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善(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陕西 西安 710068)
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
□ 于善(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 陕西 西安 710068)
跆拳道项目是我国专业体育院校的必设课程之一,其大众方面发展日益增快与以往竞技为主的跆拳道课程已经形成一定的出入,原有的专项课程的教学活动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大众跆拳道热情和需求。西安体育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体育事业的积极支持者,自西安体育学院设立跆拳道项目以来,专项学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均有较为广泛的就业分布,积极推动着跆拳道项目的普及。本文结合我国跆拳道发展状况对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对课程的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帮助。
跆拳道 专项课程 教学 现状
自1992年跆拳道项目正式引入我国以来,西安体育学院便与其他专业体育院校一齐积极开设相应的专项课程,其初始教学目标以积极培养运动员、教练员为方向。虽然西安体育学院的跆拳道专项教学的各项内容随着项目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但现阶段跆拳道项目在世界上和我国国内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学需要实时的更新和改革,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专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形成保障,使学生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对于高水平全面型的跆拳道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在结合现阶段跆拳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旨在为专业体育院校的跆拳道专项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议。
2.1、竞技跆拳道的发展现状
竞技跆拳道自上世纪90年代年引入我国就得到国家体委的高度重视,在全国各地迅速组队选拔运动员并积极培养教练员与裁判员队伍,使得我国竞技跆拳道项目能够迅速发展。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跆拳道第一次作为正式项目以来所历经5届奥运会中,中国在跆拳道项目中共斩获7金牌,尤其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取得了男子项目的金牌突破。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专门下发文件将跆拳道列为我国第七个奥运优势夺金项目,可见竞技跆拳道发展的政策支持始终较为领先。为比赛更加公平公正,竞技跆拳道的竞赛规则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2008年电子护具和2014年电子头盔的应用标志着跆拳道项目从此进入电子时代。在采用电子护具和头盔有效促进竞赛公平公正的同时,也给比赛带来与传统护具时代不同的技术与战术特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以合理技术、有效力度值触及对手得分点为目标,而放松了传统技术、战术的应用,产生了比赛场面过于单调、竞赛不激烈的情况,尤其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跆拳道比赛,由于精彩程度不够而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2016年12月世界跆拳道联合会专门下发全新竞赛规则,从得分、犯规判罚、鼓励与限制相应的技术,带动竞技跆拳道竞赛的精彩程度回归到与传统护具相近。时值我国马上开幕的全运会,更需要较合理完善的竞赛环境,经过半年的实践与进一步修订,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想效果。运动员的技术多元化的得以保留,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程度有所回归,形成积极的全新发展方向。
2.2、大众跆拳道的发展现状
相对于面向精英对抗竞赛的竞技跆拳道而言,大众跆拳道面对的是全体跆拳道爱好者、练习者。其内容广泛,除竞技对抗之外,还包括品势、特技、功力击破和跆拳道舞等多元方面。我国体育项目的发展策略是由竞技为先导,使精英体育的偶像作用带动大众体育发展,跆拳道项目亦是如此。我国跆拳道项目从2004年开始由全面竞技转入大众协同发展,尤其是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公布《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2014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我国大众跆拳道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此跆拳道的全民健身方向发展的路径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2015年中国跆拳道协会将每年一次的全国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升级为系列赛事,全年分地区进行10-13场大众跆拳道分站赛,再由各分站赛冠亚军集中进行总决赛,极大的带动了全国大众跆拳道道馆、校以及学员、家长的积极性,为更好的推广、推动跆拳道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仅在西安市举办的两次大众赛分站赛中参赛人数就达到了1100人和1500人,可见跆拳道在我国的群众基础还是具备相当的厚度。
2.3、社会跆拳道人才需求
大众跆拳道发展良好,全国跆拳道馆校的数量日趋增多,同时也形成对大众跆拳道教练员的高需求,教练员的缺少状态正有待扭转。但对于大众跆拳道教练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需要教练员竞技、品势、特技等方面均有所涉及,能力全面且在竞技或大众某一方面精通的全能型的跆拳道教练员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热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业课设置的重要依据,纯竞技型的跆拳道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社会需求,专业院校的跆拳道专项课程设置应该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并培养能够较快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全面型跆拳道人才。
3.1、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的培养目标
