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录制”人物“说话”吗?

2017-12-08 18:31董新明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天都峰铁罐陶罐

董新明

写人记事的文章,常常要写到人物的对话,因为写好人物对话,会使场景变得具体生动。那么,你会“录制”生活中的人物“说话”吗?

平时我们要学会用耳朵“观察”各种人物的说话,同时用眼睛留意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比如,课堂上老师的提问与同学的回答,活动课上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超市购物时妈妈与营业员的对话;公交车上与陌生人的交谈;还有家中来了客人时你接待时的谈吐,等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进行这一类原汁原味的积累,就为你“录制”人物“说话”做了必要的储备。

要“录制”好人物“说话”,需讲求一定的表达技巧。

变换方式,力求灵活

人物对话的表述方式有三种:一是把说话人放在前面,二是把说话人放在后边,三是把说话人放在中间。描写人物的对话时,变换表述方式,让几种方式交错使用,相互配合,可以增添“录制”的灵活性。比如《陶罐和铁罐》中的一个片段: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个片段“录制”了傲慢的铁罐与谦虚的陶罐之间的一番“舌战”,采用了“把说话人放在后边”和“把说话人放在中間”这两种方式,显得灵活而不呆板。

恰当省略,力求简洁

两个人在特定的场合下交谈、聊天,一个先开口,另一个接话,随着对话的逐步展开,后面的“XX说”、“XX问”可以省略,以体现行文的简洁性。比如《找骆驼》中的一个片段:

他(商人——笔者注)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这个片段中,商人发问在前,老人回答在后。随后的对话中省去了“商人问”“老人说”之类的提示语,但读者完全能根据上下文知晓说话人的身份,且使行文显得简洁明快。

点缀情态,力求生动

“录制”人物“说话”时,点缀必要的情态描写,可以增添生动感。如《爬天都峰》中的一个片段: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我”与老爷爷的对话描写中,点缀了“点点头”“仰起脸”“拉拉小辫子”等动作以及“笑呵呵”的情态,增添了这个场景的生动感,很有生活气息。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都峰铁罐陶罐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爬天都峰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
紧扣题眼领悟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