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笔记谱法”在潮州大锣鼓铜制打击乐中的应用

2017-12-08 06:58施绍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竖线记谱锣鼓

施绍春

(韩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二笔记谱法”在潮州大锣鼓铜制打击乐中的应用

施绍春

(韩山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根据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配器和“锣鼓经记谱法”等特点,设计了“铜制打击乐器二笔记谱法”。采用简洁的二笔符号,形象、直观和快捷地标示铜制打击乐器的不同音区(位置)和不同击打方法。记录了潮州大锣鼓各种铜制打击乐器的演奏,使其有利于完善记谱与保存及大锣鼓的传承、交流和教学。“二笔记谱法”是演奏技法转换为符号而标记在乐谱上的方法,运用“二笔记谱法”,可提高锣鼓谱视奏的可视性。

潮州大锣鼓;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笔划符号

潮州大锣鼓是我国南派鼓吹乐的代表乐种之一,与“西安鼓乐”、“山西大鼓”和“浙江十番锣鼓”等齐名。潮州大锣鼓具有完整的配器体系和丰富的演奏技法,被称为“东方交响乐”。

2003年潮州大锣鼓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传承方式,主要依赖于口耳相依的口传心授。这种原始的传承方法,虽然有高度的保密性,可以防止秘传技艺的外泄,但是容易受到个人记忆能力的影响而出现谬误,而且不适合全面推广或者作深入研究,影响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和传播。

运用锣鼓打击乐记谱手法,将锣鼓打击乐的丰富音响效果用符号去记录成谱,不但能够突破口传心授的局限性,实现锣鼓打击乐完整化、大众化的传承和传播,而且能促进锣鼓艺术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发展,延续潮州大锣鼓的艺术生命,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传统记谱法多种多样。童忠良等人在2009年出版的《中国传统乐学》一书中,提出了记谱法的分类划分。他们认为:“中国传统记谱法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文字谱,即用文字来记录音乐符号的记谱法;二是记录演奏方法的指法谱;三是图文谱;四是通过实物来记谱的实物谱。这些记谱法成为我国音乐生活中保存音乐的主要方式。”[1]73

锣鼓乐记谱手法,是一项文化艺术系统工程。伴随着锣鼓乐历史的发展,从古谱记载的简单符号,到现代的形象化符号,历经了好几代音乐人的不懈努力。它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记谱方法。

一、锣鼓记谱的发展概况

根据童忠良等人在《中国传统乐学》一书中的介绍,“中国最古老的乐谱保存在《礼记·投壶篇》,是以□○两种符号的鼓谱记录;谱中圆者击鼙,方者击鼓。”[1]95用□○符号记录锣鼓谱,

可能是最原始的记录方法之一。

1975年12月22日,在潮州市西山溪出土的明本潮州戏文之一《刘希必金钗记》,其中的戏曲伴奏乐《三棒鼓》和《得胜鼓》,采用象声字“角贡正,角角贡正”以及笔划符号“ ;,”等记录锣鼓乐。[2]

潮州大锣鼓的原始记谱法,使用的符号和象声字比较简单。其第二代传承人之一许裕兴,在遗世的潮州大锣鼓谱手抄本(澄海版本)首页《六国封相·加冠出土地》中,采用了符号加注音的记谱方法:其中用“ノ、郑”表示击打亢锣单声;用“X、市”表示击打小钹单声;用“Xノ、查”表示同击亢锣和小钹的复声。其中的汉字注音是表示打击乐声音的象声字,用潮州话读音。这种注音加符号的锣鼓乐记谱法,虽然比单纯使用□○符号来记谱更进步,但是还属于较为简略的记谱方式,还不能全面记录锣鼓乐的演奏。