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课程主要面对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其培养目标均为“培养德、技、能全面的综合型人才”。其中运动训练专业的侧重点为竞技竞赛教练员方面,而体育教育专业以培养大众教学方面为主。这是根据跆拳道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而定,但目前跆拳道的发展力度逐年上升,社会对跆拳道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竞技方面的需求集中在高水平的尖端型技术人才,而大众方面的需求力度更高于竞技,需要大量能够胜任基础教学的全面教学型跆拳道人才,而现有的竞技训练同样要面对社会大众的需求。
3.2、教学大纲与计划
西安体育学院目前采用2012版教学大纲,即将对新学采用2016版教学计划,正处于教学改革的节点。现有两个专业的跆拳道专项教学计划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也而定:运动训练专业跆拳道专项课程的开课时间为大二、大三两个学年,共四个学期,开设学时504学时,其中大二的第三、第四学期每学期108学时,第五、第六学期每学期144学时,在第一学年以较小强度打好专业基础,第二学年增强专业技术和战术的学习,强化训练教学方面得到指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跆拳道训练教学的知识技能。体育教育专业跆拳道专项课程开课时间同样也是大二、大三两个学年,共四学期,开设学时432学时,每学期均为108学时。课程密度适中,在较为缓和的强度中完成对学生竞技、大众等方面的全面能力的综合提高,培养学生大众跆拳道教学方面的业务能力。
3.3、跆拳道专项课程学时分析
表1 跆拳道专项课程学时分配
由表1可见,运动训练专业的跆拳道专项课程中,理论14学时,占比2.8%;体育教育专业的跆拳道专项课程的理论部分为24学时,占比5.6%。运动训练专业的理论课程以竞技跆拳道规则、裁判法、技战术以及教学训练方法为主,大众方面的内容仅作为介绍。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中,对于竞技和大众跆拳道两方面的规则、裁判等内容都有所涉及,尤其是跆拳道基础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内容较为重视,积极提高学生的基础教学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两个专业的跆拳道专项培养目标而产生的理论内容有所区别。两个专项的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均占到90%以上,这是由于跆拳道项目本身需要大量的亲身实践来提高技术水平和积累经验。跆拳道项目的新理论、新知识的更新程度日新月异,目前较少的理论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和理论知识的更迭。
表2 实践课学时内容分配
实践课程中,两个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见表2)。运动训练重点在竞技方面,达到了400学时,比体育教育专业的298多102学时,更进一步的说明了运动训练专业的跆拳道专项课程对于竞技训练的重视程度。体育教育专业的跆拳道实践课程内容中,竞技和大众的占比接近3:1,可见该专业对于大众方面的培养存在一定的方向性转移。我国跆拳道的发展已经从全面竞技转变为竞技、大众两手抓,且社会需求方面对于大众跆拳道教练的要求更为全面,在竞技能力较强的基础上要能够做到大众教学能力全能型人才。但相应来说,大众方面的教学时间依然无法和项目的发展趋势形成正比。
3.4、教材及师资现状
西安体育学校跆拳道专项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有两本,2004年编著的院级讲义,和2012年教学计划中采用的全国高校跆拳道教材,较之以往理论教材相对薄弱的情况来说已经有所加强。教材对于教学来说是有效的辅助,教师也在不断的充实内容,并积极进修和参与全国竞赛,做到及时的技术和理论更新。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教师6人,其中2人为跆拳道国际级裁判员,2人为国家级裁判员,并积极组织院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同时兼顾陕西省大众跆拳道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起到桥梁作用的同时积极更新完善知识储备,为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的教学打好基础,但是在大众方面的经验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今后的大众方面教学的承载能力略显不足。
(1)跆拳道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应更加主动的吸收新鲜信息并积极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并开展对于新知识的讨论与分析的理论课程,增加学生的理论学习,多渠道、多媒体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跆拳道项目的理解和知识扩充;
(2)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比例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跆拳道专业人才的需求,经根据现有情况积极的改变教学比例,将大众方面的内容有所增加,提高学生的全面性;
(3)教师在现有竞技和大众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建议加大大众教学方面的力度,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来带动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
(4)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社会体育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加强跆拳道理论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需求,早日进入大众教学的角色,杜绝毕业后无法胜任跆拳道基本训练教学工作;
(5)教学考核方面应加大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评比重,并积极联系社会跆拳道馆、校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用,并能够形成自我反馈。
[1]国家体育总局.http://www.sport.gov.cn/.
[2]全民健身.https://baike.baidu.com/item/.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4]刘少辉,申龙泽,李艳.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5).
[5]申旭.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课教学改革初探[J].新西部月刊,2007(8x).
[6]郭明明.沈阳体育学院跆拳道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8).
[7]颜红英,单威,颜红伟.体育院校跆拳道专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
[8]涂珍珍.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专项教学方式的内容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9]李祯,庞俊鹏.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设置创新研究[J].武术研究,2014,11(11).
G886
A
1006-8902-(2017)-11-ZQ
于善(1982-),河北邯郸人,西安体育学院武术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