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2017-12-09 20:09黄珍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富强的关键所在,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在广西高校民族预科教学中,英语是一门主要学科,由于自身知识较为枯燥,需要较强的语言逻辑思维,对于少数民族的预科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所以实际学习成效。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较为多样,根本原因在于民族区域预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学习条件,在英语学习中受到重重阻碍,导致英语学习难度较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能够有效提升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成为当前首要教育任务之一。本文就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切实提升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广西高校 民族预科 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中,为了可以更好的迎接新时期带来的挑战,改革持续深化,招生规模随之扩大,生源愈加复杂,致使少数偏远的山区,教育水平不高,经济不发达,对于信息能力较差,所以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有效提升英语学习成效。但是,英语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层次剖析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提出措施予以解决,对于后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广西省作为壮族自治区,当地少数民族人数较多,而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数分布在偏远的山区,经济落后,教育水平偏低。除了壮族以外,还包括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偏低,所以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升入高校后自然难以有效的开展英语知识学习,学习效率偏低,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量不足。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掌握的词汇量较少,并且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所在,在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拥有一定的词汇量,才能根据实际要求组合成不同的句子或是文章。但是,绝大多数的民族预科学生英语词汇量较为匮乏,在讲解“by means of”时,可以邀请同学上台来翻译下句子,如“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感。”学生的翻译则是“We express our...by means of words.”教师一开始以为学生是有些紧张,所以出言安慰和鼓励,让学生放松,但是学生在全体师生的注视下,脸色通红的说了一句“We express our 思想by means of words.”令所有的学生哄堂大笑,可以知道这名学生本来是打算说思想的,但是尽管思想是学过的单词,却忘掉了,所以词汇量的匮乏,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将会影响到后续学习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2.语篇阅读能力较差。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以往教学水平偏低,所以并未充分掌握合理的阅读技巧。甚至在阅读一篇英语文章时候,需要用笔逐字逐句阅读,并不是记录其中认为重点单词,尽管可以增加词汇量,加深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但是,这种时常遇到生词停顿查询的现象,如果遇见的生僻词语过多,可能导致自身情绪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受到挫伤,甚至为了快速省事,胡乱选择一个答案。这样在做下一题时需要将上述步骤重复一遍,浪费时间,学习偏离了原本的目标,阅读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3.语法知识薄弱。英语教学中,语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可以将其比喻成英语学习的板凳直接关乎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知识学习中,学生只有掌握好语法,才能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绝大多数的民族预科学生在语法知识学习中都无法顺利开展,基础较为薄弱,在利用英语自我介绍时,甚至说出“I am come from guilin.”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法基础较为薄弱,难以根据适当的情境来选择相对应的语法。

4.翻译能力有待提升。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除了自身的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以及语篇能力不足以外,翻译能力同样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翻译能力对于民族预科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考核的一个重点内容。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英语学习中,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对于英汉互译重视程度不高,即便在英汉翻译中表现突出,但是在汉英翻译时却受到重重阻碍,词汇量不足导致翻译不顺利,甚至英语中的主谓宾都分不清,英语学习效率偏低。

二、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偏低的原因

1.受到母语影响。高校的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导致英语学习效率偏低的原因较为多样,而通常情况下是受到自身的母语影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使用英语教学,可能存在学生不理解的现象,多是讲汉语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课余时间,师生之间的对话同样是使用汉语交流,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对于民族预科學生而言,第一母语并非是汉语,而是本民族语言,不通过民族文化体系中,语言思维方式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更加倾向于利用本民族思维方式来处理英语知识。故此,后续英语学习中,需要经历英语转换成汉语,从汉语转化为民族语,最终将民族语转换为英语的过程,很容易受到母语干扰,影响到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存在畏难情绪。部分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由于自身来自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偏低的区域,所以在学习英语时自信心不足,存在一种为难情绪。在学习英语中如果遇到困难会听之任之,甚至是完全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学科中,期望在其他学科方面有所成就。

3.师资队伍水平偏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族预科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但是由于民族预科学生来自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的区域,教师的薪酬待遇水平不高。故此,教师自身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不希望到这样的地方教学,这就导致教学整体水平偏低,加之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长此以往,学生放弃英语知识的学习。endprint

4.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任何一种语言的存在,都需要有特定的文化,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想要学好英语,首先需要了解英语所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中,包括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风土习俗等等。如果缺乏这些知识的讲述,在实际教学中缺乏良好的文化情境,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将会受到一定阻碍,无法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民族预科学生大多来自教育水平偏低的地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充分,英语学习效率偏低。

5.缺乏实践应用。也正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特点,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绝大多数的民族预科学生学习英语后少有机会实践应用,通过英语交流仅仅局限在有限的课堂上,更多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交流。所以,即便学的再多,缺乏实践应用,仍然会慢慢忘却,对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三、提升广西高校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应该明确语言的产生需要搭配一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应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其中,具备更强的语言交际欲望。教师不应该局限在单一的知识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训练机会,避免语言错误被他人嘲笑挫伤学习自信心,放弃英语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语言环境,促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其中,实践训练中来提升英语水平。

2.增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了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在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引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背景,诸如,在讲解“Christmas”时候,引入西方国家关于圣诞节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这个节日人们准备什么活动,吃什么食物等等,借助多媒体来播放西方国家圣诞节歌曲。通过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升英语学习成效。

3.推动教学方法创新。除了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外,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转变学生被动式听讲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通过游戏教学法或是任务教学法,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勇敢的发表见解,反复训练中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样,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是不提倡的,教师应该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训练机会,只有实践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故此,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创设对话情景,促使学生可以实践场景中感受英语学习乐趣,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5.保持长久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断加强英语基础,丰富词汇量储备,循序渐进,挖掘潜能力,切实提升英语教学成效。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区域预科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有利的学习条件,英语学习水平偏低,对英语学习兴趣不足。故此,为了能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创设教学环境,介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英语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大海.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黎彦.情感因素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

[3]温建兰.贵州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2(07):94-96.

[4]姚春林.少數民族预科学生英语学习中课业求助行为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1):74-77+86.

[5]李媛媛.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5,22(12):285-286.

[6]熊彩兰.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少数民族本科预科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7]艾细珍.普通本科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态度与学科成绩相关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4.

[8]覃欢.少数民族预科生英语课堂焦虑及课堂行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简介:黄珍(1978.01-),女,壮族,广西德保县人,现为百色学院预教院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预科英语教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Learner Autonomy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EFL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