上世纪50年代初,经过众多乐人的不懈努力,锣鼓记谱出现了新的记谱形式。“采用‘X’代替打击乐的音符,加上简谱的节奏符号,用‘XX XXX’等来记录锣鼓点,同时用简谱来记旋律,加上锣鼓经成为一种三行缩写谱。也有用‘XX’分记铜器而成总谱。此种记录谱我们称为‘鼓经节奏谱’。”[3]

陈天国等人在1987年出版的《潮州大锣鼓》一书中,介绍了新的潮州大锣鼓大鼓记谱符号以及铜制打击乐记谱符号(见表1)。其符号的创新和实际应用,改进和革新了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锣鼓乐记谱方法,为潮州大锣鼓的传承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表1 潮州大锣鼓“锣鼓经”一览表

二、锣鼓记谱与打击乐配器的关系

锣鼓乐记谱有锣鼓总谱和锣鼓记谱之分,锣鼓总谱是包括乐曲旋律和打击乐旋律的记谱;锣鼓记谱指纯打击乐旋律记谱。记谱与配器的关系,是静态和动态的互动关系。配器是声音和音色的集成,记谱是声音和音色的复制。

潮州大锣鼓的锣鼓记谱,就是纯打击乐记谱。由于不同声部的组合和变化,使打击乐旋律产生多样化的表现效果。运用锣鼓记谱形式,将各种打击乐演奏手法和各个击点位置记录下来,能够把打击乐旋律的声音和音色还原或重现。

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配器,以其种类繁多手法丰富而闻名。传统锣鼓打击乐除了具有力度、节奏和色彩三大功能之外,还包涵有旋律的多种表现功能。打击乐的组成和表达内涵的关系“使我们感到了打击乐表达感情的由浅入深,由平静到跌宕,由单纯到复杂的表现规律”。[4]

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属于地方性民族打击乐,也是经典的多声部音乐,实际上就是鼓与铜制打击乐器的配器。其铜制打击乐器,主要有深波、苏锣、月锣、钦仔、斗锣、亢锣、大钹、小钹,另外还有铜钟等。打击乐器众多,形状规格呈现多样性。除了斗锣和铜钟之外,各种铜制打击乐器件都有高低不同的固定音高,以及特定的基本音色。同一打击乐器件,在不同发音区,或者采用不同演奏技法,会发出不同声音而产生另外一种“技巧音色”。例如采用响击、闷击、沿击和抛击四种不同方式来击打斗锣,就可以产生四种不同的声音和音色。

不同打击乐器根据各自的定调或者音色特性,通过一系列的组合配置和变换,形成了音高、音色和音质的对比。同时,还可以产生“单一音色”、“同组结合音色”和“不同组混合音色”等。众多打击乐配器的经典之作,是前辈乐人的锣鼓打击乐精髓。多姿多彩的音色资源,丰富了潮州大锣鼓打击乐配器的冷、暖、明、暗的音色对比。

打击乐记谱是打击乐艺术发展的根本保证。打击乐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始终离不开记谱手段的发展。打击乐记谱的发展历程,是记谱艺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逐步改进和完善记谱形式。

三、“锣鼓经”的铜器记谱法

陈天国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潮州大锣鼓》一书中介绍的潮州大锣鼓经记谱符号,突破了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潮州大锣鼓记谱方法。由于打击乐的击乐音响以及动作姿势的不断变化,需要用相对应的系列符号来记录。所以打击乐的记录符号众多,表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符号可表示多个器件的击法而共用,有的符号只表示单一器件的某一种击打方法。

《潮州大锣鼓》介绍的铜器记谱符号分为锣器和大、小钹两部分,其中锣器有四个符号(见图1)。分别是响击锣心、响击锣边、击锣沿、闷击锣心。如果在符号上面加上小圆圈,则表示是轻击。

图1 锣器符号

大、小钹的符号也有四个(见图2)。其中四个符号分别是正击、打沿、转钹和闷击。如果在符号上面加上小圆圈,则表示轻击。锣、钹各有四种符号表示,其中包括了多种击打方式。有了多种记录符号的应用,击乐演奏基本实现记谱符号化。

