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峰
摘 要:语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44
一、前言
我们现在所说的每一个字、词、句子,都是从小学语文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基础开始的。语文学科对我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所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竭尽所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最大程度将这一基础打造得稳固牢靠。但是经过对众多学校的调查了解,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有的学生甚至达到“厌恶”语文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采用哪些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有效性目标便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迫切任务。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剖析
(一)语文教师观念狭隘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不是一门主要学科,导致教学随意性较大。往往只开展默写文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简单易行的教学,而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的易趣内容,则涉及甚少,甚至没有。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齡小,没必要花费时间开展智力开发教学,只需把书面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灵魂所在,教师观念如此狭隘,又怎能尽心尽力,认真教学?
(二)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开展教学
应试教育在我国持续多年,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判教师好与否的唯一标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考试考什么内容,课堂就侧重讲解哪些内容,而不是考试内容的,则一带而过。而与提升考试成绩无关的内容,如素质教育的开展,则不会安排在正常的教学课时内。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虽然能够取得好成绩,成为“好学生”,教师也能成为“好教师”,但易造成学生其他方面的缺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因素。
(三)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传统教学法对位于我国教师来说再熟悉不过,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单一的模式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台上讲解,学生台下听讲,默默记笔记,学生始终是被动听讲。而有的语文教师则是按照教材讲课,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习题练习,布置作业这样的模式将课堂分为几部分,虽然课堂气氛有所提升,但有些教师则会将这种模式长期运用,一成不变,对于学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已失去激发学习兴趣的能力。在此种单一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又会如何实现?
三、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任何语文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作用在学生身上,让缺乏学习兴趣的产生兴趣,兴趣较小的产生较大兴趣。而最终采用哪些有效教学方法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对本班学生总体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法选择,择优而取。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深有感悟,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端正语文教师观念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应当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引导教育。而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地位非常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小学生模仿的目标,教师的观念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重视语文学科,便会在教学时态度积极,认真教学,方法得当,师生互动频繁,而不是将学生放在一边,只顾自己讲解,学生看到教师对语文如此重视,也会在教师的感染下努力学习,认真听讲。
(二)转变教学观念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教得辛苦,而学生学得更累,不但作业负担重,而且学习方式也不敢恭维,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毫无兴趣而言。而适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取精炼教学,减轻作业负担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养成的阶段,在语文教学时渗透思想素质教育,能够起到丰富课堂内容,深化学生境界的目的。当然素质教育没有必要在语文教学时单独利用课堂时间,而是将其渗透在语文内容中,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吸收,如在讲解词语典故时,可以延伸出去,让学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诸如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等素质内容。同时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原因,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于那些智力急转弯的知趣小内容可以适当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
语文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从而缩短理解语言文字与认识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语文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能力。语文学科具有综合、开放和实践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需要反复的实践与运用。语文教学要突破仅局限于课堂、学校的狭窄范围,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广泛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四)注重课堂评价多元化、多样化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评价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课堂评价应该多元化、多样化。我的课堂上,不论学生回答是否到位、到点,我都会去挖掘学生的亮点,并真诚地鼓励他、肯定他。在课堂要尽量不重复使用表扬语。除了口头评价,我还会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拥抱,握手、掌声等等,通给这些形式各样的肢体语言给予学生评价,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激励效果。
四、结论
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丰富程度,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语文教师在意识到课堂45分钟教学的同时,还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只有课内外相结合,并依据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最终激发学生求知欲,达成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静.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0):169.
[2] 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