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兰++曾凡辉
【摘要】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培养教师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未来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武昌工学院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为例,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探讨并揭示了该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途径。同时为其它类似院校本科层次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育 课程设置 问卷调查
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机会与挑战,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其中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也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设置作为对培养学生能力起重要作用的一个部分,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进行调整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借鉴一些比较有影響力的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尽管这样做可以避免出现培养的人才能力上的偏差,但是却有不符合各院校所需培养不同人才实际情况的弊端。为进一步完善类似武昌工学院这类民办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这类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目的,笔者以该校已经毕业的学生和在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网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同时结合访谈法,试图了解该校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英语语言教育专业在国外也被叫做EE(English Education)、ELT、TESL、TESOL、TEFL等,据不完全统计,在美国至少有250所大学的教育学院开设这一专业,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也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文件《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高[2004]3号》中,将英语教育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专业代码为660203。然而,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则是一门跨专业的交叉学科,它覆盖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三个学科。因此,这一专业的学科定位将会觉得着本专业建设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设有两个英语专业,一是英语专业,另外一个是翻译专业。在英语专业中又设有两个方向,一是商务英语,另外一个是教育方向。这种专业划分是符合该校实际情况的,因为该校是以工科为主要培养方向,因此在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与英语教育专业相似,但是却不属于师范类。因此,本研究中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是指包括英语(教育)、教育学(英语教育)、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等专业名称在内,以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又兼顾其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技能的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学科专业。
一、调查方式及内容
此次调查的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法。对象为武昌工学院及同类民办高校毕业生及在校生,时间为2016年7月,问卷调查通过教师和同学在网络和QQ及朋友圈进行,最终收到问卷调查114份。访谈涉及35名在校生,内容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共计10个问题,其中前9题为选择题,最后一题为开放式建议题。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二是受访者对于我校所开设的各门课程的满意程度。三是调查受访者对于我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所开设的课程的建议。
首先我们选择的对象既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又包含了在校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两个方面来了解我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其次调查问卷采取在网络上发布的形式,通过QQ、微信朋友圈等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一定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比较方便快捷,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受访者个人基本情况。在114名受访者中,女性占到64.91%,男性35.09%。其中已经毕业的学生占到41.22%,其中英语教师有25人,企业职员13人,翻译8人,公务员仅1人。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从事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还是女性居多,从业人员中以教师居多。
调查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对于我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这部分内容又具体分为了总体满意度和各课程满意度。具体结果如下表:
1.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其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一致。如图2.1所示,学生认为我校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当然在测试时,我们在旁边简洁说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英语语言基本功、具有较强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知识,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能够胜任英语教育、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英语教师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后期的访谈,我们发现有部分同学认为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过高,从就业情况看,我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是在普通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较少从事科学研究和其它高级专门职业。
2.对本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如图2.2所示,学生目前对于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具体原因在接下来的各模块满意度调查中会有分析。
3.对英语专业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各门课程满意度度。如图2.3所示,学生对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各模块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相近,都不是太高,基本都是在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其中对于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满意度相对高一些,学生对于实践类课程满意度不高。具体原因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开设的实践类课程过少,而且具体上课模式也比较固化,以教师讲授居多,毕业后的学生也反映由于实践类课程过少,而且学生平时锻炼机会不多,而且学校本身资质也没有太强的竞争力,造成就业困难。
调查的第三部分内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需求。
4.哪些课程分别与自己自身发展、未来工作和求职联系最紧密。通过对图2.4可知,学生认为所有课程都有助于自身发展,其中大部分认为学科基础课有助于自身发展,而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则对于未来工作有较大帮助。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选择的职业都基本与英语相关,所以学科基础课程基本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部分学生尽管选择了英语专业教育方向,可是毕业后并不打算从事教育工作,所以也有部分认为通识类课程对于加强自身能力,为将来工作做好准备有较大影响。endprint
5.在本科期間必须学习的欠缺的和想学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图2.5所示,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想要学习和欠缺的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其次是英语专业知识和外语教学能力。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相当大一部分在校生仍然抱着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能当好教师的想法,对于教育学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这也造成在调查时认为自己欠缺教育学知识的不多的情况。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本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较全面,但是学生对其总体满意度不高,主要在于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学时和学分分配不合理;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育类课程太过于注重理论,缺少实践;通识类课程偏向文科,缺乏理科;实践类课程种类太少,时间太短等。
2.基本所有的课程都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少数有助于其未来工作和求职。
3.学生在本科期间必须学习的能力和知识有很多,但是欠缺和想学习的主要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针对这种现状,本论文试图提出以下建议:
1.改进我校现有模块教学课程,合理分配学时,优化课程结构。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教育实践类课程,同时增加英语专业课程技能训练。通识课中适当增加有助于扩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
2.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对于未来职业需求有一定的了解,更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3.在进行教育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请相关的实习学校的教师来我校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2]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郭志斌.需求分析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学研究.2006(5).
[4]李辉.对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及其改革策略[J].外语策略.2011(6).
[5]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武昌工学院校级项目2017KY12: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下的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学生的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
汪兰(1981-),女,湖北大悟人,硕士,武昌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曾凡辉(1976-),男,湖北黄冈人,硕士,武昌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组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