图2 钹器符号

从80年代以来,通过对以上八种符号的实际应用,我们感到其比古老的□○和近代的“ノ”“X”“XX”都更加贴近实用。铜器记谱符号的产生和演进,在潮州大锣鼓的传承中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经过实践运用,发现原有的铜制打击乐记谱符号,尚有一些地方可以再完善和改进,例如符号可以再简洁,而且还可以更加形象化。这样,有利于提高记谱效率和提高视奏可视性,更有利于锣鼓打击乐的教学、研究和传承。

四、创设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

新创设的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是笔者受到《潮州大锣鼓》一书介绍的锣鼓经记谱符号记录潮州大锣鼓打击乐的启发而构思创设出来的。其中一笔表示铜制打击乐器件,例如深波、苏锣、斗锣,或者表示左手拿的钹或铜钟等;另外一笔表示击打用的工具,例如木槌、竹片、布槌、金属棒,或者表示右手拿的钹或铜钟等。二笔符号可标明击打的位置,例如内锣位、外锣位或者锣沿等。

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总共有8种记谱符号,适用于9种铜制打击乐器的22种演奏记谱,基本满足传统潮州大锣鼓铜制打击乐的记谱使用。

在锣鼓经铜制打击乐五线符号与新创设铜制打击乐二笔符号对照表中可看出(见表2),表格栏中左侧符号为锣鼓经铜制打击乐五线符号;右侧为新创设的铜制打击乐二笔符号。

表2 锣鼓经铜制打击乐五线符号与新创设铜制打击乐二笔符号对照表

在新的符号中,斗锣(大锣)有四种符号,苏锣有三种符号,深波有两种符号,亢锣有一种符号,钦仔有两种符号,月锣只有一种符号,大、小钹各有四种符号,铜钟有一种符号。

下面根据潮州大锣鼓铜制打击乐器的配置种类,从内锣位响击、内锣位闷击、锣沿响击、抛锣响击、外锣位响击、内钹位响击、内钹位闷击、钹沿响击、转钹响击和钟沿响击等分别说明。为了方便对照和识别创设的符号,采用实物的铜制打击乐器击打拍照,并且与创设的二笔符号相对应。

1.斗锣

斗锣有四种击打方法,分别是内锣位响击、内锣位闷击、锣沿响击和抛锣响击等。

斗锣内锣位响击(见图3),木质锣槌敲击斗锣直径3:7位置,发出的声音刚劲有力富有冲击感,音色铿锵粗犷富有气势,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击打方式之一,称为内锣位响击。

图3 斗锣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斗锣,短竖线表示锣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潮州话读音,下同)读做“晴”(zn5),如果与鼓同击读做“壮”(zang3)。①本文注音根据张晓山《新潮汕字典(精编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新魁《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斗锣内锣位闷击(见图4),木质锣槌闷击锣心,发出的声音沉闷沙哑,短促而无回声。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斗锣,短横线表示锣槌闷击锣心。锣鼓念谱读做“仄”(zên4)。

斗锣锣沿响击(见图5),木质锣槌响击斗锣沿,发出的声音铿锵高亢,称为锣沿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斗锣,短横线表示锣槌响击锣沿。锣鼓念谱读做“坑”(kên1)。

斗锣抛锣响击(见图6),俗称“掉锣”,就是将斗锣垂直抛往空中,自由落下接住,同时用木质锣槌敲击锣心。发出的声音比内锣位响击稍小,震撼力偏弱,但动作姿势豪放大方,观赏性很强,称为抛锣响击。

图4 斗锣内锣位闷击图、符号

图5 斗锣锣沿响击图、符号

图6 斗锣抛锣响击图、符号

图7 深波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符号的左上竖线表示抛起落下的斗锣,右下竖线表示锣槌响击锣心。锣鼓念谱读做“晴”(zên5)。

