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下的小学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

2017-12-08 14:52季娜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教材

季娜

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仅凭借课内的课文篇目,来满足学生阅读量的需求,那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课内教学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要做的,是 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等正确、巧妙地迁移到课外,找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足发展。

一、依托文本拓展课外阅读,课内外有效衔接

1.选择课文与原文对比,拓展课外阅读

现行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的节选,如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等。在教学中,可以此作为拓展阅读的切入点。如在教学之前,通过让学生查找课文、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不仅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拓展了课文的外延,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把原文、原著或作者的相关著作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更立体地、深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比如,我在教授《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就是将王尔德的原文片段与课文相关段落相互对照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巨人这个形象,同时也自然地引入课外阅读,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兴趣。

还有一些课文是描写名人、名家小时候的故事,如《我不能失信》讲的就是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这一课也是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渗透点,可以在学习前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宋庆龄生平的相关文章,也可以此拓展,阅读更多名人名家小时候的故事。这样的文本在教材中还有很多,如描写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都可以成为我们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切入点。

2.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拓展课外阅读

选择同类阅读材料,把文本与阅读材料兩者放在一起,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如我在教授《盘古开天地》一课时,通过学习,生动感人的内容和跌宕起伏的情节都让学生对盘古的英雄行为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神话的神奇魅力。在学习这一课时,我还引入了《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等神

话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神奇,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蒋军晶老师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蒋老师从中国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引入,聊创世神话的产生原因;比较阅读中国、日本、蒙古三国的创世神话,推测所阅读创世神话的所属区域并寻找理由,体会《盘古开天地》的民族元素;通过比较阅读中国、印度、罗马的创世神话,找出三国创世神话之间的共同点,等等。短短一堂课,学生阅读到了多篇神话故事,巧妙的设计、有效的问题设置,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实践运用。

3.选择相近文体材料拓展课外阅读

选择与课内文体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如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习了说明文《太阳》《月球之谜》,都属于儿童科普文章。在学习完之后,我给学生下发拓展性材料,如《蝙蝠与雷达》《鲸鱼四足走天下》《隐形斗篷》等与课文结构、写作方法相似的文章,组织学生运用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来阅读这些文章,能使学生在运用中切实掌握这种读书的本领,以后就可以更快、更好地阅读类似的文章,达到“自主阅读”的效果。

二、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去,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利用课内文本,引发阅读兴趣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文章,值得学生好好品读,并去阅读更多与之相关的课外篇章。如教过《鲁滨孙漂流记》一文后,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还想了解其他外国作家写的有趣的故事吗?那就去读一读其他外国名著吧。比如,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德国作家埃·拉斯伯和戈·毕尔格的《吹牛大王历险记》。”又如教过《猴王出世》后,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猴王出世》让我们看到了充满灵性、野性,神奇无比的石猴,这石猴以后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那就去读读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到书中去一探究竟吧。”学生都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

2.巧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片段,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并在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制造悬念,并趁势向学生推荐这本书。学生们都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自然而然便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最终达到喜爱阅读的目的。

三、加强阅读指导,课内悟方法,课外促发展

1.教师加强阅读指导,得法于课内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教材这个例子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自主阅读时游刃有余。

(1)学会精读与略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赋予他们选择的权利,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精读时,可以采用批注式的阅读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者标出重点词句、疑难问题等;也可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或者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及由此引发的联想等,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于其他略读内容,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与精读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学习。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就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endprint

(2)做读书笔记。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段,提出不同要求。如低年级摘抄词句、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书心得或随感。通过做读书笔记,帮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并学以致用。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读书方法的时候,他们就能够独立自主地阅读课外篇章。

2.倡导学生自主阅读,得益于课外

“课内得法,课外用法。”学生通过课内学习习得阅读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方法,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自主阅读。

(1)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就要有阅读的习惯。为了能和学生有共同的话题,了解他们的阅读喜好,教师的阅读面不能只涉及专业书籍、经典作品,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只有自己阅读过,才能根据学生的喜好、个性特点,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也可以采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的方式开展阅读,这样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有利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每天,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班里静静读书的时候,就是我们内心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候。

(2)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和场所。

为了让学生能自由阅读、充分阅读,我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阅读,在学习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这一节阅读课,学生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是从家里带来的,或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也可以是和同伴们互换的。这一堂课,完全属于学生自己,让学生尽情阅读。同时,还可以利用早读、午读的时间,让學生静心阅读。

(3)为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同时检验学生阅读的实效,我会定期开展“故事大王”“读书交流会”“好书推介会”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们乐于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以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为了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好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宝库,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在阅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36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