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凯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因此在这个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立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中学历史教学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精神
一、 引言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改变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情境中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二、 教学现状
长期的传统教学堆积下来,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仍长期存在于日常的教学教育中。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当然除了以上的因素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历史课堂评价机制的单独性、不完善性等,这些都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创新思维能了的培养。
三、 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心里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控制,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出发,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磨砺他们的创新意志。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创造热情是创造的动力,他一旦与创新意志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从而掌握创造者的整个身心,发挥强大的动力。
四、 创新精神培养措施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兴趣后,兴趣会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催化剂,
这样学生就能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积极地探索知识。这种催化剂也会促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灵活的大脑去思考历史中的知识,感受历史知识的独特魅力。历史知识等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涉及的领域是比较广泛的,所以当学生具有了兴趣后,学生就能把学习历史当成一个有趣的事情,这样学生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历史教师在给学生分析中国戊戌变法没有成功,而日本明治维新却获得成功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康有为、梁启超你会怎样去选择?”当历史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学生就会由被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成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知识,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首先会对历史知识排斥,然后会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
2. 创设情境
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给学生单调地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基本上就是学习历史内容然后记忆知识。这样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浮躁的,他们慢慢会成为记忆历史知识的机器。历史教师应该认识到单调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的,所以也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历史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把久远的历史事件用生动、直观的情境表述出来。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和同为一家》时,为了吸引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历史教师可以把《文成公主入藏》这一节改编成历史短剧,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短剧,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在学生看完短剧后,就会体会到文成公主入藏的路途漫漫。历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完短剧后,进行简单的小评论,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不仅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是很容易培养创新精神的。
3. 精心设计问题开发学生思维
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还应该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例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投放原子弹是结束战争唯一的办法吗?如果你感觉不是,那就说出其它的办法。第二个问题是,假如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是怎么看待美国投放原子弹的?历史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并不需要给学生进行更深入地讲解和分析,历史教师给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之下,就可以解决一些理解上的困难,然后通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这是因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的思考的基础上的,当一个人能够灵活地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时,那么他就会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所以一些教学观念落后的历史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样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对于那些开放性的问题却手足无措,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并没有灵活地思考问题。
4. 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中学生都是喜欢民主的教学氛围的,如果教学氛围是紧张的,不平等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束缚,是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的。一些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是比较严厉的,很多学生在上历史课中大气不敢喘一下,感觉历史教师的要求就是命令,对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不敢质疑。学生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思维就会变得呆板,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所以也是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所以,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减少学习的紧张感,减轻学习压力。在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减少学习的紧张感后,endprint
历史教师还应该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这样枯燥的历史课才会變得生动活泼。其实在历史课堂中经常存在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会和同学积极地讨论问题。当历史教师看到这个现象后应该感到欣慰,这体现了学生是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的,所以,一名明智的历史教师是不应该阻止这个现象的发生的,而是应该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给学生一个积极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大胆思考历史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
分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历史教师可以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引导学生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思维的束缚,能够灵活地进行思考,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历史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思维锻炼,是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6. 锻炼创新能力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让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参与实践,探索并完成任务,分享成功的喜悦,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各个统治时期的特点与措施,由此编了三个话剧。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组织学生们分组写剧本,使学生既熟知了课本知识,又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历史话剧的表演,充分显示了学生竞争、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表现欲和成功欲的驱使下,加深了对法国大革命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 结语
历史的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对历史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掌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能使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更精确的理解历史知识。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分散思维。从而递进上升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教师面临的重要的工作,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要依靠教师的努力,还要依靠学生平时自己的培养。只有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一起努力,一起探究,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为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孙华芹.关于初中历史课堂组织教学问题的浅见[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胡琛,史风春.以丰富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美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