2.深波

深波的击打方法有二种,分别是内锣位响击和内锣位闷击。

深波内锣位响击(见图7),深波俗称“高边锣”,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每一面深波的发音点不固定在同一个点位。用棉布缝制而成的布槌敲击深波内锣位最佳发音点,发出的声音宏大而宽广,声波连绵而深邃,音色浑厚而深沉,称为内锣位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深波,短竖线表示布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圈”(kuêng1);深波、苏锣同击读做“匡”(kuang1);深波、苏锣、钦仔和钹同击读做“冲”(cong1)。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深波,短横线表示布槌闷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仄”(zên4)。

3.苏锣

苏锣的击打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内锣位响击、内锣位闷击和外锣位响击。

苏锣内锣位响击(见图9),用棉带缠绕小木槌做成的锣槌敲击苏锣内锣位(接近圆心)的发音点,发出的声音粗犷激越,音色低沉而散,称为响击内锣位。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苏锣,短竖线表示棉带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仓”(cang1);苏锣深波同击读做“匡”(kuang1);苏锣、深波、钦仔和钹同击读做“冲”(cong1)。

苏锣内锣位闷击(见图10),用棉带缠绕小木槌做成的锣槌闷击苏锣内锣位(接近圆心)的发音点,发出沉闷短促的声音,称为内锣位闷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苏锣,短横线表示棉带槌闷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仄”(zên4)。

苏锣外锣位响击(见图11),用棉带缠绕小木槌做成的锣槌敲击接近外圆周的发音点,发出短促而紧的声音,称为外锣位响击。

图8 深波内锣位闷击图、符号

图9 苏锣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图10 苏锣内锣位闷击图、符号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苏锣,短下横线表示棉带槌响击外锣位。锣鼓念谱读做“村”(ceng1)。

对比分析相同速度下车内不同测点的噪声频谱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车内不同测点的噪声,测点2的噪声相对测点1和测点3声压级要小,而且3个测点的噪声频谱均在500~1000Hz的频段内出现峰值,噪声能量相对突出,分析其主要原因,由于测点1和测点3在转向架正上方,受轮轨噪声影响较为明显。

4.钦仔

钦仔的击打方法有二种,分别是内锣位响击和内锣位闷击。

图11 苏锣外锣位响击图、符号

图12 钦仔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钦仔内锣位响击(见图12),用棉带缠绕小木槌做成的小锣槌敲击钦仔脐心,发出清纯声音,色彩明亮,而且富有穿透力,称为内锣位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钦仔,短竖线表示棉带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空”(kong1),钦仔、深波、苏锣和钹同击读做“冲”(cong1)。

钦仔内锣位闷击(见图13),用棉带缠绕小木槌做成的小锣槌闷击钦仔脐心,同时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紧按钦仔外圆,发出闷哑声音,色彩暗淡,称为内锣位闷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钦仔,短横线表示棉带槌闷击。锣鼓念谱读做“仄”(zên4)。

5.亢锣

亢锣的击打方法只有一种,称为内锣位响击。

亢锣内锣位响击(见图14),用竹片材料制作的锣槌敲击亢锣心位置,发出的声音清脆明亮,称为响击内锣位。

图13 钦仔内锣位闷击图、符号

图14 亢锣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图15 月锣内锣位响击图、符号

图16 大、小钹平面响击图、符号

图17 大、小钹平面闷击图、符号

图18 大、小钹沿响击图、符号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亢锣,短竖线表示竹片锣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丁”(dêng1)。

6.月锣

月锣的击打方法只有一种,称为内锣位响击。

月锣内锣位响击(见图15),用竹片材料制作的小锣槌敲击月锣心,声音清脆明亮、铿锵高亢,称为内锣位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月锣,短竖线表示竹片锣槌响击内锣位。锣鼓念谱读做“叮”(dêng1)。

