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导师培训:走班制的补给与诉求

2017-12-08 15:18蔡小雄王静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选课走班动力机制

蔡小雄++王静丽

[摘 要]提升成长导师的发展指导能力是当前高中阶段实施“选课走班”的重要保障。在对教师担任导师意愿、指导能力、困惑与需求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成长导师培训方式,建立和完善成长导师动力机制,以期提高导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导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学生发展指导能力。

[关键词]选课走班;成长导师;培训方式;动力机制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浙江省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成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有的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引导学校从单一班主任制走向班主任与导师制共存模式,探索新模式下学生学业、生活、生涯的指导方式与策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课改实践排头兵,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较早实施了成长导师制,并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导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导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导师指导学生的能力,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分析成长导师指导现状,

明确方向,统筹规划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满足导师的多元化需求,学校对全体成长教师担任成长导师的意愿、指导能力、困惑与需求进行了调查。

1.教师承担导师工作的意愿分析

调查发现,教师愿意担任导师的比例高达63.7%。为了进一步了解各个层次的情况,学校对不同年龄层承担导师工作的意愿进行了分析,发现10~15年教龄的教师承担导师工作的意愿最低,其次是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然后是12~20年教龄和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意愿最高的是5~10年教龄的教师。因此,可以对不同教龄的导师采取不同的培训策略。

对于“你觉得很多老师之所以不愿意担任成长导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排在前四位的回答分别是:教学任务太重,无力承担其他任务;缺乏相应技能,担心胜任不了;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缺乏实际作用。

2.成长导师培训的必要性和指导能力分析

学校对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参与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调查,即“如果让您担任成长导师,您认为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吗?”,结果发现,73%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2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

此外,对教师担任成长导师需要具备的技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了解程度是最低的,有91.8%的导师表示不了解。其次是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技巧,有80.7%的教师比较不了解,对于新高考政策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学校在后期开展培训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3.成长导师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分析

为了让培训更具针对性,满足导师的差异性、多元化需求,学校对导师期望了解和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调查(见图1),结果发现,导师们最希望进行常见心理问题处理技巧的培训,其次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选课、选专业和大学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其中生活指导策略占的比例最低。

二、创新成长导师培训方式,

丰富载体,注重实效

当前的高中成长导师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教师的多元需求,导致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同度不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致使培训低效。因此,学校结合成长导师自身特点,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培训模式。

1.分层分项与全员培训相结合

学校将成长导师分成三个层次:骨干导师、班主任兼成长导师和青年导师,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分层培训。骨干导师培训重在“高”:高端,高效。学校为骨干导师提供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學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班主任兼成长导师培训重在“实”:实在,实用。学校通过外聘专家,邀请专职生涯导师、学校骨干导师针对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培训。青年导师培训重在“启”:启发,启动。学校通过校内外专家、专职教师、学校骨干导师、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导师开展启发式培训。针对培训内容需求不同,开展分项培训,确保导师能够“选己所要,要己所选”。对全校导师开展全员培训,唤醒导师的指导意识,通过对新高考相关知识政策、学生发展指导内涵的了解,使得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2.主题教育与行动反思相呼应

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你最希望导师跟你交流的内容有哪些?”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比例最高的前八项分别是:选课和选考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学习指导、考试焦虑、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自我了解和自信心提升、人际关系处理。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教师自身的需求进行主题设计。涉及学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在培训前,学校会把相应的主题公布在校园网上,方便教师提前了解,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主题。整个培训,学校都邀请导师一起参与设计、组织,参与培训过程,之后要求导师采用行为记录方式和交流反思策略及时对平时的导学和培训进行反思,撰写心得体会。

3.专家导航与自主学习相融合

在分析学校成长导师指导意愿、困惑、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专家导航、学员参与、自主学习、交流评议的互动式培训模式。定期邀请知名大学教授、领域专家、学科专家,通过讲座、对话方式帮助导师更新教育理念,在把握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上进行导航。此外选配优秀成长导师担任督导,对教师进行全程答疑指导;倡导教师自主学习,学校会根据教师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供其自主学习,充分开发学校成长导师群体内部的教育资源,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案例分析与体验参与相配套

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导师开展案例讨论,请他们就自己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介绍个别指导的经验或者成功的案例,全程邀请专家对案例进行分析指导、总结,让成长导师们进行思想碰撞,提升指导能力。设计培训内容时,将导师已有的经验、思维方式和潜在价值观融入问题情境或辩论中,将一些理论性的内容变为可观察、可操作、带有“技术性”的实际训练,通过互动、具体体验,去分析、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促进其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发展。endprint

三、建立成长导师动力机制,

价值引领,激励促进

成长导师指导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关键要靠教师主动学习和提高,当然学校的鞭策和推动必不可少。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塑造成长导师的主体责任意识,逐步建立条件保障、合作交流、富有激励的评价和导师自我发展等动力机制,价值引领,激励促进,形成实效性的动力体系,为培训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建立制度主导的条件保障体系,适当倾斜政策

学校积极吸纳关于成长导师发展和建设等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一套符合当前成长导师发展的条件保障性文件,文件中将成长导师的工作与班主任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挂钩,为成长导师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此外,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导师需求,设计相应的提升项目,提供成长导师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功能效应。

2.建立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体系,创设团队氛围

学校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合作交流机制。学校鼓励成长导师加入各种交流(学术)团队,思想相互碰撞,观点相互交叉渗透,相互启发,开启智慧,从而使集体的能力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得到优化;加强与国内大学青少年发展中心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成長导师培养和共享机制;选派导师参加国内外培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研讨分享前沿成果,紧跟改革前沿,培养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导师团队。

3.建立富有激励效应的评价体系,增强自我发展内驱力

学校通过建立分类考核体系和方法,改变过去静态、单一的考核方式,形成动态、多元和综合的评价。除对常规教学工作考核外,还对导师工作进行专项评价。考评工作由学校导师制工作考评小组负责,在考核中注重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实效性评价。学校导师工作考评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审议,确定考核等级,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

4.建立导师自我发展平台机制,促进导师迅速成长

一项制度的推行,关键因素是“人”。学校根据不同层面导师的特点,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为原则,分层推进,启动提升工程、培青工程、名师工程等,为不同层次导师的发展搭建不同的培训平台。学校定期发放自我学习的相关材料,每年设立导师专项经费,鼓励导师参加校外的培训,为全体导师免费订阅专业发展报刊,通过多层次、多角度、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导师自我提升。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期,作为成长导师,不仅要进行学科知识的指导,也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涯规划指导,协助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及外部世界,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逐渐明确自己的生活、学业和生涯发展方向,掌握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以达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受益的目的。因此,学校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完善培训模式,为导师提供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观、教育方式,更新知识,与时代接轨,提高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课走班动力机制
走班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选课走班”背景下学困生学习力提升的策略初探
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选课走班教学思考
选课走班形势下的分层化学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复习策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