去世时,我一个人在极度悲凉的心情中徘徊了很久。这幅画,就是在那个时候画的。含着饱满的情绪,只用了十几分钟就完成了,画在心中,一气呵成。如今,我到哪里都带着这幅画,经常看到它,回想我的母亲,回想自己的生活,品味人活天地间的那种感觉。
我觉得,艺术,是生活情感的积累。不是所有的人有了生活积累,都能成为艺术家,但艺术家必须有生活的积累,厚积薄发,其艺术水平才会不断提升。艺术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据说刘紫岗有个外号,叫“刘老送”。他广结朋友,喜欢热闹,朋友到他的画室参观,看中了什么摆设的东西,他就手一挥:“喜欢拿走,送你了!”
刘紫岗14岁就办过个人书画展,18岁时书法作品就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得金奖,19岁时工笔画就登上《解放军文艺》的封面,24岁时,其书画作品就被港台收藏家视为“原始股”收藏,30岁时当上了北京紫光阁画院常务副院长。
刘紫岗有才华,画作价格不菲。但他自己经常提起的,却是那段贫困的经历。
刘紫岗:我老家在豫西农村,小时候物质生活相当贫困,但是精神文化生活却一点都不贫瘠。那时候农村办喜事,打制家具的那些板箱、衣柜、床头啊,上面要画一堆的蜻蜓、蝴蝶、鸳鸯、花草。做的寿材(棺材),正前方也要画二十四孝之类的。农村人会好好招待画匠、画师,这些好的饭菜很吸引我,我就学画。画得好有好饭菜可吃,还可以得到乡里乡亲的夸奖,我逐乐在其中,精心作画。那个时候,艺术带给我的是愉悦和享受。
还未成年,我就到洛阳市打工,跟着大人挖土方,一天十六七个小时干活。在工地的路边,经常看见一些跟我一样大的孩子,背个画架、骑个自行车从街上滑过,太潇洒了!我就想,他们去什么学校?有一次,我就跟在他们自行车后面跑,一直跑到学校,那是洛阳第七中学,一个美术学校,我就站在外面看老师讲课。次数多了,老师也允许我听,我觉得正式绘画也不难,我一画就比这些学生强。
我就捡别人用过的颜料,把剩下的那一点点用小锤全敲出来,重新化开了用。刚开始就是学素描,三大面五大调,画石膏大卫啊、海盗啊、维纳斯啊。老师觉得我特别有天赋,把我学费免了,我就名正言顺地上学了,但是颜料买不起。
后来,我报名当兵,有了机会展示自己的技能。部队出黑板报,角上要画灯笼等装饰图案,这对我来说太容易了。那时候部队整整一个团才有一台286的电脑,打出的那个荣誉史、首长们照片下面的简介之后,装饰的部分全是我手写手绘的。我的小才华崭露头角,最后一步一步跨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接受了一系列的正规训练。
在刘紫岗的画室,我们有幸听了一曲他演唱的豫剧。交响乐伴奏,他用的又是小嗓,声情并茂,几乎听不出本人的嗓音。
这也是刘紫岗的另一个特点,他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且游刃有余。他主画工笔,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又写得一手好字,也曾获奖无数。他同时还是位收藏家。问及目前的创作,他说,正在酝酿“民国十大先生”的主题。
刘紫岗:我特别喜欢油画。西画是焦点透视,国画是散点透视。中国画容易入门,5分钟就能教会你画个南瓜,画个荷花,但是却很难深入。西画呢,难入门,但一旦进入以后,那太简单了,你画什么都是立体感。西画入门后,是可以通过学习深入下去的。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画?“中国画里面蕴藏着深奥而宏大的哲学思想。皴擦点染是技法,笔墨纸砚是工具。”仅仅学习前人的画作,是走不出自己的艺术天地的。入古出古,有法无法,自然朴野,别具一格,惟如此,方能达到一定的境界。这对每一个画家来说,都需要很大的勇气、需很大的能量才能跃过去。因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你画的是你的知识、你的修为、你的思想。你的修养越高,知识越丰富,思想越深邃,你作品的艺术价值就越高。
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豫剧是我最钟情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它,我感受到了戏曲的抽象美,我非常喜欢沉浸其中,感悟艺术的真谛。
艺术的天地,又无不连接着尘世的生活。
刘紫岗喜欢外出游历,“搜尽奇峰打草稿”,遍游名山大川。在他的心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艺术气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它;世界上处处有艺术的生长土壤,需要人们去发现它。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把蕴藏的艺术表现出来。
正如东坡先生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愿我们共同享受艺术之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