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7-12-08 12:23亢丽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外貌鲁迅习作

亢丽

【教材与学情分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近鲁迅”的开篇之作。这是小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也是唯一一次学习鲁迅的文章。

综观第五单元的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不同人物从不同角度写关于鲁迅的文章,而单元里的口语交际是《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内容为二选一《我的小伙伴》或者是“续写故事”。由此可知,这样的编排与设计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知、认识鲁迅,更是通过这些文章让学生继续习得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抓住相见时的情景和留下的印象以及日后两人之间发生的一两件事来写印象深刻

的人。

鉴于此,我们发现《少年闰土》一文正是一篇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绝佳例文。教学第一课时,除了发挥高年级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外,更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发现文章描写人物的独特方法并运用于习作中。因此,本节课我将目标定位为“抓住人物相见时和日后留下的深刻印象”来写外貌。

统观人教版十二册语文教材,学习如何写人物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让学生学写“我敬佩的一个人”,其目标是“学习用一件事来表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第二次则是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的一组专题,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如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这两次安排的写人练习都是基于写实,而到了本单元,看似又在写人,实则是对小学学习写人方法的综合运用及提升。本单元的习作不仅要写相见时的情景(写实),还要写出日后的印象(想象),更要用一两件事写印象深刻的人。

根據文本的学习内容我将该目标在两节课中落实。本节课学习写相见时和日后人物留下的印象,下节课则重点学习如何抓住人物语言通过多件事来写印象深刻的人。本单元随后安排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对“多件事表现人物”这种方法的再运用,而《一面》则是通过“多次描写外貌,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这一方法的再提升。经过这样的系统学习,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就可以掌握一定的写人方法,为今后初中写作“抓住特征,写出新意,运用想象和联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是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因此在执教时降级使用了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刚学完《人物描写一组》并写了特点鲜明的人,在此基础上接着学习本文,不但是对学习描写人物特点的再深化,更是为学生开拓了外貌描写的另一个领地——写印象中的人(适度想象)。但是,通过阅读五年级学生习作,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人物外貌时有“面面俱到”“千人一面”“量词堆积”等问题,因此在执教时重点放在通过学生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中达到突出人物外貌特点的目的。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写印象中的人物”,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基于现实进行想象,使其想象更合理,使人物的印象更突出。然而,“成功的想象都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之处。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鲁迅先生描写人物的独特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鲁迅文字的味道。

4.学习鲁迅“抓住与人物相见时和日后留下的深刻印象”——写外貌的方法,并运用于习作中,尝试在习作中谋篇布局。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提前熟读课文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2.带工具书。

3.提前完成习作《我的小伙伴》。

教师准备

1.细读文本,发现文本秘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提前阅读学生习作,发现优秀与不足。

【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游戏导入

1.由猜“闰土”引入,揭示课题,全班齐读。

2.引出文章作者——鲁迅,学生结合课后资料袋以及查阅的资料简单谈谈对鲁迅的认识。(教师补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用白话文写小说的人,因此他的文章读起来有些拗口。)

【设计意图:“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前运用这种方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游戏中学着抓住人物的特点来介绍人物,猜者既要抓住被猜者的外貌特点,更要细致观察才可以抓住其与众不同之处。面对现今信息化社会,学会搜集并处理信息是现代学生的必备本领,尤其是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快速获取重要信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此环节看似在谈对鲁迅作品的感受,实际是为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四人小组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者运用掌握的其他好办法试着理解圈出的词语。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4.寻找文中的“错别字”,了解人类的语言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变化的。

【设计意图:什么才是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呢?这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出发,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要找准真正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困扰的字词。考虑到本文是鲁迅先生的文章,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中会有一些拗口的词语,还有些和现代语言表达方式不一致的词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自己阅读的角度找寻属于他们的生字词。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解词的能力,因此,我将理解词语的任务也交给了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此处的“错别字”一说,一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感知事件的独特写法

1.引导学生对含“错别字”的句子进行质疑。

2.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稀奇事。endprint

3.学生自荐交流,教师板书梳理。

4.再读课文,发现鲁迅写稀奇事的独到之处。

5.出示文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关注感叹号的读法。

【设计意图: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除了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本节课只是引导学生初步发现鲁迅写稀奇事的手法与我们不同,第二课时将引导学生深入感悟鲁迅抓住人物语言写稀奇事的高明手法。】

四、互文学习闰土外貌

1.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鲁迅对闰土及故乡的无限思念。

2.出示文中两幅插图,对比欣赏发现差异,引导学生找寻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1)初识部分。

从鲁迅先生的笔下,感知他健康、可爱以及父亲很爱他等特点,感受鲁迅描写初见人物外貌时运用的方法——抓特点。

(2)回忆部分。

引导学生发现不仅写外貌,还写了景物与事情,通过与初识对比,发现回忆部分的外貌描写是想象的。

3.对比阅读,发现两次人物外貌描写的共同点。(抓住人物特点)

4.发现作者写回忆中的闰土外貌时基于现实,合理想象,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阅读资源,包括文章中的插图。虽然学生已经是六年级了,但是文中依然配有关于闰土的插图,这两幅截然不同的插图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知闰土的形象,更是为学生学习人物外貌打开了窗口。因此,这里由“图”入“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如层层剥笋般发现了鲁迅写闰土外貌的秘妙。在写日后闰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时,作者采用了适度想象。为了让学生体会想象的合理性,故设计了引导学生发现想象与写实(外貌、稀奇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理解了写想象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要有據可循,不可恣意胡想。】

五、方法迁移,修改习作

1.课件呈现学生《我的小伙伴》中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段,引导学生赏析。

2.课件出示习作中外貌描

写的共性问题,学生自我对照,发现问题。

3.仿照鲁迅先生写闰土的

方法,学生分层修改习作。

(1)外貌特点不突出的,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删改增补。

(2)外貌描写抓住特点的,写想象中的人物外貌,并试着将写好的段落在全文中合理布局。

4.学生展示修改习作,师生互评互改,在修改中完善习作,在修改中感悟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是为了让学生能听会说,能书会写。而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实正是学生学习习作最好的例子。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独具匠心,对学生来说极具模仿意义。由于该课是六年级上册的文章,执教时降级使用了五年级的学生,刚好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学生完成了人物描写的习作,通过阅读他们的习作发现了在人物外貌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本文习得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学生的修改有的放矢,有据可循。】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抓住特点写“真实的和想象中的人物外貌”,运用这个方法修改了自己的习作并尝试布局谋篇。下节课将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语言来写稀奇事的。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又一次的温习,既加深了印象,又对下节课的学习有所兼顾,为学生的学习留下空间。】

七、布置作业

将观察到的授课老师的外貌特点介绍给自己的班主任,试着加上场景和事件写想象中授课老师的外貌,写完后和授课老师交流。

【设计意图:改变了以往单一机械的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语文,在交际中用语文,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貌鲁迅习作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孔乙己
阿迅一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