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研究

2017-12-08 22:22李娜张冬梅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

李娜+张冬梅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公平,关乎农村的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区域失衡、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程度偏低、待遇亟待提升、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拓展培养渠道,构建立体培养体系,优化农村教师待遇,完善激励机制。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

一、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重要性

1.关系着基础教育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农村师资是否得到合理配置直接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关系着我国的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公平公正,也关乎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只有合理配置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才能真正加速我国教育公平进程,使群众享受到应有的受教育权。

3.影响着幼儿的终身发展。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的启蒙教育,优秀的幼儿教师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思维方式与学习兴趣的养成,这些都将伴随幼儿一生,对幼儿终身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可见合理的师资配置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关乎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人才。新农村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是自培,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改变农村的发展与建设理念。学前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基础,合理化的师资配置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农村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置区域失衡。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存在失衡现象。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条件较差,不少教师不愿意去,导致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不少幼儿园聘用代课教师,教师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2.师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较差,乐于到农村任教的教师较少,导致农村学校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教师学历偏低,教育实践经验不足。不少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毕业于中等职业学校,缺乏正规的教育培训。

3.师资专业程度偏低。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目前不少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教师发展规划,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程度偏低。因此,应根据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完善学前教师培养机制,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平台。

4.教师待遇亟待提升。教师待遇问题不仅关乎着教师生活条件的改善,也间接地体现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偏低成为影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不少学前教师由于待遇差,对学前教育缺乏职业认同感,不注重自我发展与提升,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5.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然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不少学前教育教师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等因素选择离职,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后续师资配置乏力。

三、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优化措施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师资配置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需要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基于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的均衡化。政府要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政策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并通过结对帮扶,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素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发展。

2.拓展教师培养渠道,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农村教育行政部门要基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升學前教育师资准入门槛,拓展渠道,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师资质量。一方面,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互动。师范院校在教师队伍培养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根据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另一方面,可采取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人才参与学前教育。如由政府出资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这样既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又可以解决部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无形中提升了学前教育师资的准入门槛,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的提升。

3.构建立体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有效方法。要通过立体化教师培养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来说,要建立完善的岗前、岗中培训体系。首先,深化教师岗前教育培训,目前不少教师培训过于注重教学理论,缺乏教学实践指导。因此,首先,要将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法结合起来,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提升岗前培训的有效性。其次,深入开展岗中培训。实践出真知,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要深入开展岗中培训,组织学校间的教研互动,利用网络优势,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优化农村教师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待遇普遍较低,教育行政部门与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待遇,以提升学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政府要多管齐下,积极筹集教育发展资金,并向农村教育倾斜,不断优化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完善聘用制,确保学前教育教师的合法权益,落实财政补贴,足额发放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工资,为农村学前教育教师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

5.完善教育激励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之一是激发教师内动力,通过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为农村学前教育留住人才。首先,以事业留人。农村学前教育要吸纳优秀的教师参与到管理队伍中,让教师感受到职业成就感,激发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其次,要完善考评机制。农村学前教育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要优化考评机制,让更多的农村教师收获成就感,感受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吸纳优质人才,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四、结语

总之,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不仅关乎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态化运行,还影响着社会民生,影响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与幼儿的终身发展。因此,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的认识,审视师资配置现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稳定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公平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J].科教文汇,2009(17).

[2]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3]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