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俊++陈佑林
【摘要】反拨效应是语言测试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针对武汉理工大学2013级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105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展开,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成就测试对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就测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反拨效应趋于正面。
【关键词】成就测试 反拨作用 自主学习
一、理论背景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语言测试除了有检查学业的功能以外,还能反过来影响教与学,这就是测试的反拨作用(backwash)。本文旨在探讨成就测试是否对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存在反拨作用。
成就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进展。成就测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非常普遍,教师参与设计和命题的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都属于这个类型。成就测试首要的功能是学业检查功能,因为它是基于教学大纲内容上的测试,能够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然而,语言测试还能反过来影响教学,教育界把这种影响称为反拨效应(backwash或washback)。这种反拨效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对反拨效应进行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杨惠中、诗桂春指出“从语言测试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测试工作者的研究重点逐步从提高测试信度和改进测试效度发展到关注测试的后效(2007)。”美国著名语言测试专家 Bachman & Palmer也认为,设计一个考试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考试结果的使用对涉考者(stakeholders)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后果,怎样才能使他们从中受益(2010)。可见,反拨效应在测试领域受到高度重视。对语言测试的种种探讨为相应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国外的实证研究一定程度拓宽了反拨效应研究的领域,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广泛的视角考察教学和测试以及测试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总的来说,研究数量和质量还比较有限。张建珍(2012)通过对我国9种主要外语期刊的统计分析,回顾了我国学者对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的研究,发现近十几年刊登在我国9种主要外语类期刊的反拨效应研究的文章数量相当地少。我国英语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发展非常缓慢。
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开展了学期末成就测试对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试图站在考试主体,即學生的视角看待测试的反拨作用,也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挖掘成就测试所能发挥的更大作用。该实验设计原因有:1.成就测试作为检测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成果的检查,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命题工作在考试前两个月展开,命题完成后由相关教师进行审核、修订。题型仿照四级标准,结合该学期学习内容,根据考生的程度作相应调整,较好地确保了测试的效度。全校性的大规模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场,英语教师监考,有效保证了施测过程的公平性。最后由大英教师集体人工阅卷,辅以机器阅卷,更是进一步确保了考试分数的信度。因此,期末测试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学生阶段性的英语水平。2.尽管从命题到施测,再到阅卷,都严格把关,分数也能够代表学生的真实状况,但是学期结束后,学生从网上教务系统中所得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即卷面原始分。从这个两位数的分数中,他们无法了解自己单项大题的得分,无法得知自己英语的听力、阅读和写作水平的相对高低,更无法从一个孤立的分数中了解自己在全班、全年级的排名水平。在考试后的第二个学期,一切从零开始,学生依然缺乏对自身英语水平的全面客观的了解。这无疑浪费了期末测试的重要成果,学生也缺乏制定自己英语学习的依据,无视了测试成绩对学生可能发挥的正面反拨作用。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
成就测试是否会对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产生正面反拨作用?成就测试的分数解释与报道的方法对反拨作用大小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被试。2016级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通过新生英语入学测试后按照测试成绩由自然班重新分配成快班和慢班,所有快班均为平行班,被试是从快班中随机挑选的3个平行班,挑选快班是因为学生成绩较好,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能力较强,受到变量带来的影响会更大。学生共105人,其中男生57名,女生48名,年龄18-20岁,生源多为本省,也有来自全国其他地区。
2.工具。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采用以徐锦芬(2004)编制的自主学习调查问卷为框架,参照Figura&Jarvis(2007)编制的“自主学习与策略调查问卷”改编而成的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实施前,笔者对问卷文本进行逐项审核以检查内容,然后根据结果对问卷调查进行了修订。最终,问卷调查由四个维度组成,共25个题项,其中,学习目标的确立与学习计划的制定情况(1-4),学习策略使用(5-9),对策略使用的监控情况(10-16),对英语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情况(17-25),采用里克特量表计分,从“5=完全同意”到“1=完全不同意”五个等级,得分越高,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3.数据收集。2017年2月学期开始后,发放上学期英语成绩单,由于是全校统考,命题规范合理,监考严格把关,因此考试结果公正。考虑到原始分报道的诸多弊端,成绩单采用标准差的报道形式,报道项目不仅有总分,也涵盖了听力、阅读、写作等单项成绩,由英语任课老师解释成绩单的组成及标准差分数所代表的意义,帮助同学了解自己的英语单项和总分在总体学生中的水平,明确努力方向。6月学期末结束前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本学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成就测试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反拨效应。问卷共4个维度,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调查数据如图1,分析结果如下:
(1)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程度。正常的问卷测评,其信度系数因该高于0.7且一般低于0.95。本文采用Cronbach α系数(同质性信度)进行信度检验。Devellis提出,Cronbach α值在0.8 至0.9 之间的信度是非常好的。本轮测试中=0.877,信度非常好,得出问卷的题目设计和问卷的结果数据都没有问题,说明他们内部各自的可靠性还比较理想。endprint
(2)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的描述性统计刻画得出:总体影响度为4.788,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对语言测试结果的充分了解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是较大的。其中,对学习计划制定的影响最大,因为测试各分项所得分数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更能有的放矢,加强弱项训练,保持强项优势。而对过程监控与评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制定的计划是否真正落实到学习行动还受到个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的影响,因此,测试结果对过程监控与评估的影响是有限的。
图1
2.成就测试的分数解释与报道的方法探索。传统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分数通常以原始分的形式报道,即阅卷教师根据评分说明与标准答案,对其作答直接评出的分数。它是一种绝对分数,反映了考生在本次考试中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原始分是未经过任何处理或转换的分数,是考生在一份试卷中所得的卷面分数。它从通过率方面较好地反映了考生水平,但确也存在不少局限性,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原始分的位置含义不明确。原始分的实质是答对率。例如,一份试卷的满分是100分,得到75分就意味着答对75%,单从这个分数既不能知道成绩的优劣,也不能知道优劣的程度,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参照点。如果全体考生的平均分为90分,则75分就是一个较低的分数; 如果平均分为60分,则75分又是一个较高的分数。原始分数很难准确地说明分数所反映水平的高低,以及分数在这个群体中所处的位置。第二,原始分数不稳定和不可比。原始分往往受到试题难度和区分度大小的影响。试题难了,原始分就低。第三,原始分不具有简单可加性。不同科目的原始分,就像体育竞赛中十项全能的各项成绩一样不能直接相加。这是因为各项原始成绩的标准不同、内容不同,所反映的意义也不同。原始分的这些局限性,限制了考试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发放给学生的新生入学考试成绩单中,摒弃了以往原始分的成绩报道形式,改用了标准差的方式报道成绩。
为了标准分报道的可行性,在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同时也询问了他们对两种分数报道方法的想法,用来了解考生对待不同分数报道方式的态度差异,具体结果如图2:
通过考生对原始分报道和对标准分报道态度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两种分数报道方式有显著差异(t=-2.276,df=9,p<0.05),学生明显倾向于以标准分或以标准分辅助原始分报道测试成绩。
在接受调查的105名学生中,50%的学生在选项“我觉得成绩报告单中各单项成绩足够说明自己各单项水平”中选择“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或“不了解”,说明原始分报道是存在问题的,考生面对各题得分,往往无法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强弱情况,而在学习中存在盲目下功夫的现象。80%的学生在选项“我觉得英语考试可以采取原始分辅以标准分的形式来报道”中选择了“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说明学生有强烈希望考试主办方出示比单纯原始分报道更有效的形式来说明他们的测试具体情况。数据充分说明,传统的分数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考生的需要,而可以考虑提供更详实的信息帮助他们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更好地发挥测试的反拨作用。
五、结语
总之,语言测试和教学相辅相成,语言测试服务于外语教学,既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即使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学习方法与方向,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教学和谐发展。因此,成就测试作为大学英语阶段性测试,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而且极其重要的环节,值得继续研究,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6-28.
[2]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 (4):368-373.
[3]Bachman,L.&A.S.Palmer.Language Assessment in the Real World: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4]張建珍.国内英语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2(3):27-33.
[5]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64-68.
[6]Klaudia Figura,Huw Jarvis,Computer-based materials_ A study of learner autonomy and strategies.System,2007,35(4):448-468.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理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成就测试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正面反拨作用”(项目编号:20131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叶俊,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在读,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
陈佑林,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测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