7.大钹、小钹

大钹、小钹各有四种击打方法,分别是内钹位响击、内钹位闷击、钹沿响击和转钹响击。

大、小钹平面响击(见图16),每付钹的平面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大钹音色亮丽而散,小钹音色清亮而紧,统称为钹平面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左钹,短竖线表示右钹。锣鼓念谱大钹读做“查”(cê5);小钹读做“齐”(cì5);小钹、亢锣和月锣同声响击读做“青”(cên1)。

图19 大、小钹沿转击图、符号

图20 铜钟沿响击图、符号

大、小钹平面闷击(见图17),每两片钹的平面相互碰击后捂紧而发出的声音,或者两片钹作“Λ”形状(也可作“Ⅴ”形状)后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称为闷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左钹,短斜线表示右钹。锣鼓念谱读做“仄”(zên4)。

大、小钹沿响击(见图18),左钹凹脐面托平与垂直的右钹沿相击而发出的声音称为沿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右钹,短下横线表示左钹。锣鼓念谱读做“坑”(kên1)。

大、小钹沿转击(见图19),右钹接近垂直并快速旋转,与凹脐面托平的左钹钹心相磨擦,发出快速旋转磨擦声,称为钹沿转击。

符号的圆圈表示右钹,短下横线表示左钹。锣鼓念谱读做“坑”(kên1)。

8.铜钟

铜钟只有一种击打方法,称为钟沿响击。

铜钟沿响击(见图20),使用一个铜钟时,用短小金属棒敲击铜钟沿发出的声音,或者使用两个铜钟相互碰撞钟沿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富于穿透力,统称为钟沿响击。

符号的长竖线表示左手铜钟,短竖线表示金属棒或者右手铜钟。锣鼓念谱读做“强”(kiang5)。

五、铜制击乐二笔记谱法应用举例

1.《细锣火炮》

2.《大锣三笑科》

3.《出将锣鼓》节选

4.《二板长行套入锣》节选

六、结 语

综上所述,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是在陈天国等人的铜器记谱法基础上创设而来,它具有符号简洁、形象直观、易懂易记等特点,不论是用于备忘记录、演出视奏还是课堂教学,还是学术研究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任何记录符号的创设,无不经历着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还有赖于音乐同仁在打击乐艺术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让铜制打击乐二笔记谱法在传承与运用打击乐艺术方面发挥作用。

[1]童忠良,谷杰,周耘,等.中国传统乐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陈历明.金钗记及其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社,1992:222-230.

[3]陈天国,陈镇锡,苏巧筝,等.潮州大锣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3-14.

[4]朱维英.戏曲作曲技法: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57.

The Application of“Two-Stroke Notation”to Copper Percussion in Chaozhou Big Gongs and Drums

SHI Shao-chun
(College of Music,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wo-Stroke Notation for copper percussion”is devised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haozhou Big Gongs and Drums and“musical notation of gongs and drums scripture”.The concise Two-Stroke Notation can indicate different ranges of sound and ways of stroke vividly,directly and quickly.It can record the performance of Chaozhou Big Gongs and Drums and various copper percus⁃sion systematically,perfecting the notation and preservation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inheritance,ex⁃change and teaching of big gongs and drums.“Two-Stroke Notation”is the meth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ormance technique into signs that mark on music.“Two-Stroke Notation”can also im⁃prove the viewability of gongs and drums music.

Chaozhou Big Gongs and Drums;copper percussion;Two Stroke Notation;stroke

J 632.52

A

1007-6883(2017)05-0013-10

2016-11-05

施绍春(1957-),男,广东潮州人,民间艺人,潮州大锣鼓第四代传承人,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潮州大锣鼓外聘教师。

猜你喜欢
竖线记谱锣鼓
邵伯锣鼓小牌子
可自动消除NG竖线缺陷的Mura检测机设计探究
TFT-LCD彩膜工艺宏观缺陷自动化修补的探究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象形文字走走看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