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军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小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依据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优化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学习内容,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如“认识钟表”的教学,我是通过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提出相关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刻吗?”通过课件出示手表、闹钟、建筑上的石英钟等,引出认识钟表。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制作钟表,我可以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圆形纸片,代表钟面,学生思考表盘上有什么?让学生贴12个数字,共同调整12个数在表盘的位置;观察建筑物上的石英钟,谁能说一说时针、分针什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神州五号是几时发射的?能告诉同学吗?这样,从生活中产生的例题,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
二、改变学生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就缺少了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自然就会将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进而形成有效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如:通过动手摆一摆理解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的意义,运用抽签游戏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讲练结合,精心设计练习题,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数学学习积极性。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体现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三、活跃课堂气氛,营造数学氛围
课堂上师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流露出的语言情感是非常重要,对于小学学生的学习影响力特别大,学生们一般都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言语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言语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言语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语除了要清晰、准确、精炼,最重要的是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要求和指责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导致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多采用“太厉害了!”“可以再想想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富有情感的语言。
四、开放式学习,打开学生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就是把学生手的脑和动作的思维结合起来,以自主活动促思维,并调动小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中。例如低年级在刚刚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之后,我就设计了“拼出美丽的事物”主动操作性实践活动课,提前让学生准备相关物品,课堂上让小学生利用自己准备大小不同的、不同颜色的平面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看谁拼得图案多、拼的漂亮。在这堂活动课上,学生非常活跃,精神抖擞,敢于表现自己的意识特别强。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有得拼出了各种小动物,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看得出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了。
五、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小学课本有些知识具有抽象性,而针对有的学生自身对知识学习能力比较欠缺,这样,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全部掌握,家庭作业频繁出错,考试测验也考不出好成绩的,时常会家长责备,从而使一部分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这样会导致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致使部分学生产生反正学不好,甚至不想学的错误想法,在课堂中可以多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更好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能体都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中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难的问题不宜向差生提出,以防止他們因为回答不上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在布置作业要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也就是“分槽饲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是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的多向交流、不断反思、及时反馈的解决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并掌握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